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皮膚癬菌的分子生物學鑒定和毛發(fā)穿孔試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3-24 00:33
【摘要】:目的:皮膚癬菌是淺部真菌病的主要病原菌,主要侵犯皮膚、毛發(fā)及指(趾)甲,寄生或腐生于表皮角質、毛發(fā)和甲板的角蛋白組織中。目前已報告的有45種,其中一部分僅感染動物,而對人類有致病作用的約20余種。常引起感染的皮膚癬菌主要有須癬毛癬菌、紅色毛癬菌、犬小孢子菌、鐵銹色小孢子菌、絮狀表皮癬菌。 本研究對臨床常見的皮膚癬菌的3個屬5種皮膚癬菌進行AP-PCR研究,旨在探討其分子生物學鑒定和分型的意義,并在光鏡和電鏡下觀察須癬毛癬菌和犬小孢子菌對毛發(fā)破壞的程度,比較其對不同年齡組毛發(fā)感染時間的差異。 方法:皮膚癬菌菌株采集自河北醫(yī)科大學第四醫(yī)院皮膚科門診淺部真菌病患者,均經(jīng)過培養(yǎng)及形態(tài)學和生化鑒定。以氯化芐法抽提菌株基因組DNA,采用任意引物AP3、ATG、TCA和TCT對臨床常見的皮膚癬菌:須癬毛癬菌、紅色毛癬菌、犬小孢子菌、鐵銹色小孢子菌、絮狀表皮癬菌的基因組DNA進行擴增,對各病原菌的DNA指紋的特征進行分析。毛發(fā)穿孔試驗是取4個年齡組的毛發(fā)(小于2歲、2~13歲、14~19歲、大于20歲)分別置于沙氏葡萄糖蛋白胨瓊脂培養(yǎng)基,然后在各年齡組毛發(fā)上分別接種犬小孢子菌和須癬毛癬菌菌懸液3~5滴,置于27℃溫箱培養(yǎng),在接種后3天開始每隔一天取數(shù)根毛發(fā)分別進行光鏡和電鏡觀察,以了解犬小孢子菌和須癬毛癬菌形態(tài)學上的差異以及受感染毛發(fā)的結構變化。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5
【分類號】:R75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沈柱,高天文;生物技術在皮膚真菌病診斷領域的應用[J];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04年02期

2 馮義國,肖生祥,譚升順,陳慶秀;應用AP-PCR進行真菌菌型鑒定的方法建立[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00年03期

3 洪少林,郭英蘭,雷鵬程;PCR方法快速檢測一些常見醫(yī)學真菌[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00年04期

4 吳紹熙,郭寧如;醫(yī)學真菌學回顧與前瞻[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1999年01期

5 林俊萍,王雅坤,白兆震,陳洪鐸;聚合酶鏈反應檢測角化型手癬的病原菌DNA[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1999年03期

6 鐘志紅;李若瑜;李冬梅;王端禮;;須癬毛癬菌隨機擴增DNA多態(tài)性分型研究[J];中華皮膚科雜志;1996年05期

7 張宏,吳紹熙,郭寧如,徐賢秀,沈永年,RoyL.Hopfer;真菌特異性通用引物的聚合酶鏈反應系統(tǒng)的實驗與臨床研究[J];中華皮膚科雜志;1998年05期

8 朱鐵君,張建中;皮膚科就診患者足病情況調查[J];中華皮膚科雜志;2000年01期

9 朱紅梅,廖萬清,戴建新,李志剛,吳建華,溫海,戴建新;紅色毛癬菌和須癬毛癬菌的PCR指紋分析[J];中華皮膚科雜志;2000年05期

10 余進,萬U,

本文編號:259751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pifb/259751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e8ed1***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