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CA患者HPV基因分型檢測及復發(fā)相關因素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7-07-27 16:37

  本文關鍵詞:CA患者HPV基因分型檢測及復發(fā)相關因素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尖銳濕疣 HPV基因型別 復發(fā)


【摘要】:目的了解從化地區(qū)尖銳濕疣患者HPV基因型別的分布情況,并觀察復發(fā)與性別、HPV基因型別有無相關性。方法采用PCR-反向點雜交法對163例初發(fā)尖銳濕疣患者進行HPV基因檢測,并在完全清除疣體后連續(xù)觀察3個月、6個月,記錄有無復發(fā)。結果 163例尖銳濕疣患者HPV-DNA陽性率達91.41%,共檢測出20種HPV基因類型,比較常見的分別是HPV6(43.62%),HPV 11(41.61%),HPV16(12.75%)和HPV43(10.60%)。低危型HPV檢出率為86.58%,高危型HPV檢出率為41.61%。男女之間高危型檢測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2)。單一感染發(fā)生率(63.76%)高于混合感染(36.24%)。隨訪3個月時,復發(fā)35例,6個月時復發(fā)44例。在3個月及6個月時,男女之間、高低危型之間、單一感染與混合感染之間復發(fā)率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本地區(qū)尖銳濕疣患者以HPV6,11,16型感染為主,尖銳濕疣復發(fā)和性別、HPV基因型別無相關性。
【作者單位】: 南方醫(yī)科大學第五附屬醫(yī)院皮膚科;
【關鍵詞】尖銳濕疣 HPV基因型別 復發(fā)
【分類號】:R752.53
【正文快照】: 尖銳濕疣是臨床上最常見的性傳播疾病之一,具有發(fā)病率高和易復發(fā)的特點。其病原體為人乳頭瘤病毒(HPV)。HPV分高危型和低危型,其中高危型和某些癌癥尤其是宮頸癌有較大關系。為了解本地區(qū)尖銳濕疣患者的HPV基因型別及分布情況,本研究采用PCR-反向點雜交法,對在本院皮膚科門診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達新,丁勝非,王廓清,文運香;男性尖銳濕疣患者解脲支原體感染狀況調(diào)查[J];中國艾滋病性病;2001年06期

2 張曉娟,席麗艷,李偉明;30例尖銳濕疣患者的組織病理及免疫組化臨床分析[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01年05期

3 許冰,胡中榮;尖銳濕疣患者循環(huán)血小板源生長因子和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的變化[J];中華皮膚科雜志;2002年03期

4 高云,陳麗,劉志剛,王若源;尖銳濕疣患者體液免疫研究[J];江西醫(yī)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5 宋文剛,李雅林,張彬彬,曲迅;尖銳濕疣患者的細胞免疫功能研究[J];中國航天醫(yī)藥雜志;2003年02期

6 張明霞,梁遠飛,錢起豐;尖銳濕疣患者外周血T淋巴細胞上活化抗原的表達[J];中國免疫學雜志;2004年07期

7 劉冬先,周禮義,陳興平,吳雄文;尖銳濕疣患者外周血白細胞分泌腫瘤壞死因子的體外研究[J];中華皮膚科雜志;2004年09期

8 江惟蘇;譚升順;;激活誘導細胞死亡對尖銳濕疣患者外周血單個細胞的影響(英文)[J];Chinese Journal of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2004年02期

9 宋軍,孟慶琴,馬小玲,劉雯蓓,王軍,汪麗,王衛(wèi)亮;心理干預對尖銳濕疣患者心理健康狀況和血清白介素2的影響[J];中華皮膚科雜志;2005年06期

10 尹光文,李冬芹,何秋波,于建斌,賀付成,劉新鄭;復發(fā)尖銳濕疣患者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測定[J];鄭州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5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建軍;朱翠鳳;程濱珠;馬剛;鐘綺麗;葉蓉;朱亦男;王燕;;尖銳濕疣患者血清中白介素等水平的檢測[A];中醫(yī)藥學術發(fā)展大會論文集[C];2005年

2 葉光榮;張偉;黃顯翔;;高齡尖銳濕疣患者1例[A];2010年度全國醫(yī)藥學術論文交流會暨臨床藥學與藥學服務研究進展培訓班論文集[C];2010年

3 符梅;劉安齊;張捷;繆四海;;尖銳濕疣患者治療前后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體測定[A];江蘇省性學會第三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0年

4 吳文中;劉姝莉;李延武;宋建明;張書嶺;;尖銳濕疣患者熒光定量PCR檢測結果分析[A];2006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5 朱武;李湘輝;;尖銳濕疣患者生活質(zhì)量影響因素的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14次全國皮膚性病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6 戴永江;鄧斌;林岷格;曾慧明;;尖銳濕疣患者心理健康狀況的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14次全國皮膚性病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7 曹嘉力;何焱玲;;尖銳濕疣患者的免疫學發(fā)病機制[A];2009全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8 宋寧宏;顧民;王增軍;王巍;劉邊疆;楊杰;李權;殷長軍;;男性尖銳濕疣患者尿樣中人乳頭瘤病毒檢測的臨床意義[A];中華醫(yī)學會男科學分會第十三次全國男科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2年

9 高謙;吳國珍;何定陽;馬中富;;尖銳濕疣患者血清白介素18、白介素2和白介素10水平的研究——冬蟲夏草菌粉的調(diào)節(jié)作用及意義[A];2001年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1年

10 蔣藝;吳洋;許宏岳;;尖銳濕疣患者治療前后人乳頭瘤病毒核酸的熒光定量分析[A];江蘇省性學會第六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我患性病了嗎[N];家庭醫(yī)生報;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鄒耘;尖銳濕疣患者細胞免疫功能及局部角質(zhì)形成細胞凋亡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玉;尖銳濕疣患者干擾素調(diào)節(jié)因子7和Toll樣受體9mRNA的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1年

2 霍永生;尖銳濕疣患者免疫功能的研究及免疫治療進展[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5年

3 楊靜;尖銳濕疣患者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與皮損局部細胞免疫功能的相關性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5年

4 張慧;尖銳濕疣患者外周血輔助性T細胞17/調(diào)節(jié)性T細胞的檢測及其臨床意義[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3年

5 趙青;尖銳濕疣患者血清轉(zhuǎn)化生長因子β1和淋巴細胞趨化因子的表達[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4年

6 高云;人乳頭瘤病毒感染與機體免疫應答的相關性研究[D];江西醫(yī)學院;2001年

7 馮浩;尖銳濕疣患者皮損端粒酶活性及細胞凋亡的研究[D];中南大學;2003年

8 韓珊珊;尖銳濕疣患者的流行病學調(diào)查[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9 白娟;光動力治療對尖銳濕疣患者免疫系統(tǒng)影響的初步研究[D];浙江大學;2015年

10 黃永華;尖銳濕疣患者抑郁焦慮和細胞免疫功能的研究[D];暨南大學;2006年

,

本文編號:58239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pifb/58239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2c451***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