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性超重和肥胖人群血清betatrophin水平的變化
本文選題:肥胖 + Betatrophin; 參考:《廣東醫(yī)學》2017年12期
【摘要】:目的探討單純性超重和肥胖人群血清betatrophin水平的變化及其與各代謝參數(shù)的關系。方法隨機選取內(nèi)分泌科及體檢中心就診的超重或肥胖者43例,正常體重者42例,收集相關臨床資料,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測定血清betatrophin及脂聯(lián)素(APN)水平。結(jié)果超重/肥胖者血清betatrophin水平顯著低于正常體重者(P0.01)。血清betatrophin水平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APN水平呈正相關,與空腹胰島素、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尿酸呈負相關(P0.05)。多元逐步回歸分析顯示空腹胰島素、APN是血漿betatrophin水平的影響因素(P0.01)。結(jié)論超重/肥胖患者血清betatrophin水平顯著降低,與胰島素水平、脂代謝、APN有關,血清betatrophin或許可為治療肥胖及代謝綜合征提供線索。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s of serum betatrophin level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metabolic parameters in overweight and obese patients. Methods 43 cases of overweight or obesity and 42 cases of normal weight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endocrine department and physical examination center. The clinical data were collected. Serum betatrophin and adiponectin (APN) were measured by Elisa. Results the serum betatrophin level in overweight / obese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normal weight group (P 0.01). The serum betatrophin level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HDL-C,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fasting insulin,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 triacylglycerol,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and uric acid. 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fasting insulin was a factor influencing plasma betatrophin level (P 0.01). Conclusion the serum betatrophin level in overweight / obese patients i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which is related to insulin level and lipid metabolism. Serum betatrophin may provide clues for the treatment of obesity and metabolic syndrome.
【作者單位】: 南方醫(yī)科大學珠江醫(yī)院內(nèi)分泌代謝科;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編號:81570716)
【分類號】:R589.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盧元剛;岑瑛;;肥胖人群減肥后的腹壁整形[J];華西醫(yī)學;2011年04期
2 趙成會;;肥胖人群更容易得癌癥[J];醫(yī)藥與保健;2009年10期
3 王增;;胖人腦部早衰的風險大[J];現(xiàn)代養(yǎng)生;2010年02期
4 ;中國肥胖人口已達3.25億[J];健康生活(下半月);2012年04期
5 董少廣 ,梁靜平;減肥[J];生活與健康;2003年10期
6 黃強,倪宗瓚,鞠敬;三個城市超重和肥胖人群的調(diào)查分析[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02年02期
7 李斌,別業(yè)軍;改變成年肥胖人群體重超重的手段與方法[J];烏魯木齊職業(yè)大學學報;2005年03期
8 王曉惠;經(jīng)小梅;張俊芳;;肥胖人群血清炎癥因子水平與2型糖尿病發(fā)生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8年12期
9 劉猛;徐冬青;;肥胖人群姿勢穩(wěn)定性下降機制的研究[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10年12期
10 周紅文;王雯;;肥胖與癌癥的相關性現(xiàn)代看法[J];實用糖尿病雜志;2011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孫艷艷;周明;;上海市超重及肥胖人群血脂情況分析[A];老年營養(yǎng)研究進展與老年營養(yǎng)供餐規(guī)范研討會暨糖尿病腎病醫(yī)學營養(yǎng)治療進展學習班資料匯編[C];2011年
2 馬志敏;李學軍;張惠杰;潘琳琳;孫素云;林明珠;楊書禹;李小英;;肥胖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危險因素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一次全國內(nèi)分泌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2年
3 李晶;尹琦;曾曉云;張麗;劉俊娟;王軍;朱筠;;烏市六道灣神新集團公司維、漢職工肥胖人群檢出率及其相關因素比較[A];內(nèi)分泌代謝病中西醫(yī)結(jié)合研究——臨床與基礎[C];2010年
4 丁英瑜;沈喜妹;盧娟娟;楊立勇;嚴孫杰;;非肥胖人群體脂肪分布異常與代謝癥候群的相關性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二次全國內(nèi)分泌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3年
5 王俊;于微;徐健;馮里茹;楊慧;劉小立;;肥胖人群的差異蛋白質(zhì)組學分析與機制探討[A];2012深圳市預防醫(yī)學會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2年
6 王琦;;中醫(yī)干預肥胖人群的基礎研究與實踐[A];2011年全國中醫(yī)美容學術年會暨貴州省醫(yī)學美學與美容學、激光醫(yī)學分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7 王歡;江崇民;尚文元;;男性肥胖人群的身體活動水平與能量代謝特征[A];第九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2)[C];2011年
8 李義龍;張延;羅玲;王萌;;部分肥胖人群的血清游離脂肪酸水平調(diào)查[A];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檢驗醫(yī)學學術會議資料匯編[C];2008年
9 陳斕;謝瑋;胡偉航;張磊;單米亞;;中青年肥胖人群平板運動試驗結(jié)果分析[A];2012年浙江省心電生理與起搏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10 李梅玲;王利;常瑞珍;;肥胖系統(tǒng)性減肥模式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應用[A];2011年老年護理安全管理學術交流會暨高級研修班論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張子川;肥胖癥的確診指標≠健康目標[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9年
2 楊守廉;電腦也能助人減肥[N];工人日報;2007年
3 朱蓉先;關注肥胖人群[N];人民政協(xié)報;2002年
4 王佳可;身體不能承受之“重”[N];人民日報;2013年
5 郭沖;應對肥胖,各有妙招[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2年
6 特約撰稿王光珍;肥胖會不會毀滅世界[N];中國經(jīng)營報;2002年
7 記者 葛文榮;科學研究證明在青海短期停留可以變苗條[N];西寧晚報;2011年
8 本報記者 吳紅月;“綠瘦肥胖指數(shù)”披露國人肥胖成因[N];科技日報;2013年
9 中華預防醫(yī)學會會長 王隴德;攝入與消耗失衡引起肥胖[N];保健時報;2008年
10 本報通訊員 田劍清 雅馨;破解肥胖旅客的乘機煩惱[N];中國民航報;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魯瑾;中國肥胖人群中部分候選基因變異的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4年
2 陳綺文;北京市城區(qū)成年超重/肥胖人群肥胖相關行為因素分析[D];北京體育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妍;大學生自尊水平對肥胖人群內(nèi)隱、外顯偏見的影響[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5年
2 楊波;2005-2010年山西省成人(20-59歲)肥胖特征的分析研究[D];山西大學;2014年
3 徐宏怡;蕙蘭瑜伽對中青年女性肥胖人群身心健康影響效果的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5年
4 岳子敬;肥胖人群不同中醫(yī)體質(zhì)類型的代謝組學比較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6年
5 廖青;不同代謝狀態(tài)肥胖人群正常范圍內(nèi)血清甲狀腺激素變化及其意義[D];湖南師范大學;2016年
6 王宏瑩;石家莊高職院校新生肥胖人群體育活動現(xiàn)狀與對策[D];河北師范大學;2016年
7 丁英瑜;非肥胖人群體脂肪分布異常與代謝癥候群的相關性分析[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3年
8 李建達;運動與膳食對肥胖人群身體形態(tài)和機能影響的實驗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08年
9 劉健惠;上海20-45歲人群超重/肥胖情況調(diào)查及相關行為特征分析[D];復旦大學;2009年
10 王剛;山東、河北兩省老年超重、肥胖人群分布特征及影響因素分析[D];河北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89844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nfm/1898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