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道惡性腫瘤合并糖尿病患者術后感染的病原菌臨床特點分析
本文關鍵詞:胃腸道惡性腫瘤合并糖尿病患者術后感染的病原菌臨床特點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胃腸道惡性腫瘤合并糖尿病患者術后感染病原菌分布特點,從而為臨床預防和診治提供依據。方法隨機選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醫(yī)院胃腸道惡性腫瘤合并糖尿病患者147例為調查對象,總結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特點,分析感染危險因素。結果 147例患者發(fā)生感染54例,感染率為36.73%;檢出病原菌54株,其中革蘭陽性菌14株占25.93%,革蘭陰性菌35株占64.81%,真菌5株占9.26%;革蘭陰性菌對青霉素類藥物有較高耐藥率,對哌拉西林類藥物耐藥率相對較低;革蘭陽性菌對萬古霉素敏感性好,無耐藥;白色假絲酵母菌對抗菌藥物耐藥率較低,僅兩性霉素有1例耐藥;年齡、手術時間、抗菌藥物預防和出血量是感染發(fā)生的危險因素(P0.05)。結論胃腸道惡性腫瘤合并糖尿病患者術后感染以革蘭陰性菌為主,其中大腸埃希菌是主要病原菌,臨床上應根據患者身體狀況早期進行預防,合理應用抗菌藥物,降低感染率。
【作者單位】: 武漢市中心醫(yī)院內分泌科;
【關鍵詞】: 胃腸道 惡性腫瘤 糖尿病 病原菌 耐藥性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資助項目(31400916)
【分類號】:R735;R587.1
【正文快照】: 胃腸道惡性腫瘤是臨床惡性腫瘤多發(fā)系統(tǒng)之一,以胃癌和結直腸癌為主要癌癥種類,發(fā)生率及病死率均極高[1]。針對該疾病特點,手術治療為胃腸道惡性腫瘤的主要治療方式,但術后并發(fā)癥如切口感染發(fā)生時將嚴重影響患者預后[2]。研究發(fā)現(xiàn),當患者合并免疫功能受限的基礎性疾病時,將顯著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淑萍,高學智;晚期胃腸道惡性腫瘤患者并發(fā)醫(yī)院內肺炎的臨床觀察[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02年02期
2 程曉文,沈志祥;胃腸道惡性腫瘤患者外周血T細胞亞群檢測的臨床意義[J];診斷學理論與實踐;2005年01期
3 彭遠飛;鄭民華;;胃腸道惡性腫瘤腹膜轉移研究進展[J];中國醫(yī)師進修雜志;2006年29期
4 符建;陸寧生;;經腹超聲檢查對胃腸道惡性腫瘤的診斷價值[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07年01期
5 鄧宏;陳玉祥;李耀東;鄧家征;黃衛(wèi);;胃腸道惡性腫瘤血清膽堿酯酶活性變化的研究[J];四川醫(yī)學;2007年08期
6 李澤鋒;;雙路化療治療胃腸道惡性腫瘤臨床研究[J];當代醫(yī)學;2010年20期
7 李念;黃雄;徐爾侃;何山;鮮紅;;多原發(fā)性胃腸道惡性腫瘤的臨床診治[J];西部醫(yī)學;2011年01期
8 高解春,金百祥;小兒胃腸道惡性腫瘤21例分析[J];實用兒科雜志;1990年03期
9 王竹平;提高胃腸道惡性腫瘤療效的幾點意見[J];腹部外科;1997年04期
10 劉維藩,汪根樹,潭小宇;胃腸道惡性腫瘤患者血清白介素-6、8、10的檢測及意義[J];中國實驗診斷學;1999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家驊;孫敏;郭永章;;抗癌平丸對胃腸道惡性腫瘤患者細胞免疫功能的影響[A];第七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普通外科臨床及基礎研究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1年
2 葉再元;張成武;張勤;;胃腸道惡性腫瘤的診治進展[A];浙江省中西醫(yī)結合學會普通外科專業(yè)委員會第九次學術年會暨省級繼續(xù)教育學習班資料匯編[C];2007年
3 葉再元;;胃腸道惡性腫瘤的診治進展[A];2008年浙江省外科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4 白雪鳳;楊立勇;沈喜妹;;胃腸道惡性腫瘤合并2型糖尿病的病理特征與血清CEA的關系[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二次全國內分泌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3年
5 周榮耀;吳麗英;束家和;;百令膠囊在胃腸道惡性腫瘤手術和化療后的應用——附50例病例臨床觀察[A];第九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腫瘤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6 曾家耀;蘭碧洋;李振洪;黃紹華;黃顯實;羅強;農文偉;鐘醒能;;巖舒(復方苦參注射液)聯(lián)合化療治療胃腸道惡性腫瘤的臨床觀察[A];第七屆廣西腫瘤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3年
7 劉星;張祥福;鄭知文;盧輝山;吳心愿;黃昌明;王川;官國先;;注射用重組改構人腫瘤壞死因子聯(lián)合化療治療晚期胃腸道惡性腫瘤的臨床觀察[A];第四屆中國腫瘤學術大會暨第五屆海峽兩岸腫瘤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8 甘雨良;焦丹;劉文峰;;四君子湯加減聯(lián)合化療對胃腸道惡性腫瘤多藥耐藥基因陽性病例的臨床研究[A];甘肅省中醫(yī)藥學會2010年會員代表大會暨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0年
9 張通通;袁向亮;李美星;薛劍;沈立松;;CD3 Bright淋巴細胞群在胃腸道腫瘤的表達及其與γδT細胞的關系[A];全國臨床免疫檢驗研討會暨第六屆全國臨床免疫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10 陸燕蓉;林蘋;張潔;黃孝忠;寧其志;;胃腸道惡性腫瘤患者治療前后血清CEA水平的動態(tài)分析[A];2000全國腫瘤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王文見;術前口服去氧氟尿苷對胃腸道惡性腫瘤的影響[D];重慶醫(yī)科大學;2002年
2 陳文軍;胃腸道惡性腫瘤微轉移的臨床研究[D];浙江大學;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黃娜清;胃腸道惡性腫瘤與非惡性腫瘤老年患者認知功能的研究[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5年
2 陳會永;膳食纖維對胃腸道惡性腫瘤病人術后炎癥反應的影響[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6年
3 王駿揚;胃腸道惡性腫瘤術后早期腸內營養(yǎng)與腸外營養(yǎng)對照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4 陳萍;胃腸道惡性腫瘤患者外周血微轉移的臨床研究[D];寧夏醫(yī)學院;2008年
5 李瑞中;化療對晚期胃腸道惡性腫瘤患者細胞免疫功能的影響[D];廣西醫(yī)科大學;2007年
6 趙俊卿;胃腸道惡性腫瘤術后胃腸運動功能障礙的病因分析和免疫狀態(tài)及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對其影響[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5年
7 王延剛;ω-3魚油脂肪乳對胃腸道惡性腫瘤術后應激反應及胃腸道功能恢復的影響[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8 黃河;圍手術期腸內營養(yǎng)對胃腸道惡性腫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5年
9 杜新明;魚油脂肪乳劑對胃腸道惡性腫瘤患者術后免疫功能的影響[D];山東大學;2008年
10 閆曉楓;胃腸道惡性腫瘤患者血清中COX-2表達的臨床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90432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nfm/904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