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腎祛風湯聯(lián)合308nm準分子激光治療面頸部白癜風的臨床觀察
發(fā)布時間:2024-12-27 03:31
目的:通過臨床療效觀察,評價補腎祛風湯聯(lián)合308nm準分子激光治療面頸部白瘢風患者的治療效果。方法:選取門診符合條件的白癜風患者12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對照Ⅰ組、對照ⅡI組,每組40人。治療組予口服中藥補腎祛風湯(100ml/次,2次/日),外用他克莫司軟膏(2次/日)及308nm準分子激光照射(2次/周)。對照Ⅰ組予口服中藥補腎祛風湯及外用他克莫司軟膏(方法同治療組);對照Ⅱ組予外用他克莫司軟膏及308nm準分子激光照射(方法同治療組)。各組連續(xù)治療15周,分別于治療前、治療后5周、10周、15周觀察記錄白斑面積,并于治療前后對中醫(yī)證候改善進行評分。結果:治療5周后,治療組與對照Ⅰ組療效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Ⅱ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Ⅰ組與對照Ⅱ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10周后,治療組與對照Ⅰ組療效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Ⅱ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Ⅰ組與對照Ⅱ組療效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15周后,治療組與對照Ⅰ組療效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文章頁數(shù)】:3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獻研究
1.1 祖國醫(yī)學對白癜風的認識
1.1.1 白癜風病名的由來
1.1.2 白癜風的病因病機
1.1.3 中醫(yī)對白癜風的治療
1.2 現(xiàn)代醫(yī)學對白癜風的認識
1.2.1 流行病學
1.2.2 發(fā)病機制
1.2.3 西醫(yī)對白癜風的治療
第二章 臨床研究
2.1 臨床資料
2.1.1 病例來源
2.1.2 診斷標準
2.1.3 納入標準
2.1.4 排除標準
2.1.5 剔除與中止研究標準
2.2 研究方法
2.2.1 處理及治療方法
2.2.2 觀察項目
2.2.3 療效判定
2.2.4 計算方法
第三章 研究結果
3.1 一般資料
3.1.1 病例脫落情況
3.1.2 研究基線資料比較
3.1.3 治療前白斑面積
3.1.4 治療前證候積分
3.2 臨床療效
3.2.1 治療5周后三組臨床療效比較
3.2.2 治療10周后三組臨床療效比較
3.2.3 治療15周后三組臨床療效比較
3.2.4 治療15周后證候積分比較
3.3 安全性評價
第四章 討論
4.1 立方依據(jù)
4.2 方藥分析及藥理研究
4.3 研究結果分析
4.3.1 治療結果分析
4.3.2 中醫(yī)證候積分分析
4.4 問題與展望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在校期間發(fā)表論文情況
致謝
統(tǒng)計學審核證明
本文編號:4021069
【文章頁數(shù)】:3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獻研究
1.1 祖國醫(yī)學對白癜風的認識
1.1.1 白癜風病名的由來
1.1.2 白癜風的病因病機
1.1.3 中醫(yī)對白癜風的治療
1.2 現(xiàn)代醫(yī)學對白癜風的認識
1.2.1 流行病學
1.2.2 發(fā)病機制
1.2.3 西醫(yī)對白癜風的治療
第二章 臨床研究
2.1 臨床資料
2.1.1 病例來源
2.1.2 診斷標準
2.1.3 納入標準
2.1.4 排除標準
2.1.5 剔除與中止研究標準
2.2 研究方法
2.2.1 處理及治療方法
2.2.2 觀察項目
2.2.3 療效判定
2.2.4 計算方法
第三章 研究結果
3.1 一般資料
3.1.1 病例脫落情況
3.1.2 研究基線資料比較
3.1.3 治療前白斑面積
3.1.4 治療前證候積分
3.2 臨床療效
3.2.1 治療5周后三組臨床療效比較
3.2.2 治療10周后三組臨床療效比較
3.2.3 治療15周后三組臨床療效比較
3.2.4 治療15周后證候積分比較
3.3 安全性評價
第四章 討論
4.1 立方依據(jù)
4.2 方藥分析及藥理研究
4.3 研究結果分析
4.3.1 治療結果分析
4.3.2 中醫(yī)證候積分分析
4.4 問題與展望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在校期間發(fā)表論文情況
致謝
統(tǒng)計學審核證明
本文編號:402106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pifb/402106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