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謝綜合征的發(fā)育程序化:利用第二代測序技術分析母胎高果糖攝取對子代大鼠轉錄組的影響(英文)
本文關鍵詞:代謝綜合征的發(fā)育程序化:利用第二代測序技術分析母胎高果糖攝取對子代大鼠轉錄組的影響(英文)
更多相關文章: 發(fā)育程序化 代謝綜合征 第二代測序 轉錄組
【摘要】:臨床證據顯示高果糖攝取與代謝綜合征現象產生有高度相關性,然而關于母體在懷孕與哺乳期高果糖攝取對子代代謝綜合征的發(fā)育程序化影響的研究卻相對缺乏。本研究利用第二代測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技術分析母鼠高果糖攝取對新生第一天、離乳后一天(出生后三周)、以及成年期(出生后三個月)子代大鼠腦部、心臟、腎臟與膀胱四個器官轉錄組的影響。結果顯示:(1)母鼠在懷孕與哺乳期高果糖攝取,會程序化胎鼠使其于成年期產生代謝綜合征;(2)同時,在仔鼠腦部、心臟、腎臟與膀胱四個器官引起不同程度的轉錄組變化;(3)在新生第一天子代大鼠,有兩個基因,分別是Errfi1與Ctgf,同時在四個器官中表現受到影響,此現象在子代離乳與成年期則消失;(4)參與果糖代謝、糖酵解及糖異生、脂肪代謝、以及胰島素信號傳導通路的基因轉錄也受到不同程度影響,此現象在新生第一天尤為顯著。該結果提示,可利用第二代測序技術尋找不同年齡層子代器官特異性受母體高果糖攝取影響的基因轉錄變化,進而研發(fā)代謝綜合征發(fā)育程序化在不同器官引起病變的可能機制與治療策略。
【作者單位】: 高雄長庚醫(yī)院生物醫(yī)學轉化研究所;高雄長庚醫(yī)院兒童腎臟科;高雄長庚醫(yī)院泌尿科;
【關鍵詞】: 發(fā)育程序化 代謝綜合征 第二代測序 轉錄組
【基金】:supported by research grants from Kaohsiung Chang Gung Memorial Hospital,Kaohsiung(No.CMRPG8C0042 and CMRPG8C0051-53)
【分類號】:R589
【正文快照】: 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research grants from Kaohsiung Chang Gung Memorial Hospital,Kaohsiung(No.CMRPG8C0042and CMRPG8C0051-53).An increase in consumption of fructose-containingfoods and beverages over the past 10 to 20 years hasbeen linked to a rise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馮肖;代謝綜合征患病情況的調查[J];海軍醫(yī)學雜志;2002年04期
2 鄢盛愷;何謂代謝綜合征?[J];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03年07期
3 錢榮立;進一步加強代謝綜合征的防治研究[J];中華糖尿病雜志;2004年03期
4 米杰 ,張力;代謝綜合征[J];中華預防醫(yī)學雜志;2004年04期
5 張力 ,米杰;生活方式對希臘成人代謝綜合征患病率的影響[J];中華預防醫(yī)學雜志;2004年04期
6 ;代謝綜合征診斷建議標準出臺[J];山東中醫(yī)雜志;2004年08期
7 毛安金,陳基敏;諾迪康用于治療代謝綜合征的可行性[J];上海醫(yī)藥;2004年11期
8 陸敏敏,馮正儀,陳利群,王君俏;上海市社區(qū)代謝綜合征病人的飲食現狀調查[J];護理研究;2004年23期
9 陸敏敏,馮正儀,朱莉珍,岑洲,陳利群,王君俏;上海市社區(qū)代謝綜合征患者的健康狀況調查[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5年04期
10 徐成斌;代謝綜合征(Metabolic Syndrome)(5)[J];中國醫(yī)刊;2005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伍佩英;宋曉敏;王愛蓉;莊海萍;董玲;;生活方式與代謝綜合征關系的研究[A];膳食變遷對民眾健康的影響:挑戰(zhàn)與應對——第二屆兩岸四地營養(yǎng)改善學術會議學術報告及論文摘要匯編[C];2010年
2 吳濤;尹守乙;王宏長;張洪;賈偉;季光;;代謝綜合征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臨床特點和危險因素[A];第二十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肝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3 張京春;陳可冀;;代謝綜合征及其綜合干預與中西醫(yī)結合防治[A];第五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中青年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4年
4 伍佩英;宋曉敏;王愛蓉;莊海萍;董玲;;生活方式與代謝綜合征關系的研究[A];中國營養(yǎng)學會第九次全國營養(yǎng)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2004年
5 任振勇;黃磊;龐星火;;北京市成人代謝綜合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A];中國營養(yǎng)學會公共營養(yǎng)分會第六屆學術研討會暨中國居民膳食與營養(yǎng)狀況變遷論文集[C];2005年
