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B5PA對人黑素瘤細胞遷移和侵襲能力的影響
[Abstract]: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phosphatidylinositol 4,5-diphosphate 5-phosphatase A (phosphatidylinositol 4, 5-bisphosphate 5-phosphatase A, PIB5PA on migration and invasion of human melanoma Mel-FH cells. Methods: the recombinant eukaryotic expression vector pF-5xUAS-SV40-PIB5PA, carrying 4-hydroxytamoxifen (4-hydroxytamoxifen)-regulated gene expression system was constructed and infected with human melanoma Mel-FH cells. Stable Mel-FH.PIB5PA subclone cells were successfully obtained by double screening of puromycin and hygromycin B. The optimal concentration and time of expression of PIB5PA protein in Mel-FH.PIB5PA cells induced by 4-OHT were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 The migration and invasion ability of Mel-FH.PIB5PA cells were detected by cell scratch test and Transwell chamber assay. Western blot assay was used to detect phosphorylated protein kinase B (phospho-protein kinase B), phosphorylated focal adhesion kinase (phospho-focal adhesion kinase,p-FAK),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2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 in Mel-FH.PIB5PA cells. Expression of MMP-2, MMP-9, 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 (tissue inhibitor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TIMP-1 (TIMP-1) and TIMP-2 protein. Results: the overexpression of PIB5PA protein was stably induced in melanoma MelFH.PIB5PA cells treated with 10 nmol/L 4-OHT for 16 h. Compared with non-4-OHT-treated Mel-FH.PIB5PA cells, the over-expression of PIB5PA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migration and invasion ability of Mel-FH.PIB5PA cells (P0.05), and down-regulated the migration and invasiveness of Mel-FH.PIB5PA cells (P < 0.05), and down-regulated the expression of MMP-2, MMP-9, TIMP-1. Expression level of TIMP-2,MMP-2/TIMP-2 and MMP-9/TIMP-1 protein (P0.05). Conclusion: exogenous overexpression of PIB5PA can significantly inhibit the migration and invasion of human melanoma Mel-FH cells in vitro, and its mechanism may be related to the down-regulation of protein kinase AKT and FAK activities. Thus, the relative expression level of MMP-2/TIMP-2 and MMP-9/TIMP-1 was down-regulated.
【作者單位】: 安徽醫(yī)科大學免疫學教研室;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腫瘤與免疫實驗室;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編號:81301738)
【分類號】:R739.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夏曙;于世英;;PI3K/Akt信號轉導通路在惡性腫瘤中的研究進展[J];腫瘤;2006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高向前;吳淑華;李揚揚;曹璋;紀洪;;結直腸癌與不同上皮內(nèi)瘤變腺瘤中PI3Kp110β的表達及臨床意義[J];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2012年05期
2 蔣慧;白小明;冷靜;;PGE_2對HuH7細胞Survivin表達影響的研究[J];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5期
3 高向前;吳淑華;紀洪;李揚揚;燕偉;孟曉;;結直腸癌組織中PI3KCB蛋白表達及其與多藥耐藥基因產(chǎn)物的相關性[J];山東醫(yī)藥;2012年14期
4 朱海濤;肖現(xiàn)民;鄭繼翠;周國民;汪洋;;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已基)酯對人神經(jīng)母細胞瘤細胞增殖的影響[J];復旦學報(醫(yī)學版);2009年04期
5 湯美;陳衛(wèi)昌;李銳;葉建新;岑建農(nóng);;LY294002對胃癌細胞株生長增殖及侵襲能力的影響[J];蘇州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0年02期
