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方克林霉素凝膠與克林霉素磷酸酯外用溶液治療痤瘡的臨床觀察與費用比較
本文選題:醫(yī)院制劑 + 復方克林霉素凝膠; 參考:《中國藥房》2015年15期
【摘要】:目的:比較復方克林霉素凝膠與克林霉素磷酸酯外用溶液治療痤瘡的臨床療效、安全性及費用。方法:將符合標準的151例痤瘡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77例)和對照組(74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克林霉素磷酸酯外用溶液噴于患處,每日早晚各1次+異維A酸軟膠囊10 mg,口服,每日2次。觀察組患者給予復方克林霉素凝膠涂于患處,每日早晚各1次+異維A酸軟膠囊,用法同對照組。兩組患者療程均為8周。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治療費用、成本效果比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結(jié)果:兩組患者總有效率、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費用、成本效果比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復方克林霉素凝膠與克林霉素磷酸酯外用溶液治療痤瘡的療效與安全性相當,但在治療費用方面復方克林霉素凝膠優(yōu)于克林霉素磷酸酯外用溶液。
[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safety and cost of compound clindamycin gel and clindamycin phosphate solu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cne. Methods: 151 patients with acn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 = 77) and control group (n = 74).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lindamycin phosphate solution for external use, 10 mg of isotinic acid soft capsules in the morning and evening, once a day, twice a day.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mpound clindamycin gel in the affected area and treated with isotinic acid soft capsules once a day.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was 8 weeks.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treatment cost, cost effectiveness ratio and adverse reaction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 The treatment cost and cost effect ratio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Conclusion: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ompound clindamycin gel and clindamycin phosphate solu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cne are similar, but the cost of compound clindamycin gel is better than that of clindamycin phosphate solution.
【作者單位】: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北院;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
【分類號】:R758.73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Harald Gollnick Pro;痤瘡治療的全球共識[J];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05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周鴻立;張揚;王曉丹;;口服痤瘡治療藥物的應用現(xiàn)狀[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2 馬福生;譚以和;石風英;;不同劑量異維A酸膠囊治療中度痤瘡臨床療效觀察[J];嶺南皮膚性病科雜志;2007年03期
3 張凡;;異維A酸膠丸聯(lián)合紅霉素腸溶膠囊治療中重度痤瘡臨床分析[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2年14期
4 劉夕琳;丁小杰;;小劑量異維A酸聯(lián)合復方甘草酸苷治療中、重度痤瘡療效觀察[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3年23期
5 劉靜野;陳超;;清理術聯(lián)合藥物治療中重度痤瘡療效觀察[J];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13年07期
6 孫繼瑋;韋旭;邸鴻雁;許進;郎玉春;賈雋喬;崔昭;賈存;;膠原貼敷料聯(lián)合異維A酸紅霉素凝膠治療尋常痤瘡療效觀察[J];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14年09期
7 李淑玲;;苦參片聯(lián)合知芙保外用治療尋常型痤瘡療效分析[J];實用全科醫(yī)學;2007年10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李賢俏;刮痧、針刺治療濕熱型痤瘡的臨床療效對比研究[D];中國中醫(yī)科學院;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劉澈;顏面痤瘡發(fā)病部位與五臟相應規(guī)律的理論與文獻學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2 馬朝東;芩梔苦參丸治療尋常痤瘡的臨床療效觀察[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7年
3 穆艷蕾;藍光對痤瘡臨床療效、皮膚性質(zhì)及糠秕馬拉色菌影響的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9年
4 周思鋒;二黃銀連湯治療尋常痤瘡肺胃蘊熱夾瘀證的臨床研究[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5 沈棟國;全反式維A酸類藥物的合成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6 李文文;中重度痤瘡的綜合治療[D];吉林大學;2014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國強,張中泉,許啟泰,黃文龍,張惠斌,黃勝堂;相轉(zhuǎn)移催化法合成克林霉素磷酸酯[J];中國抗生素雜志;2003年08期
2 李曉妮,葛新,李青山,馮曉燕;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克林霉素磷酸酯片的含量[J];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03年01期
3 陳兆波,胡家全;克林霉素磷酸酯致視力下降1例[J];醫(yī)藥導報;2005年09期
4 王鼎盛;;不同廠家克林霉素磷酸酯粉針的含量及穩(wěn)定性考察[J];中國藥業(yè);2006年16期
5 王楠;;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克林霉素磷酸酯片含量[J];首都醫(yī)藥;2007年08期
6 王紅梅;于俊洲;張秀珍;;克林霉素磷酸酯致嚴重不良反應1例[J];藥物流行病學雜志;2007年04期
7 王勤;孫愛國;沈偉民;李成建;;克林霉素磷酸酯不良反應[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年09期
8 李雯;韓濤;魏文通;程冕;;克林霉素磷酸酯致肉眼血尿1例[J];淮海醫(yī)藥;2009年03期
9 方繼輝;張肖群;魏嘉陵;;國家評價性抽驗克林霉素磷酸酯制劑質(zhì)量分析[J];中國藥事;2009年07期
10 王紅;;克林霉素磷酸酯致虛汗1例[J];醫(yī)藥導報;2010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王紅;;克林霉素磷酸酯致虛汗1例[A];2009年中國藥學大會暨第九屆中國藥師周論文集[C];2009年
2 王紅;;克林霉素磷酸酯致虛汗1例[A];2010年中國藥學大會暨第十屆中國藥師周論文集[C];2010年
3 沈春英;范銘;韓冰;;克林霉素磷酸酯致不良反應1例[A];2010年度全國醫(yī)藥學術論文交流會暨臨床藥學與藥學服務研究進展培訓班論文集[C];2010年
4 李云霞;郭瑞臣;王本杰;卜凡龍;;克林霉素磷酸酯陰道凝膠在健康志愿者的藥代動力學[A];山東省藥學會第一屆學術年會論文集(上)[C];2005年
5 王國蘭;周立春;余立;;克林霉素磷酸酯有關物質(zhì)測定方法的比較及優(yōu)化[A];2006年全國藥物質(zhì)量分析學術研討會——《藥物分析雜志》第二屆普析通用杯優(yōu)秀論文評選頒獎會論文集[C];2006年
6 羅偉;李俊;;血必凈與克林霉素磷酸酯協(xié)同治療細菌感染性蕁麻疹的臨床分析[A];2010全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7 祁金文;毛小紅;馬珂;鄭水蓮;;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與骨肽注射液聯(lián)用致群發(fā)性皮疹的調(diào)查分析[A];浙江省臨床合理用藥和藥劑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8 祁金文;毛小紅;馬珂;鄭水蓮;;克林霉素磷酸酯與骨肽注射液聯(lián)用致群發(fā)性皮疹的調(diào)查分析[A];浙江省藥劑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5條
1 陳京亮 盧耀祖;掙脫價格藩蘺把握入世機遇[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1年
2 陳京亮 盧耀祖;克林霉素磷酸酯的產(chǎn)品替代關系[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1年
3 本報特約撰稿人 蔡德山;克林霉素磷酸酯快速升溫[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5年
4 實習生 楊俊堅 本報記者 陳國東;抗生素再研發(fā)漸成主流[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9年
5 王云清 實習生 董們 主任記者 李e,
本文編號:196492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pifb/1964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