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蛇祛風湯加減聯(lián)合皮損局部注射治療癢疹的臨床觀察
本文關鍵詞:烏蛇祛風湯加減聯(lián)合皮損局部注射治療癢疹的臨床觀察
【摘要】:研究目的癢疹是一組伴隨有劇烈瘙癢感的散在性小風團樣丘疹、結節(jié)的皮膚病。臨床多見于兒童和中年婦女。西醫(yī)認為本病的發(fā)病原因尚不是很明確,但大多數的專家認為變態(tài)反應與之有關。部分患者具有如哮喘、相同過敏史、蕁麻疹、枯草熱等的遺傳性疾病,伴有陽性皮膚劃痕實驗。此外,蟲咬、精神因素、氣候變化、慢性病灶等也可能與本病的發(fā)生有關。治療上多采用外用糖皮質激素軟膏結合口服抗過敏藥物治療癢疹,具有一定的療效。這也是目前臨床首選的治療方案,但是用此治療方案具有病情易于反復的特點,對于病程較長和易于反復發(fā)作的患者治療多不能達到理想的療效,影響患者的生存生活質量。中醫(yī)觀點認為,本病隸屬于中醫(yī)“頑濕聚結”,或是“馬芥”等病,發(fā)病機制多離不開風、濕、熱、毒這四類致病因素,治療手法上多采用祛風、利濕、解毒之中藥,或成膏成散成丹成丸外用、或外洗、或熏洗,療效顯著[1]。本次實驗研究,通過觀察烏蛇祛風湯加減聯(lián)合皮損局部注射方法治療癢疹的臨床安全性和有效性,初步探討中藥的作用機理,期待通過應用中西結合的治療途徑,為癢疹患者提供一種高效、安全的治療方法。研究方法取2014.5-2015.5期間湖北省中醫(yī)院門診患者中就診于皮膚科的84例癢疹患者,告知患者臨床觀察事宜,取得患者合作。將其中60名符合納入標準的患者,隨機的分為三組,每組20人,分別為治療組、對照組a、對照組b。各個組間性別、年齡能夠匹配,病程以及瘙癢程度無差別。治療組口服烏蛇祛風湯加減,中藥為我院中藥房免煎顆粒(三九藥業(yè))沖開水至300ml,每日兩次,一次150ml口服,飯后頓服;對照組a給予祛風止癢口服液(四川華泰堂制藥有限公司)每日兩次,一次15ml,飯后口服。三組均用利多卡因、醋酸潑尼松龍注射液等量混合,視病變部位行局部注射療法,每周一次,連續(xù)治療4周。于觀察開始前及用藥4周后復查患者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大小便。每周詢問患者皮損變化情況,是否有服藥不適。4周為一個療程,8周后對患者進行回訪,了解治療效果并分析。結果(1)觀察前治療組癥狀總積分平均值為13.71±3.02。對照組a癥狀總積分平均值為13.68±2.89.對照組b癥狀總積分平均值為13.58±2.47;經過4周的分組觀察后,治療組的癥狀總積分均值為3.13±1.53。對照組a的癥狀總積分均值為4.29±2.11,對照組b的癥狀總積分均值為5.21±2.39。各組治療前與治療后的癥狀評分行統(tǒng)計學檢驗,p0.05,表明通過治療,任一組前后之間有顯著性差異且該差距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2)觀察皮損面積的比較,治療組有效率達到95.0%,相比于對照組a85.0%和對照組b75.0%的有效率,說明治療組的觀察效果優(yōu)越性明顯;(3)觀察開始前,治療組的瘙癢評分為4.31±0.43,對照組a的瘙癢評分為4.54±0.46,對照組b的瘙癢評分為4.02±0.39;4周后再次計算兩組人員的瘙癢評分,治療組為0.37±0.28,對照組a為2.31±0.85,對照組b為3.31±0.85,經統(tǒng)計學分析,p0.05,治療組和各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4)觀察中醫(yī)癥候評分指標。開始時,治療組癥狀總積分為人均5.26±1.48。對照組a為5.33±1.32;經過4周后,治療組的癥狀總積分均值為3.25±1.53,對照組a為4.19±1.08,經卡方檢驗,任意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5)記錄隨訪一月后的癢疹復發(fā)率,治療組為復發(fā)率為10.0%,對照組a為15.0%的復發(fā)率,對照組b為35.0%復發(fā)率,治療組和對照組a就復發(fā)率指標,通過卡方檢驗分析,p0.05,表明兩組之間有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差異。治療組與對照組b進行檢驗,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對照組a與對照組b進行檢驗,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6)觀察期間未發(fā)現患者有明顯的藥物不良反應和藥物毒副作用。結論烏蛇祛風湯加減聯(lián)合皮損局部注射的方法治療癢疹,療效確切,癥狀改善顯著,安全副作用少,復發(fā)率低,這種中西結合的治療方法值得推廣。
【關鍵詞】:烏蛇祛風湯 癢疹 局部注射
【學位授予單位】:湖北中醫(yī)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758.6
【目錄】: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2
- 縮略詞表12-13
- 前言13-14
- 1 臨床資料14-16
- 1.1 三組在性別構成差異的比較14
- 1.2 三組在年齡組成上的差異14-15
- 1.3 三組在病程上的差異15
- 1.4 三組瘙癢程度的比較15-16
- 2 診斷標準16-18
- 2.1 西醫(yī)的臨床表現診斷16-17
- 2.2 病理診斷17
- 2.3 中醫(yī)診斷標準17-18
- 2.4 納入標準18
- 2.5 剔除標準18
- 3 研究方法18-22
- 3.1 藥物治療18-20
- 3.2 安全性檢查20
- 3.3 基礎治療20
- 3.4 隨訪20
- 3.5 藥物依從性判斷20
- 3.6 合并用藥20-21
- 3.7 不良反應及不良反應觀察、處理21-22
- 4 觀察中止22-23
- 5 評價指標及相應的觀察測量方法23-26
- 5.1 主要指標23-26
- 6 統(tǒng)計方法的選擇26
- 7 結果26-32
- 7.1 靶皮損癥狀及形態(tài)積分的比較26-27
- 7.2 治療前后皮損面積的比較27
- 7.3 全身瘙癢療效27-28
- 7.4 中醫(yī)證候療效分析28-29
- 7.5 單項癥狀療效評定標準29-30
- 7.6 靶皮損消失患者隨訪4周內的靶皮損復發(fā)率30-31