6 富翠芹;王沁;尹蓉;武令啟;;PI3K/AKT信號轉導通路在肝癌細胞生長和黏附中的作用[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8年14期
7 張萌;彭利;喬治斌;何宏濤;周燁;徐卓;;PTEN、Akt和pAkt蛋白在肝細胞癌組織中的表達及其與預后的關系[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1年18期
8 柯曉煜;王渝;謝祚啟;劉志清;趙秋;;LY294002聯(lián)合吉西他濱對胰腺癌PANC-1細胞p-Akt和MRP表達的影響[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1年36期
9 謝思柔;王宇;劉長偉;劉雨欣;蔡云清;;甘草素對人臍靜脈內(nèi)皮細胞血管生成的作用及其機制探討[J];營養(yǎng)學報;2011年04期
10 趙冬耕;孫佳;王明艷;趙鳳鳴;皮文霞;葉麗紅;;抗癌扶正方對人肝癌細胞SMMC-7721 PI3K/AKT信號通路的影響[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2年1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繼紅;Ang/Tie-2在結直腸癌中的表達及其分子機制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2 李汛;甲胎蛋白影響乙肝相關性肝癌發(fā)生的分子作用機制[D];蘭州大學;2010年
3 孫健;FKN/CX3CR1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相關性及其信號轉導機制的研究和卡托普利的干預作用[D];吉林大學;2007年
4 季幸姝;膈下逐瘀湯對肝癌PTEN蛋白及其PI3K/Akt信號轉導通路影響的實驗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07年
5 李文澤;SORAFENIB對前列腺癌DU145細胞影響的實驗研究[D];中南大學;2008年
6 朱艷凌;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促進人肝癌Bel-7402細胞增殖的信號轉導機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9年
7 陳博;結締組織生長因子在后囊膜混濁中的作用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8 徐永紅;澤瀉醇B誘導胃癌細胞凋亡、抑制其侵襲、轉移的機制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8年
9 張萌;PI3K/Akt信號通路在PPAR-γ激動劑誘導的HepG2細胞周期阻滯及凋亡中的作用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0年
10 李卓;HER-1/HER-2在膀胱癌中的表達及阿法替尼對膀胱癌T24細胞影響的實驗研究[D];中南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蔣慧;前列腺素E_2對HuH7細胞Survivin表達影響的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09年
2 李春梅;塞來昔布通過PI3K/Akt通路調(diào)控胃癌細胞凋亡的分子機制[D];蘭州大學;2011年
3 謝思柔;甘草素(liquirigenin)對人臍靜脈內(nèi)皮細胞HUVEC及人宮頸癌HeLa細胞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機制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1年
4 韓福新;抑制GL15細胞中LRIG1基因的表達對p-EGFR,p-AKT和p-ERK的影響[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5 彭海寧;利用抑制消減雜交技術篩選乳腺癌相關基因[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6 周旋;MiR-21調(diào)控人腦膠質(zhì)瘤生長的實驗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08年
7 鹿剛;中藥香加皮杠柳苷對MDA-MB-231細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與作用機制的實驗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8年
8 吳雪盡;PI3K信號通路對TRAIL誘導Hep-2細胞凋亡的影響[D];復旦大學;2008年
9 肖湘文;乳腺癌細胞中轉錄因子AP-2γ的靶基因的鑒定[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10 任玉;PAMAM樹形大分子介導miR-21抑制劑聯(lián)合化療抑制腦膠質(zhì)瘤研究[D];天津大學;2009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虞瑞堯;205 Spitz痣[J];國際皮膚性病學雜志;1986年04期
2 邱實;譚升順;;姜黃素對人黑素瘤A375細胞增殖及凋亡的影響[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09年11期
3 秦軍;宋文靜;賈建妮;;成年人幼年性黑素瘤1例[J];實用醫(yī)藥雜志;2006年04期
4 馬楓茹;劉琨;張毅;潘石;吳世法;;單個人體黑素瘤細胞的原子力顯微圖像及拉曼光譜的研究[J];電子顯微學報;2007年01期
5 趙洪禮;董萍;;Apoptin基因活化caspase-3誘導人黑素瘤細胞A375凋亡[J];沈陽部隊醫(yī)藥;2005年05期
6 韓睿;程浩;朱可建;;惡性黑素瘤血清學預后標記研究進展[J];實用腫瘤雜志;2007年04期
7 陳學良;;兩株黑素瘤細胞培養(yǎng)及tPA測定[J];山東大學學報(醫(yī)學版);1991年01期
8 尹興平;氯化鋰通過干預肌醇磷酸通路增加黑素瘤細胞的色素沉著[J];國外醫(yī)學.皮膚性病學分冊;2004年01期
9 常建民;少見病理類型的惡性黑素瘤[J];中華皮膚科雜志;2005年04期
10 馬佳;沈繼龍;黃樺;陳素蓮;陳治文;;三氧化二砷對鼠惡性黑素瘤B_(16)細胞凋亡的影響[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夏建新;;MITF、S-100蛋白、HMB45在黑素瘤以及色素痣中的表達及意義[A];中華醫(yī)學會第16次全國皮膚性病學術年會摘要集[C];2010年