6 李建民;;論酸體驅動代謝綜合征的分子邏輯[A];中國老年學學會2006年老年學學術高峰論壇論文集[C];2006年
7 李增英;李惠林;張志玲;趙恒俠;;代謝綜合征相關指標的臨床研究[A];全國中西醫(yī)結合內分泌代謝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8 李劍;李春霖;方福生;邵迎紅;田慧;潘長玉;陸菊明;竇京濤;;中老年代謝綜合征患者的臨床特點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11屆全國內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9 劉慶山;崔箭;杜冠華;;重組人睫狀神經營養(yǎng)因子抗代謝綜合征的應用[A];中國藥學會應用藥理專業(yè)委員會第三屆學術會議、中國藥理學會制藥工業(yè)專業(yè)委員會第十三屆學術會議暨2008生物醫(yī)藥學術論壇論文匯編[C];2008年
10 趙文杰;尹璐;;多因素干預對老年代謝綜合征的影響[A];2008內分泌代謝性疾病系列研討會暨中青年英文論壇論文匯編[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艷輝;上海白領代謝綜合征發(fā)病率達15%[N];中國消費者報;2007年
2 天山中醫(yī)醫(yī)院 中醫(yī)內科 孫怡春 主任醫(yī)師;中西醫(yī)結合調治代謝綜合征[N];上海中醫(yī)藥報;2009年
3 記者 高原;散步或能避免患代謝綜合征[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4 本報記者 李穎;富氫水對代謝綜合征有療效[N];科技日報;2013年
5 邱中杰;關于代謝綜合征[N];健康報;2004年
6 王蘇平;解讀代謝綜合征[N];健康報;2004年
7 夏洪平 張步升 張楠 提供;吸煙與代謝綜合征相關[N];健康報;2005年
8 王會玲醫(yī)學博士 副主任醫(yī)師;代謝綜合征—慢性病的共同土壤[N];上海中醫(yī)藥報;2004年
9 祝家彬 一佳;是不是代謝綜合征?[N];浙江日報;2004年
10 羅剛 盧曉娣;我國成人代謝綜合征底細摸清[N];健康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川;代謝綜合征不同組分與腎功能異常的相關性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2 何綦琪;肥胖,代謝綜合征對小鼠尿控功能的影響及機制探討[D];蘭州大學;2015年
3 吳燕華;代謝綜合征環(huán)境因素與APOA1-APOC3-APOA4-APOA5基因簇基因多態(tài)性的交互作用研究[D];吉林大學;2015年
4 王昊;基因遺傳變異與代謝綜合征的關聯研究[D];浙江大學;2015年
5 于浩;基于iTRAQ技術的代謝綜合征血清蛋白質組學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5年
6 車志宏;代謝綜合征相關新因子的探討[D];中南大學;2008年
7 曹劍;性激素、雄激素受體水平與老年男性代謝綜合征的相關性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07年
8 伍佩英;β-葡聚糖對實驗性代謝綜合征改善作用及其機制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7年
9 林波;人群中尿酸水平與代謝綜合征及慢性腎臟病的關系[D];浙江大學;2014年
10 夏明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與代謝綜合征的定量診斷和血清學相關指標研究[D];復旦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素平;杭州市蕭山區(qū)中老年人代謝綜合征流行現狀及相關因素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2 張朋飛;代謝綜合征評估及早期干預信息平臺[D];山東大學;2012年
3 李宏宇;寧夏城市居民代謝綜合征相關因素及篩檢指標的研究[D];寧夏醫(yī)科大學;2013年
4 李偉哲;代謝綜合征對中老年人群踝臂指數的影響[D];河北聯合大學;2014年
5 李希麗;子宮內膜癌與代謝綜合征組分的臨床分析[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5年
6 喬玉海;代謝綜合征與勃起功能障礙發(fā)生的相關性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7 李金龍;甘肅省5市臨床生化檢驗檢測系統(tǒng)對代謝綜合征項目診斷的評估及其在成年代謝綜合征調查中的應用[D];寧夏醫(yī)科大學;2015年
8 宋冉;多發(fā)腦梗死性癡呆與代謝綜合征關系的臨床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9 嚴銳;菊粉果聚糖對代謝綜合征患者血脂、血糖影響的臨床觀察[D];甘肅中醫(yī)藥大學;2016年
10 李東慧;甘肅蘭州地區(qū)代謝綜合征流行病學調查及不同診斷標準的對比研究[D];蘭州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6828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nfm/682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