- 7.7 安全性評價31-32
- 討論32-48
- 1 現代醫(yī)學對癢疹的認識與治療32-36
- 1.1 關于病因與病理32-34
- 1.2 臨床表現34-35
- 1.3 鑒別診斷35
- 1.4 治療35-36
- 2 祖國醫(yī)學對癢疹的認識36-39
- 2.1 致病因素36-37
- 2.2 中醫(yī)辯證治療37-38
- 2.3 中醫(yī)外治38
- 2.4 預防與調護38-39
- 3 烏蛇祛風湯加減聯(lián)合局部注射治療癢疹的機理探討39-46
- 3.1 方藥組成39
- 3.2 組方依據39
- 3.3 烏蛇祛風湯治療癢疹的理論依據及方解39-41
- 3.4 藥物藥理功效研究41-46
- 4 局部注射原理與作用46-48
- 結語48-50
- 參考文獻50-55
- 附錄 綜述55-63
- 參考文獻61-63
- 致謝63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史軻,邢金俠;癢疹寧湯治療癢疹68例[J];陜西中醫(yī);2004年07期
2 劉盛秀,林國書,楊森;老年男性癢疹30例體內性激素水平分析[J];安徽醫(yī)學;2001年02期
3 岳麗爽,王春貴;癢疹的診斷與治療[J];中國實用鄉(xiāng)村醫(yī)生雜志;2004年12期
4 李雯;王景山;;癢疹[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07年16期
5 劉雯;趙廣;;癢疹樣營養(yǎng)不良型大皰性表皮松解癥誤診1例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年24期
6 王啟發(fā);孫明山;;癢疹樣營養(yǎng)不良型大皰性表皮松解癥1例[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1年21期
7 穆莉萍;郭路;;28例妊娠合并癢疹的護理體會[J];天津護理;2012年02期
8 謝正;蔣自強;金艷濤;劉學偉;李鵬宇;閆磊;李政偉;陳紹斐;;河南省農村HIV/AIDS患者HIV相關性癢疹調查[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2年12期
9 楊進修;;中藥治療癢疹70例療效觀察[J];中醫(yī)雜志;1983年02期
10 袁求真;袁祥云;張水根;;復方五葉洗癢方治療皮膚癢疹380例簡介[J];中國民間療法;1993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羅顯明;羅特;;孕、乳婦、兒皮膚瘙癢疹中西醫(yī)用藥選擇[A];2011全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2 梁曉軍;徐麗敏;;癢疹型營養(yǎng)不良型大皰性表皮松解癥[A];2011全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3 張珩波;陳偉民;;得寶松治療癢疹79例臨床療效觀察[A];2003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3年
4 丁宜;;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癢疹86例報告[A];2002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2年
5 李久宏;鄭松;李波;徐宏慧;宋芳吉;;癢疹樣營養(yǎng)不良型大皰性表皮松解癥1例報告[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二次全國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6 王穎;趙艷;李波;李久宏;;HIV相關性癢疹一例[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五次全國皮膚性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7 劉澤虎;;癢疹表現合并嗜酸性粒細胞升高2例[A];2012年浙江省皮膚病性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2年
8 魏春波;倫文輝;;367例艾滋病相關癢疹患者多中心臨床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八次全國皮膚性病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朱時樣 安徽省望江縣大北門中醫(yī)門診部;癢疹分兩型論治[N];中國中醫(yī)藥報;2012年
2 馬建國 山東曲阜市第二人民醫(yī)院;中藥治療癢疹效果好[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9年
3 健康時報特約記者 高翔;節(jié)結性癢疹怎樣才能不復發(fā)?[N];健康時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湯占利;癢疹樣營養(yǎng)不良型大皰性表皮松解癥的COL7Al基因突變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2 張彥敏;艾滋病相關性癢疹的中醫(yī)證候規(guī)律及臨床治療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陳偉銘;烏蛇祛風湯加減聯(lián)合皮損局部注射治療癢疹的臨床觀察[D];湖北中醫(yī)藥大學;2016年
2 常小麗;癢疹樣營養(yǎng)不良型大皰性表皮松解癥兩家系基因突變分析[D];安徽醫(yī)科大學;2007年
3 曾文明;枳術赤豆飲加味治療癢疹的臨床療效觀察[D];湖北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4 趙璐;以癢疹為主要臨床表現的HIV感染2例[D];浙江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12555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pifb/1125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