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素Ⅰ對咪喹莫特誘導小鼠銀屑病樣皮損及STAT3、K17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1-05-09 08:19
目的探討葫蘆素Ⅰ對咪喹莫特誘導的銀屑病小鼠模型的影響及相關作用機制。方法2030只BALB/c雌性小鼠隨機分為3組,空白組、模型組、實驗組。用PASI評分動態(tài)觀察小鼠皮損變化,光鏡下觀察小鼠皮損病理改變并測量表皮厚度。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各組小鼠血清中IL-17、IL-22、IFN-γ的含量變化,免疫組織化學檢測小鼠皮損中STAT3、p-STAT3的含量表達,實時熒光定量PCR法檢測小鼠皮損中STAT3和K17的mRNA表達。結果空白組小鼠皮膚未見明顯改變。與模型組相比,實驗組小鼠紅斑、鱗屑嚴重程度減輕,PASI評分和血清炎癥細胞因子水平明顯下降(P<0.05)。免疫組織化學顯示,皮損中STAT3、p-STAT3表達較模型組低,STAT3和K17的mRNA表達含量也下降,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結論葫蘆素Ⅰ可抑制STAT3磷酸化,一定程度上緩解小鼠銀屑病皮損,減輕炎癥反應,并在mRNA水平下調STAT3和K17的表達。
【文章來源】: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 2020,34(09)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7 頁
【文章目錄】:
1 材料與方法
1.1 主要試劑和儀器
1.2 動物及實驗分組
1.3 小鼠銀屑病皮損面積及嚴重程度評分(PASI評分)
1.4 小鼠皮損組織病理學觀察
1.5 免疫組織化學法檢測小鼠皮損中STAT3、p-STAT3
1.6 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小鼠血清中IL-17、IL-22、IFN-γ的表達[4]
1.7 皮損中K17、STAT3 mRNA水平的檢測
1.8 統(tǒng)計學處理
2 結果
2.1 各組小鼠皮膚表現(xiàn)及PASI評分
2.2 組織病理學表現(xiàn)
2.3 各組小鼠皮損免疫組織化學情況
2.4 各組小鼠血清中IL-17、IL-22、IFN-γ表達情況
2.5 皮損中K17、STAT3的mRNA表達量
3 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咪喹莫特誘導小鼠銀屑病樣動物模型的建立與評價[J]. 青玉,巴圖德力根,韓志強,塔娜. 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 2019(01)
[2]葫蘆素I對HaCaT細胞體外增殖及對角蛋白17、STAT3、VEGF表達的影響[J]. 姚秋楠,魏志平,劉彥群. 中華皮膚科雜志. 2017 (06)
[3]白藜蘆醇抑制角蛋白17改善銀屑病樣皮膚損傷[J]. 魏明,甘露,侯進,陳麗宏,劉彥彤. 藥物評價研究. 2017(01)
[4]葫蘆素類化合物含量測定方法的研究進展[J]. 王莉梅,姚銘. 中國生化藥物雜志. 2015(01)
本文編號:3176975
【文章來源】: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 2020,34(09)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7 頁
【文章目錄】:
1 材料與方法
1.1 主要試劑和儀器
1.2 動物及實驗分組
1.3 小鼠銀屑病皮損面積及嚴重程度評分(PASI評分)
1.4 小鼠皮損組織病理學觀察
1.5 免疫組織化學法檢測小鼠皮損中STAT3、p-STAT3
1.6 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小鼠血清中IL-17、IL-22、IFN-γ的表達[4]
1.7 皮損中K17、STAT3 mRNA水平的檢測
1.8 統(tǒng)計學處理
2 結果
2.1 各組小鼠皮膚表現(xiàn)及PASI評分
2.2 組織病理學表現(xiàn)
2.3 各組小鼠皮損免疫組織化學情況
2.4 各組小鼠血清中IL-17、IL-22、IFN-γ表達情況
2.5 皮損中K17、STAT3的mRNA表達量
3 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咪喹莫特誘導小鼠銀屑病樣動物模型的建立與評價[J]. 青玉,巴圖德力根,韓志強,塔娜. 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 2019(01)
[2]葫蘆素I對HaCaT細胞體外增殖及對角蛋白17、STAT3、VEGF表達的影響[J]. 姚秋楠,魏志平,劉彥群. 中華皮膚科雜志. 2017 (06)
[3]白藜蘆醇抑制角蛋白17改善銀屑病樣皮膚損傷[J]. 魏明,甘露,侯進,陳麗宏,劉彥彤. 藥物評價研究. 2017(01)
[4]葫蘆素類化合物含量測定方法的研究進展[J]. 王莉梅,姚銘. 中國生化藥物雜志. 2015(01)
本文編號:317697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pifb/317697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