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漏斗部腫瘤
本文關鍵詞:毛囊漏斗部腫瘤
更多相關文章: 腫瘤細胞 毛囊 漏斗 多部位 真皮乳頭 皮損 斑塊 病理檢查 小結節(jié) 患兒
【摘要】:報告1例毛囊漏斗部腫瘤;純号,11歲。因左顳部斑塊、結節(jié)11年就診;純撼錾笞箫D部即有一粉紅色斑塊,3個月前在斑塊表面出現(xiàn)一小結節(jié)。皮損組織病理檢查示真皮乳頭層見呈水平盤狀生長的腫瘤,與表皮多部位相連。腫瘤細胞染色偏淡,周圍細胞呈柵欄樣排列。診斷:毛囊漏斗部腫瘤。
【作者單位】: 第四軍醫(yī)大學西京醫(yī)院全軍皮膚病研究所;陜西省人民醫(yī)院皮膚科;
【關鍵詞】: 腫瘤細胞 毛囊 漏斗 多部位 真皮乳頭 皮損 斑塊 病理檢查 小結節(jié) 患兒
【分類號】:R739.5
【正文快照】: 1病歷摘要患兒女,11歲。因左顳部斑塊、結節(jié)11年,于2007年3月17日就診;純撼錾鷷r即發(fā)現(xiàn)左顳部有一淡粉紅色斑塊,直徑約4mm。隨著年齡增長皮損逐漸增大,顏色逐漸加深。3個月前斑塊上出現(xiàn)一小結節(jié),并逐漸增大;純簾o明顯自覺癥狀。體格檢查:患兒一般情況良好,系統(tǒng)檢查無明顯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閻泰東;腫瘤免疫[J];微生物學免疫學進展;1980年02期
2 ;美國密歇根大學朱孝穎教授來蘭講學[J];微生物學免疫學進展;1980年03期
3 劉永潤;卡介苗對癌癥和白血病的應用[J];微生物學免疫學進展;1980年04期
4 何開玲;基因調(diào)控和腫瘤的發(fā)生[J];復旦學報(醫(yī)學版);1980年01期
5 許良中;小鼠腹水型子宮頸癌U_(14)的染色體的研究[J];復旦學報(醫(yī)學版);1980年05期
6 劉瑞清,郭健民,張耀平,丁琳華;常用實驗動物腫瘤細胞染色體的研究——Ⅱ.大鼠Walker 256癌腫的核型分析[J];遺傳學報;1980年03期
7 吳冠蕓,方福德;靛玉紅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療效原理的研究Ⅱ.靛玉紅在體外對動物腫瘤細胞和正常增殖細胞核酸與蛋白質(zhì)合成代謝的影響[J];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學報;1980年02期
8 王耐勤;癌癥化療的生物學基礎[J];北京醫(yī)學;1980年01期
9 ;胃平滑肌母細胞瘤[J];北京醫(yī)學;1980年03期
10 ;舌顆粒細胞瘤[J];北京醫(yī)學;1980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廉德君;張尚權;;抗人EGF受體單克隆抗體的制備及應用[A];第七屆全國生物膜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匯編[C];1999年
2 孫志軍;;P—糖蛋白與腫瘤的多藥耐藥性[A];中國病理生理學會中專教育委員會第七次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1999年
3 薛文成;王寶勤;苑賓;唐錦華;;腫瘤細胞對p(35)Be快中子輻射敏感性的研究[A];Fast Neutron Radiation Therapy--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1999年
4 陳常茂;徐曉春;宋衛(wèi)東;;~(252)Cf中子的相對生物效率與劑量率的關系[A];Fast Neutron Radiation Therapy--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1999年
5 梁興杰;黃有國;;膜脂物理狀態(tài)的變化參與了肺腺癌細胞A_(549)的抗順鉑耐藥性的形成[A];第七屆全國生物膜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匯編[C];1999年
6 梁興杰;黃有國;;肺腺癌細胞A_(549)的多藥耐藥性與胞內(nèi)鈣的變化[A];第七屆全國生物膜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匯編[C];1999年
7 董德全;莊稼;賈斌;默建平;田穎;馮重陽;郝燕;朱金萍;龍曉瑤;馬霄;王臻;;甘露Ⅰ號配合大劑量放療化療治愈成骨肉瘤2例[A];世界中西醫(yī)結合大會論文摘要集[C];1997年
8 陸瑞芳;潘喜華;;硒酸酯多糖對人肝癌SMMC—7721細胞的生物學作用[A];中國營養(yǎng)學會第六屆微量元素營養(yǎng)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1999年
9 陳英;;腫瘤分子遺傳學新方法——比較基因組雜交[A];中華醫(yī)學會放射醫(yī)學與防護學分會第二次中青年專題研討會論文匯編[C];1999年
