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盤狀紅斑狼瘡1例
【圖文】:
I]10.13735/j.cjdv.1001-7089.2014.06511臨床資料患者男,6歲。雙側耳垂與面頰出現(xiàn)紅色鱗屑性斑塊2個月。2個月前,無明顯誘因于雙側耳垂及面頰部起紅色丘疹、斑塊,微隆起于皮膚,無明顯自覺癥狀。當?shù)蒯t(yī)院按“凍瘡”治療2周,無效。隨后,皮損緩慢擴大、增厚,表面出現(xiàn)少量粘著性鱗屑,偶有輕度瘙癢。發(fā)病以來,一般情況良好,無發(fā)熱、關節(jié)疼、口腔潰瘍及光敏現(xiàn)象。既往健康,家族中無結締組織病史。系統(tǒng)檢查未見異常,頸部淋巴結未觸及。皮膚科情況:雙側耳垂、面頰散在數(shù)個紅色浸潤性斑塊,上覆少量粘著性鱗屑(圖1~4)。黏膜、毛發(fā)及指(趾)甲未見異常。血清ANA、ENA陰性、抗ds-DNA陰性、免疫球蛋白與補體水平正常。ESR和CRP檢查未見異常。光試驗UVA、UVB最小紅斑劑量正常。耳部皮損組織病理示:表皮偶見角化不良細胞,毛囊角栓,局灶性基底細胞空泡變性,真皮淺層色素失禁,血管和附屬器周圍致密淋巴細胞浸潤(圖5~6)。診斷:兒童局限型盤狀紅斑狼瘡。予復方甘草酸苷片25mg口服,2次/d;1%吡美莫司乳膏外用,2次/d。治療3周后皮損顏色變淡,皮損變平,鱗屑消退。繼續(xù)治療3周,皮損完全消退,F(xiàn)繼續(xù)隨訪中。圖1~4雙側耳垂、面頰散在紅色鱗屑性斑塊;圖5毛囊角栓,真皮血管和附屬器周圍致密淋巴細胞浸潤(HE×100);圖6表皮偶見角化不良細胞,局灶性基底細胞空泡變性,真皮淺層色素失禁(HE×400)2討論兒童盤狀紅斑狼瘡(DLE)臨床少見,2歲以內患兒發(fā)病更為罕見,10歲以內患兒少于3%,16歲以內患兒發(fā)病約為7%[1-2]。以兒童、小兒、嬰幼兒和盤狀紅斑狼瘡為檢索詞,在中國知網(wǎng)和萬方數(shù)據(jù)庫僅查到1篇國內文獻報道[3]。與成人患者相比,兒童DLE具有以下特點[2,4-5]:①發(fā)病年齡小,從6月齡嬰兒至16歲不等;②發(fā)
瑞錁鰲7⒉∫岳矗囗話闈榭雋己茫嚅薹⑷取⒐亟諤邸?口腔潰瘍及光敏現(xiàn)象。既往健康,家族中無結締組織病史。系統(tǒng)檢查未見異常,頸部淋巴結未觸及。皮膚科情況:雙側耳垂、面頰散在數(shù)個紅色浸潤性斑塊,,上覆少量粘著性鱗屑(圖1~4)。黏膜、毛發(fā)及指(趾)甲未見異常。血清ANA、ENA陰性、抗ds-DNA陰性、免疫球蛋白與補體水平正常。ESR和CRP檢查未見異常。光試驗UVA、UVB最小紅斑劑量正常。耳部皮損組織病理示:表皮偶見角化不良細胞,毛囊角栓,局灶性基底細胞空泡變性,真皮淺層色素失禁,血管和附屬器周圍致密淋巴細胞浸潤(圖5~6)。診斷:兒童局限型盤狀紅斑狼瘡。予復方甘草酸苷片25mg口服,2次/d;1%吡美莫司乳膏外用,2次/d。治療3周后皮損顏色變淡,皮損變平,鱗屑消退。繼續(xù)治療3周,皮損完全消退。現(xiàn)繼續(xù)隨訪中。圖1~4雙側耳垂、面頰散在紅色鱗屑性斑塊;圖5毛囊角栓,真皮血管和附屬器周圍致密淋巴細胞浸潤(HE×100);圖6表皮偶見角化不良細胞,局灶性基底細胞空泡變性,真皮淺層色素失禁(HE×400)2討論兒童盤狀紅斑狼瘡(DLE)臨床少見,2歲以內患兒發(fā)病更為罕見,10歲以內患兒少于3%,16歲以內患兒發(fā)病約為7%[1-2]。以兒童、小兒、嬰幼兒和盤狀紅斑狼瘡為檢索詞,在中國知網(wǎng)和萬方數(shù)據(jù)庫僅查到1篇國內文獻報道[3]。與成人患者相比,兒童DLE具有以下特點[2,4-5]:①發(fā)病年齡小,從6月齡嬰兒至16歲不等;②發(fā)病率低,約占總DLE患者的7%;③女性兒童發(fā)病比例相對減少,比例從1∶1~1∶2;④皮損特點、組織病理改變、直接免疫熒光及慢性病程與成人相同;⑤日光誘導或加重皮損者比例增高,達81%;⑥從DLE轉化到SLE比例升高,接近23.5%。其中以播散性兒童DLE轉化率最為顯著。本例特點:①男性兒童,6歲起病,病
【作者單位】: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皮膚科;
