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導胸椎旁背根神經節(jié)損毀術治療帶狀皰疹后神經痛70例評價
本文選題:神經節(jié) + 脊髓。 參考:《中國疼痛醫(yī)學雜志》2014年02期
【摘要】:目的:評價CT三維重建引導下經胸椎旁行背根節(jié)阿霉素損毀術對胸背部帶狀皰疹后神經痛患者的療效。方法:胸背部帶狀皰疹后神經痛患者70例,在CT三維重建引導下經胸椎旁穿刺近背根節(jié)注射0.3%阿霉素10 mg。分別于術前、術后當日、7 d、1個月、3個月進行VAS評分并評價疼痛緩解程度,計算有效率和復發(fā)率,觀察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結果:治療后當日、7 d、1個月、3個月VAS評分與術前比較均降低(P0.01),治療后當日、7 d、1個月、3個月有效率分別為82%、80%、85%、76%。治療后1、3個月復發(fā)率為9%、13%。局部腫脹、血腫的發(fā)生率12%,神經支配區(qū)麻木發(fā)生率17%,對癥治療后恢復;未見氣胸、神經損傷、脊髓損傷嚴重等并發(fā)癥。結論:CT引導下經胸椎旁背根節(jié)阿霉素損毀術治療PHN療效確切,且安全性良好。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CT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guided by adriamycin lesion on dorsal root ganglion in patients with postherpetic neuralgia. Methods: seventy patients with postherpetic neuralgia were injected with 0.3% adriamycin 10 mg through paraspinal proximal dorsal root gangl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ree-dimensional CT reconstruction. VAS scores were performed before operation, 7 days, 1 month and 3 months after operation, and the degree of pain relief was evaluated, the effective rate and recurrence rate were calculated, and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observed. Results: the VAS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at 7 days, 1 month and 3 months after treatment than before treatment (P0.01). The effective rates of VAS on 7 days, 1 month and 3 months after treatment were 82 and 8576, respectively. The recurrence rate 1 and 3 months after treatment was 9 and 13. The incidence of local swelling, hematoma and nerve innervation were 12 and 17,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no complications such as pneumothorax, nerve injury, spinal cord injury and so on. 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PHN with adriamycin lesion through thoracic paraspinal dorsal root ganglion guided by 10% CT is effective and safe.
【作者單位】: 天津醫(yī)科大學第二醫(yī)院疼痛治療中心;天津市麻醉學研究所 天津醫(yī)科大學總醫(yī)院麻醉科;
【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09JCYBJC13200) 天津醫(yī)科大學第二醫(yī)院科研基金項目(Y1205)
【分類號】:R752.12
【共引文獻】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靈曉;廣東省35家醫(yī)院護士的老年患者急性疼痛評估與治療循證實踐現(xiàn)狀[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3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靳彪;趙康仁;;托吡酯治療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的療效觀察[J];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08年06期
2 龐菊茹;王劍;;血管內激光照射治療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療效觀察[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綜合版);2006年10期
3 林海;高小燕;王均爐;林壽春;;星狀神經節(jié)阻滯聯(lián)合血府逐瘀膠囊治療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的臨床觀察[J];中成藥;2006年09期
4 羅濤;劉毓;霍蘭;;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帶狀皰疹后神經痛臨床觀察[J];四川中醫(yī);2008年05期
5 余四海;超激光照射聯(lián)合神經阻滯治療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的臨床觀察[J];中原醫(yī)刊;2005年20期
6 曹強;費江林;衛(wèi)才權;周良軍;葉大財;;病人自控鎮(zhèn)痛治療頑固性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療效觀察[J];實用醫(yī)技雜志;2006年08期
7 何睿林;蔣宗濱;陽旭峰;馮梅;黃劍鋒;冼海燕;;加巴噴丁、卡馬西平治療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的臨床觀察[J];臨床麻醉學雜志;2007年10期
8 蘇小虎;申文;張井浪;唐元章;;A型肉毒毒素治療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的臨床觀察[J];實用疼痛學雜志;2008年05期
9 熊東林;楊娟;羅裕輝;梁豪文;廖翔;張德仁;;普瑞巴林治療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學工程;2011年07期
10 張麗香;李根亮;;氨酚羥考酮治療難治性帶狀皰疹后神經痛30例[J];中國新藥雜志;2009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趙英;舒瓊;;BPM-Ⅲ型紅外偏振光治療儀對帶狀皰疹后神經痛影響的探討[A];中國康復醫(yī)學會第四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三屆中國康復醫(yī)學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01年