10 賈向旭;張雪峰;袁麗珍;江國春;魯茁壯;魏康;;p21基因轉(zhuǎn)染提高了輻射抗性腫瘤細胞的輻射敏感性[A];中華醫(yī)學會放射醫(yī)學與防護學分會第二次中青年專題研討會論文匯編[C];199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癌癥的生物治療[N];保健時報;2004年
2 武奕君;用光殺死腫瘤[N];中國礦業(yè)報;2004年
3 湖南省兒童醫(yī)院副主任技師 李梨平;“腫瘤標志物”讓癌癥顯魔影[N];大眾衛(wèi)生報;2004年
4 彭曉蘭 王興兵;“細胞導彈”“點射”腫瘤[N];大眾衛(wèi)生報;2004年
5 王倫;胃癌癌變預警標志物找出[N];健康報;2004年
6 羅靜 龔俊 程守勤;查腫瘤只要20分鐘[N];健康報;2004年
7 胡德榮;肝癌疫苗進入二期臨床[N];健康報;2004年
8 本報記者 孫燕明;戳穿靈芝類保健品治癌謊言[N];中國消費者報;2004年
9 潘祥林;劉加軍;伍新堯等;冬凌草甲素有體外抗白血病作用[N];中國醫(yī)藥報;2004年
10 馮友根;靶向治療腫瘤藥吉非替尼[N];中國醫(yī)藥報;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丁勇;小病灶實體瘤放射免疫治療的實驗研究[D];軍醫(yī)進修學院;2001年
2 滕懷寧;小鼠同種MHC-Ⅱ類基因治療小鼠腎腫瘤的實驗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1年
3 賈林濤;靶向性重組caspase-3基因的構建、表達及其對腫瘤細胞的殺傷作用[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1年
4 王宏宇;肝門部膽管癌浸潤與轉(zhuǎn)移方式的實驗研究[D];軍醫(yī)進修學院;2001年
5 王孟龍;腺病毒介導的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啟動子-胸苷激酶基因轉(zhuǎn)移系統(tǒng)治療肝癌的實驗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1年
6 張偉;Fas配體在大腸癌中的表達及白介素-18和化療藥物對其調(diào)控作用的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1年
7 劉連杰;腫瘤特異性增殖型腺病毒攜帶白細胞介素-12基因治療大腸癌的實驗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1年
8 王小平;熱休克蛋白70復合物抗人肝癌免疫的實驗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1年
9 覃林花;趨化因子與共刺激分子聯(lián)合基因治療肝癌的實驗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1年
10 馮惠茹;~(32)Pβ射線持續(xù)低劑量率照射腫瘤細胞的放射生物學機制及端粒酶的治療監(jiān)控和放射增敏價值基礎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孔海宏;抗腫瘤血管藥物TNP-470抑制人SKOV3卵巢癌生長的動物體內(nèi)實驗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0年
2 王永奎;免疫活性載體抗腫瘤活性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0年
3 陳勇;銀環(huán)蛇毒素若干組分誘導人慢性粒細胞白血病K562腫瘤細胞的凋亡研究[D];暨南大學;2000年
4 崔光輝;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bFGF)、FGF受體I(FGFR-1)和bFGF mRNA在HEP-2喉癌和803胃癌細胞株中表達的檢測[D];暨南大學;2000年
5 孫飛;CD_34~+細胞選擇的臨床前研究[D];浙江大學;2001年
6 藍建平;nm23、CD_44和Ki-67在惡性淋巴瘤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D];浙江大學;2001年
7 朱華;荷人及其轉(zhuǎn)IL-7基因卵巢癌人化PBL SCID鼠腹腔移植模型的建立[D];浙江大學;2001年
8 洪衛(wèi);術前化療后乳腺癌組織病理學改變及其分子基礎[D];浙江大學;2001年
9 童鷹;腫瘤提取物沖擊致敏樹突狀細胞治療G422膠質(zhì)母細胞瘤的實驗研究[D];浙江大學;2001年
10 朱忠政;腺病毒介導的KDR啟動子-胸苷激酶基因轉(zhuǎn)移系統(tǒng)選擇性殺傷血管內(nèi)皮細胞和腫瘤細胞的實驗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1年
,本文編號:55554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pifb/555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