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T磁共振DTI與IVIM對糖尿病患者腎臟功能的研究
本文關鍵詞:3.0T磁共振DTI與IVIM對糖尿病患者腎臟功能的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擴散張量成像 糖尿病 腎功能 體素內不相干運動成像 糖尿病 腎功能
【摘要】:第一部分擴散張量成像對糖尿病患者腎臟功能的研究研究目的探討磁共振擴散張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對糖尿病患者腎臟功能的評價作用。研究方法本研究經山東省醫(yī)學影像學研究所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獲得所有糖尿病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書面知情同意。糖尿病患者的納入標準為:a.患有2型糖尿;b.實驗室檢查尿蛋白為陰性,尚未發(fā)展成臨床腎;c.無其它血管性疾病、高血壓等。分別對20例糖尿病患者和20例同年齡段健康志愿者(正常對照組)進行3.0T磁共振腎臟DTI掃描。將DTI原始數(shù)據(jù)導入工作站,利用工作站中自帶的后處理軟件得到FA圖和ADC圖,由兩名有經驗的影像科醫(yī)師分別對圖像質量進行評價,意見不一致時協(xié)商解決,并測量圖像感興趣區(qū)FA值和ADC值。對所有測量數(shù)據(jù)首先進行正態(tài)分布及方差齊性檢驗,若符合正態(tài)分布,采用均值±標準差(x±s)的形式表示,則行t檢驗;若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則使用Wilcoxon秩和檢驗評價糖尿病患者與正常對照組組間及組內皮、髓質FA值和ADC值的差異性,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進行腎臟擴散張量纖維束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 DTT)。結果糖尿病患者髓質FA值低于正常對照組(0.428±0.015,0.454±0.027)且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t=-3.785,P0.05),皮質FA值低于正常對照組(0.243±0.011,0.253±0.020),但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871,P0.05)。糖尿病患者髓質FA值高于皮質(0.428±0.015,0.243±0.011),正常對照組髓質FA值亦高于皮質(0.454±0.027,0.253±0.020),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5.426,P0.05;t=-26.623,P0.05)。糖尿病患者皮、髓質ADC值(2.488±0.117,2.194±0.177)均高于正常對照組(2.381±0.164,2.074±0.127),有統(tǒng)計學差異(t=2.364,P0.05;t=2.461,P0.05)。糖尿病患者皮質ADC值高于髓質(2.488±0.117,2.194±:0.177),正常對照組皮質ADC值亦高于髓質(2.381±0.164,2.074±0.127),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6.201,P0.05;t=6.625,P0.05)。糖尿病組FA偽彩圖及灰白圖、ADC圖較正常對照組皮、髓質顯示欠清晰,結構略紊亂。DTT圖顯示腎直小血管、腎小管呈輪輻樣排列,放射狀指向腎盂,糖尿病患者DTT圖顯示略稀疏。結論擴散張量成像可早期定量評價糖尿病患者腎功能,有利于早期干預,防止腎損害的加重。第二部分體素內不相干運動成像對糖尿病患者腎臟功能的研究研究目的探討體素內不相干運動成像(introvoxel incoherent motion, IVIM)對評價糖尿病患者腎臟功能的價值。研究方法本研究經山東省醫(yī)學影像學研究所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獲得所有糖尿病患者及正常對照組的書面知情同意。糖尿病患者的納入標準為:a.患有2型糖尿;b.實驗室檢查尿蛋白為陰性,尚未發(fā)展成臨床腎;c.無其它血管性疾病、高血壓。分別對20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組)和同年齡段正常對照組進行3.0T磁共振腎臟IVIM掃描。將所有原始掃描數(shù)據(jù)導入工作站,利用后處理軟件中的雙指數(shù)模型進行處理,得到相應參數(shù)圖和信號衰減曲線圖。由兩名有經驗的影像科醫(yī)師對圖像進行質量評價,意見不一致時協(xié)商解決,并測量感興趣區(qū)皮、髓質的D值、f值及D*值,取兩名醫(yī)師測量值的平均值。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0,首先對所有測量結果行正態(tài)分布及方差齊性檢驗。如符合正態(tài)分布,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x±s)的形式表示,則行t檢驗,若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則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比較兩組間及組內皮、髓質的D值、f值及D*值,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果同組內皮質與髓質間D值、f值及D*值間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糖尿病組t=9.64,P0.05;t=12.163,P0.05;t=15.993,P0.05;正常對照組t=11.228,P0.05;t=12.055,P0.05;t=14.708,P0.05)。糖尿病組皮質D值及f值(2.173±0.176,0.293±0.033)大于正常對照組(2.069±0.118,0.269+0.031),并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187,P0.05:t=2.334,P0.05);糖尿病組髓質D值及f值(1.745±0.091,0.171±0.030)大于正常對照組(1.694±0.092,0.166±0.023),但無統(tǒng)計學意義(t=1.753,P0.05;t=-0.682,P0.05);糖尿病組皮、髓質D‘值(127.05±21.64,29.98±16.38)均大于正常對照組(126.37±26.85,27.14±13.77),但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088,P0.05;t=0.592,P0.05)。信號衰減曲線圖顯示IVIM信號在b值增大時呈非直線式衰減。結論體素內不相干運動成像可以無創(chuàng)地提供腎功能方面的信息,增加了其在臨床的應用范圍。
【關鍵詞】:擴散張量成像 糖尿病 腎功能 體素內不相干運動成像 糖尿病 腎功能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445.2;R587.2;R692.9
【目錄】:
- 中文摘要6-9
- 英文摘要9-12
- 符號說明12-13
- 前言13-17
- 第一部分 擴散張量成像對糖尿病患者腎臟功能的研究17-31
- 資料和方法17-19
- 結果19-20
- 討論20-23
