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形態(tài)學及生理生化學的特征鑒定馬拉色菌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敏,章強強,王俠生,王家俊;23種中草藥及其14種單體抗馬拉色菌體外藥敏試驗[J];臨床皮膚科雜志;2003年04期
2 劉玉梅;黎小東;邢蘊博;劉金花;龔業(yè)清;;從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皮損和非皮損區(qū)分離和鑒定馬拉色菌[J];熱帶醫(yī)學雜志;2006年07期
3 張浩;冉玉平;青春;代亞玲;向耘;;正常人耵聹中馬拉色菌菌種構成研究[J];中國真菌學雜志;2007年02期
4 翟建新;呂桂霞;沈永年;胡素泉;陳偉;劉維達;;馬拉色菌相關人群及正常人群耳耵聹中馬拉色菌帶菌情況的調(diào)查[J];中國真菌學雜志;2008年06期
5 何麗莎;路永紅;;馬拉色菌實驗研究進展[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3年07期
6 王群,吳勤學,靳培英,余艷華;不同培養(yǎng)條件下馬拉色菌蛋白產(chǎn)量和組成的初步研究[J];臨床皮膚科雜志;2001年05期
7 趙秀紅,冉玉平,熊琳,周光平,山崎Masashi,坪井良治,小川秀興;花斑癬患者皮屑中馬拉色菌的巢式PCR法分析[J];西部醫(yī)學;2004年01期
8 郭曉莉,冉玉平,周光平;馬拉色菌的藥敏研究現(xiàn)狀[J];國外醫(yī)學.皮膚性病學分冊;2004年02期
9 李小紅,王錳,王瑞,于建斌;115例青年耵聹中馬拉色菌存在狀態(tài)調(diào)查[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04年10期
10 崔凡,陶詩沁,沈永年,呂桂霞,陳偉,李筱芳,胡素泉,楊麗佳,劉維達;馬拉色菌臨床株分類鑒定的研究[J];中華皮膚科雜志;2005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黃欣;溫海;施偉民;;馬拉色菌菌種與不同皮膚病關系的實驗研究[A];第二屆全國深部真菌感染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2 冉玉平;;馬拉色菌及其相關疾病——臨床科研的思路與實踐[A];2007中華醫(yī)學會第二次醫(yī)學真菌學術會議暨醫(yī)學真菌實驗室研究技術新進展學習班論文匯編[C];2007年
3 曹雙林;龐艷華;符梅;傅琳玲;邵平;王學軍;;馬拉色菌毛囊炎中馬拉色菌的病原流行病學調(diào)查[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五次全國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4 鄭曉暉;鄭愛娥;高進;鄭義;;馬拉色菌分離株的分型及9種中藥抑菌實驗[A];2002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2年
5 劉維達;崔凡;呂桂霞;沈永年;陳煒;;馬拉色菌的臨床和基礎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二次全國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6 趙正娟;葉小茵;鄭建峰;唐夢丹;趙敬軍;;面部脂溢性皮炎及正常人馬拉色菌分布特征[A];2012全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2年
7 王利潔;駱志成;郭雋;牛桃香;周曉黎;;82株馬拉色菌分離株對抗真菌藥物的體外敏感性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五次全國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8 劉維達;;念珠菌和馬拉色菌之比較[A];2007中華醫(yī)學會第二次醫(yī)學真菌學術會議暨醫(yī)學真菌實驗室研究技術新進展學習班論文匯編[C];2007年
9 章強強;李莉;王家俊;;馬拉色菌相關病例的探討[A];2007中華醫(yī)學會第二次醫(yī)學真菌學術會議暨醫(yī)學真菌實驗室研究技術新進展學習班論文匯編[C];2007年
10 王然;賴維;萬苗堅;;馬拉色菌定量培養(yǎng)法在去頭屑化妝品功效評價中的觀察[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二次全國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劉朝輝;秋季脫發(fā)是自然現(xiàn)象[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黃欣;酮康唑、特比萘芬聯(lián)合中藥單體抗馬拉色菌的實驗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5年
2 朱敏;中草藥及其單體抗馬拉色菌作用的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3 崔凡;馬拉色菌在花斑癬色素改變中所起作用的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7年
4 陳菊萍;馬拉色菌對培養(yǎng)人黑素細胞代謝及酪氨酸酶基因表達的影響[D];四川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浩;正常人盯聹中馬拉色菌菌種構成及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tài)性分析[D];四川大學;2007年
2 劉科峰;微生物和中藥對馬拉色菌的抑菌性研究、臨床效果分析及流行病學調(diào)查[D];河南大學;2012年
3 王利潔;馬拉色菌對抗真菌藥物的敏感性及其脂酶活性的表達[D];蘭州大學;2009年
4 王錳;馬拉色菌局部感染豚鼠致病性研究[D];鄭州大學;2005年
5 趙正娟;脂溢性皮炎患者和健康志愿者面部馬拉色菌菌種差異分析[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2年
6 王韻茹;微流芯片鑒定并分析馬拉色菌屬菌種基因型的初步研究[D];復旦大學;2012年
7 趙穎;馬拉色菌表型鑒定及分子生物學鑒定與BIOLOG微生物自動分析系統(tǒng)相關性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8 梁作輝;馬拉色菌菌絲相培養(yǎng)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9 陳征;新生兒皮膚馬拉色菌的流行病學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10 許雪;昆明地區(qū)三種馬拉色菌皮膚病流行病學調(diào)查及山蒼子油和抗真菌藥物聯(lián)合的體外藥敏試驗[D];昆明醫(yī)科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57765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pifb/2577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