2 佟艷軍;;SARS的早期CT表現(xiàn)[A];第十九屆航天醫(yī)學年會暨第二屆航天護理年會論文匯編[C];2003年
3 李強;王茂強;敖國昆;全昌斌;黃沁;劉杰愛;趙敏;;踝關節(jié)結核的X線及CT診斷(附5例分析)[A];第16屆全國脊柱&四肢矯形外科(骨科)康復學術研討會暨學習班論文匯編[C];2007年
4 李領娥;胡素葉;;尖銳濕疣治療研究進展述要[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皮膚科分會第五次學術年會;全國中醫(yī)、中西醫(yī)結合皮膚病診療新進展高級研修班論文集[C];2008年
5 李丹;劉進才;;非常少見部位肺結核的CT診斷[A];第十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影像學術研討會暨全國中西醫(yī)結合影像學研究與診斷學習班資料匯編[C];2009年
6 王克善;徐建偉;尹峰;;CT檢查在腦結核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A];結核與肺部疾病論文集[C];2006年
7 何愛敏;;利用不同方法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86例效果的觀察[A];中國康復醫(yī)學會運動療法分會第十一屆全國康復學術大會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11年
8 買買提艾力;潘珂君;孫曉鳳;范曉唐;依巴古麗;張躍新;;AIDS合并腎衰行ART治療后活體腎移植1例[A];中華醫(yī)學會第11屆全國內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9 刁宗禮;陳小華;陰峧宏;王婧;鄭曉燕;齊海宇;李小麗;紀愛萍;;廣州管圓線蟲病患者PBMC細胞因子特征及阿苯達唑聯(lián)合地塞米松治療后變化[A];第五屆全國災害醫(yī)學學術會議暨常州市醫(yī)學會急診危重病及災害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首屆年會學術論文集[C];2009年
10 姚航平;靳昌忠;馮婷婷;程林芳;吳南屏;;HARRT治療后AIDS患者外周血CD127分子的表達[A];傳染病診治高峰論壇暨2007年浙江省感染病學、肝病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純;患帶狀皰疹后神經痛咋辦鐬[N];健康時報;2004年
2 歐柏生;“驅梅”結束重隨訪[N];健康報;2005年
3 劉志剛;常見性病的再認識[N];家庭醫(yī)生報;2005年
4 解放軍302醫(yī)院中西醫(yī)結合科 劉士敬;乙肝抗病毒治療要重視耐藥問題[N];保健時報;2008年
5 ;豬肝細胞型生物人工肝治療后豬逆轉錄病毒感染人體的追蹤觀察[N];中國醫(yī)藥報;2003年
6 嵇旭東 張立;出血熱易誤診為“上感”[N];家庭醫(yī)生報;2007年
7 董正邦;梅毒檢查與治療中的特殊現(xiàn)象[N];家庭醫(yī)生報;2007年
8 岳曉榮;眼瞼帶狀皰疹的治療[N];農村醫(yī)藥報(漢);2006年
9 汪偉林;帶狀皰疹早治減少神經痛[N];醫(yī)藥養(yǎng)生保健報;2008年
10 楊旭;抗乙肝病毒藥怎么用[N];健康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鐘群;肝炎后肝硬化及其相關性肝癌的CT血流動力學變化研究[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6年
2 辛桂杰;替諾福韋酯治療對慢性乙型肝炎療效及治療過程中宿主的免疫應答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3 侯江厚;免疫制劑在耐多藥結核病治療中作用的研究[D];北京市結核病胸部腫瘤研究所;2012年
4 鄭曉靜;初治涂陽肺結核患者治療期間外周血免疫學特征研究[D];北京市結核病胸部腫瘤研究所;2013年
5 劉永鑫;光動力學用于尖銳濕疣診斷和治療的臨床及基礎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9年
6 陳嵐;早期隱性梅毒患者細胞免疫功能改變及卡介菌多糖核酸對其影響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7 馬科;恩替卡韋治療乙肝病毒相關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臨床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8 唐宋琪;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初治繼發(fā)性肺結核方案的臨床與實驗研究[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9 艾香英;重型肝炎與HBV PreS區(qū)基因突變的關系研究及中醫(yī)干預的療效觀察[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3年
10 趙平;慢性丙型肝炎并發(fā)自身免疫現(xiàn)象的相關因素分析及其與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治療的關系探討[D];吉林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芳;支氣管內膜結核的多排螺旋CT診斷與纖維支氣管鏡結果的對比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2 王凌;神經阻滯聯(lián)合加巴噴丁治療帶狀皰疹后神經痛[D];廣西醫(yī)科大學;2007年
3 王旭晨;抗內毒素血癥療法在治療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的應用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1年
4 文懷昌;普瑞巴林治療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的臨床療效觀察[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2年
5 馮欽利;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的綜合治療[D];山東大學;2007年
6 冀亞男;感覺定量檢查在帶狀皰疹及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的應用[D];山東大學;2007年
7 史學蓮;帶狀皰疹與帶狀皰疹后神經痛患者溫度覺閾值差異與意義[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9年
8 張冬萍;皮質激素預防帶狀皰疹后神經痛Cochrane系統(tǒng)評價[D];四川大學;2007年
9 劉暉;神經梅毒的臨床表現(xiàn)、影像學特點及診斷和治療(附3例報告)[D];蘇州大學;2007年
10 關曉輝;活動性肺結核間質病變高分辨CT表現(xiàn)及病理基礎[D];大連醫(yī)科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0505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pifb/2050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