- 結論23-24
- 附表24-25
- 附圖25-28
- 參考文獻28-31
- 第二部分 體素內不相干運動成像對糖尿病患者腎臟功能的研究31-43
- 資料和方法31-33
- 結果33-34
- 討論34-37
- 結論37-38
- 附表38-39
- 附圖39-41
- 參考文獻41-43
- 綜述43-54
- 參考文獻50-54
- 致謝54-55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及著作55-56
- 學位論文評閱及答辯情況表56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玉新,李大啟,李公寶,徐琴君;糖尿病腎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細胞介素6受體檢測[J];上海免疫學雜志;2001年02期
2 宮雅南,劉冬年,熊玉冰,黃偉文,莊萬江;糖尿病足患者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分析[J];廣東醫(yī)學;2001年06期
3 顧芹,宋守君,李向陽,尤傳一;胰激肽原酶腸溶片對早期糖尿病腎病的防治作用[J];中國臨床藥學雜志;2001年06期
4 曹愛華 ,王瑛 ,李翔;杏丁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療效觀察[J];遼寧實用糖尿病雜志;2001年03期
5 ;中藥治療糖尿病腎病新進展[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01年04期
6 張桂茹;糖尿病腎病85例臨床分析[J];陜西醫(yī)學雜志;2002年02期
7 侯建明 ,林鳳輝 ,張超群;46例2型糖尿病腎病與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的關系分析[J];福建醫(yī)藥雜志;2002年04期
8 陳文霖;糖尿病飲食[J];醫(yī)療保健器具;2002年Z1期
9 孫力,許玲;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危險因素分析[J];山東醫(yī)藥;2002年35期
10 ;糖尿病腎病診治研究進展[J];基礎醫(yī)學與臨床;2003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星;許筠;蘇建平;張軍;程立志;翟曉麗;;糖尿病腎病的臨床療效對比觀察[A];第十九次全國中醫(yī)腎病學術交流會論文匯編[C];2006年
2 楊家茂;;糖尿病腎病防治瑣談[A];全國第二屆中醫(yī)中西醫(yī)結合腎臟病臨床進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丁耀耿;郝桂霞;;糖尿病腎病臨床分析[A];全國第二屆中醫(yī)中西醫(yī)結合腎臟病臨床進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張文鎧;王志伏;王雪;孫大朋;;糖尿病腎病的治療現(xiàn)狀[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第二十一屆全國中醫(yī)腎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下)[C];2008年
5 倪青;;糖尿病腎病的中西醫(yī)結合研究[A];第六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腎臟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0年
6 孫怡;李健紅;宗紅燕;;黃芪桂枝五物湯加味治療糖尿病腎病16例[A];第六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腎臟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0年
7 葉軍;;糖尿病腎病在兒童時期的早期干預[A];中華醫(yī)學會第六次全國內分泌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1年
8 杜旭昶;孫志紅;閆春芳;劉彩虹;;疏糖丹治療2型糖尿病50例臨床分析[A];第六次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糖尿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2年
9 于世家;任平;馬麗佳;李小娟;鄭曙琴;武明東;劉自力;薛麗輝;;糖尿病住院患者1344例回顧性分析[A];第六次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糖尿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2年
10 郝效槐;魏玫都;崔立俊;;中西并蓄治療糖尿病腎病[A];第七次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糖尿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向佳;糖尿病中醫(yī)藥防治項目立足社區(qū)[N];中國中醫(yī)藥報;2011年
2 特約記者 魯海燕;逾八成公眾存在糖尿病高危因素[N];家庭醫(yī)生報;2013年
3 馬明愈;現(xiàn)代生活方式導致 糖尿病發(fā)病率迅速上升[N];中國婦女報;2005年
4 省立醫(y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yī)師 侯建明;糖尿病腎病的防治[N];福建科技報;2004年
5 王文絹 范軍星;世界糖尿病日關注焦點:糖尿病并發(fā)癥[N];健康報;2003年
6 主持人 向紅丁博士;糖尿病腎病須早防早治[N];人民政協(xié)報;2002年
7 華悅;預防糖尿病,從減肥開始[N];上海中醫(yī)藥報;2004年
8 劉冬梅;肥胖糖尿病第一誘因[N];天津日報;2004年
9 劉燕玲;首部中醫(yī)專病指南定下糖尿病治則[N];健康報;2007年
10 崔昕;中藥防治糖尿病腎病有進展[N];健康時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曉杰;組蛋白去乙;4特異性促進糖尿病腎病足細胞損傷[D];山東大學;2015年
2 張永;MiR-346在抗TGF-β信號途徑介導的糖尿病腎病發(fā)生和發(fā)展中的作用機制[D];武漢大學;2015年
3 魏鳳江;高尿酸血癥、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的群體遺傳學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5年
4 孫士杰;胱抑素C對2型糖尿病視網(wǎng)膜病變預測價值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5 魏艷紅;PKCα介導的EGFR降解在糖尿病腎病足細胞損傷中的作用及機制[D];華中科技大學;2015年
6 龍泓竹;益氣養(yǎng)陰通絡散結方防治早期糖尿病腎病的臨床及實驗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6年
7 姜e,
本文編號:7857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nfm/785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