【分類號】:R758.6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王曉陽;楊淑霞;李妍;涂平;李若瑜;;兒童播散性盤狀紅斑狼瘡合并扁平苔蘚1例[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08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張松松;吳劍波;陶斯靜;鄭楷平;宋韜;;紅斑狼瘡/扁平苔蘚重疊綜合征一例[J];實用皮膚病學雜志;2013年05期
2 李峰濤;吳佳紋;耿松梅;;泛發(fā)性扁平苔蘚合并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1例[J];中國醫(yī)學文摘(皮膚科學);2012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加水,商永明,汪新義;盤狀紅斑狼瘡繼發(fā)鱗狀細胞癌1例[J];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01年03期
2 曹萍;盤狀紅斑狼瘡并發(fā)唇癌1例[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1998年04期
3 邢家林;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盤狀紅斑狼瘡16例[J];江蘇中醫(yī);2000年08期
4 孫昭水;苗德云;;關于紅斑狼瘡[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1989年09期
5 孔巧如,田瑞芬;液氮冷凍治療局限性盤狀紅斑狼瘡24例[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1995年02期
6 馬良娟;柳曦光;單文娜;;沿Blaschko線走行的單側盤狀紅斑狼瘡1例[J];實用皮膚病學雜志;2009年01期
7 白英華;;他克莫司軟膏治療播散性盤狀紅斑狼瘡1例[J];實用皮膚病學雜志;2009年04期
8 蘇紹波;潘樂泉;淡蝶秋;;盤狀紅斑狼瘡繼發(fā)鱗癌2例報告[J];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1989年03期
9 Richert B.,André J. ,Bourguignon R. ,de la Brassinne M.,崔榮;由角化過度型甲盤狀紅斑狼瘡進展為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治療上的困惑[J];世界核心醫(yī)學期刊文摘.皮膚病學分冊;2005年04期
10 杜宇;周培媚;廖勇梅;熊霞;陳德宇;;盤狀紅斑狼瘡繼發(fā)口唇鱗狀細胞癌1例[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09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楊英;宋翔;陳學軍;段西凌;萬慧穎;陶小萍;;盤狀紅斑狼瘡與無肌病性皮肌炎的重疊綜合征一例[A];2011全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2 尹向陽;劉志宏;馬東來;;疣狀盤狀紅斑狼瘡一例報告[A];2008全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3 劉久利;白彥萍;尤立平;王玉玲;樸珉貞;楊頂權;;巨大疣狀盤狀紅斑狼瘡伴白癜風1例[A];2011全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4 王寬;;中西醫(yī)蜂療相結合治療盤狀紅斑狼瘡35例臨床觀察報告[A];中國養(yǎng)蜂學會蜂療保健專業(yè)委員會第十一次學術研討會會刊論文集[C];2007年
5 郭慶;方圣;曾凡欽;李伯友;;盤狀紅斑狼瘡皮損角質形成細胞的蛋白組學初步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14次全國皮膚性病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6 蔡綏R
本文編號:254768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pifb/2547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