2 涂彩霞;張榮鑫;劉敏;黃畋;;葡萄糖胺對B16黑素瘤細胞黑素生成和細胞凋亡的影響[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五次全國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3 王焱;孫建方;方方;熊慧;韓峻松;張國成;;miRNA-21在人黑素瘤細胞中的表達及功能初探[A];中華醫(yī)學會第14次全國皮膚性病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4 阮高波;李永偉;許愛娥;尉曉東;;酪醇和胡椒堿對小鼠B16黑素瘤細胞黑素合成及c-KIT、TRP-2蛋白表達的促進作用[A];2008全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5 涂彩霞;張榮鑫;金宛宛;劉敏;林玲;;葡萄糖胺對小鼠B16黑素瘤細胞黑素生成的影響[A];2009全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6 曹瑞華;廖萬清;溫海;劉翠杰;;腺病毒載體介導的內(nèi)皮抑素基因治療小鼠黑素瘤的實驗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五次全國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7 周琳;劉彥群;魏志平;;姜黃素對鼠黑素瘤抑制效應的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14次全國皮膚性病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8 李鶴;劉彥群;魏志平;蔣冠;毛利軍;裴冬生;鄭駿年;;攜帶mda-7基因的腺病毒聯(lián)合達卡巴嗪對人黑素瘤裸鼠移植瘤的生長抑制作用[A];2010全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9 陸洪光;;組織工程皮膚與黑素瘤[A];中華醫(yī)學會第16次全國皮膚性病學術年會摘要集[C];2010年
10 王傲雪;張榮鑫;金宛宛;劉敏;王競;涂彩霞;;葡萄糖胺對小鼠黑素瘤細胞黑素生成及細胞凋亡的影響[A];第四屆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變態(tài)反應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楊孝文;聽癌細胞聲言診癌病變擴散[N];北京科技報;2006年
2 盛玉紅;新型基因療法治愈晚期皮膚癌患者[N];工人日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椺;鈉氫交換子調(diào)節(jié)因子-1及β-聯(lián)蛋白在皮膚黑素瘤組織及細胞株中的表達和意義[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3年
2 周凌;黑素瘤三維培養(yǎng)模型的建立及肉桂醛抑制黑素瘤細胞增殖和侵襲的實驗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3年
3 王震英;微小RNA-let-7a對黑素瘤細胞系生物學行為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10年
4 張磊;SATB1與黑素瘤生長和轉移的相關性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1年
5 薛燕寧;皮膚黑素瘤細胞IGFBP7基因啟動子區(qū)CpG島異常甲基化的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10年
6 牛軍州;Foxp3在黑素瘤細胞中表達的鑒定及其功能的初步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9年
7 宋亞麗;BAG-1在皮膚黑素瘤的表達及其對黑素瘤細胞生物學行為影響的體外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8年
8 方險峰;孕激素對惡性黑素瘤生長及抗炎因子表達的影響[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9 陳浩;BRAF~(V600E)突變基因?qū)θ撕谒亓黾毎L和侵襲能力的影響體內(nèi)外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7年
10 王焱;hsa-miRNA在皮膚黑素瘤中的表達及hsa-miRNA-21在黑素瘤細胞中的作用機制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志加;腎上腺髓質(zhì)素在黑素瘤中的表達和作用[D];承德醫(yī)學院;2012年
2 唐顯華;皮質(zhì)類固醇對培養(yǎng)的人A375黑素瘤細胞黑素合成的影響[D];南華大學;2011年
3 梁亮;免疫調(diào)節(jié)劑對人A375黑素瘤細胞黑素合成的影響[D];南華大學;2012年
4 徐玉榮;Wnt5a/Ca~(2+)/Calcineurin/NFAT通路信號分子在黑素瘤中的表達[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2年
5 丁小杰;Nutlin-3對人A375黑素瘤細胞抗腫瘤效應及抗遷移作用的機制研究[D];揚州大學;2012年
6 柴麗娜;黑素瘤分泌的PAEP對體外T淋巴細胞免疫抑制作用的研究[D];中南大學;2013年
7 張小敏;人黑素瘤單鏈抗體—量子點納米探針的制備及其特異性結合黑素瘤細胞[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0年
8 李晶晶;抑制STAT3磷酸化增強葫蘆素B對B16F10黑素瘤細胞的細胞毒作用[D];暨南大學;2012年
9 劉啟方;酪氨酸激酶c-abl對黑素瘤細胞中Wnt/β-catenin信號通路的影響[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1年
10 何宜謙;中藥抗白靈霜對小鼠B16黑素瘤細胞代謝影響的實驗研究[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44954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pifb/2449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