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腹部脂肪分布與胰島素抵抗的相關性研究
本文關鍵詞: 肥胖癥 糖尿病 型 胰島素 定量CT 腹部 脂肪 出處:《重慶醫(yī)學》2017年2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目的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肥胖患者中,研究腹部脂肪對胰島素抵抗及其他代謝指標的影響。方法選取該院診治的新發(fā)T2DM合并肥胖患者51例(T2DM組)及單純肥胖患者50例(對照組)。對兩組患者行定量CT(QCT)測量腹部總脂肪體積(TAV)、皮下脂肪體積(SAV)、內臟脂肪體積(VAV),并計算VAV/SAV,同時獲得患者腹圍、BMI、血尿酸(UA)、總膽固醇(CHO)、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同型半胱氨酸(HCY)、最大基礎胰島素用量(DBIns)、最大餐時胰島素用量(DPIns)、空腹血糖(FBG)、空腹血胰島素(FIns)及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研究TAV、SAV、VAV與穩(wěn)態(tài)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HOMA-RI)及其他指標的關系,明確腹部脂肪對胰島素抵抗及其他代謝指標的影響。結果T2DM組較對照組UA、TG、LDL、FPG、HbA1c水平升高(P0.05)。T2DM組較對照組SAV水平減低(P0.05),VAV及VAV/SAV水平升高(P0.05)。多因素回歸分析顯示VAV是影響穩(wěn)態(tài)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的自然對數(shù)[ln(HOMA-RI)]、UA、CHO、TG、LDL、HCY、DBIns的因素(β=0.399、0.398、0.389、0.447、0.440、0.372、0.307,P0.05)。TAV是影響腹圍、BMI的主要因素(β=0.868、0.639,P0.05)。結論在新發(fā)T2DM合并肥胖患者中,內臟脂肪含量對胰島素抵抗、血脂、UA、HCY、DBIns均有較大影響。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of obesity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To study the effect of abdominal fat on insulin resistance and other metabolic indexes. Methods 51 newly diagnosed T2DM patients with obesity and 50 simple obese patients (control group) were selected. Total abdominal fat volume (TAV) was measured by quantitative CTT. The subcutaneous fat volume and visceral fat volume were used to calculate the VAVP / SAV, and the BMIs of the abdominal circumference of the patients, the UAA of blood uric acid, and the total cholesterol Cho were obtained at the same time. Triacylglycerol (TGG),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 homocysteine (HCY), maximum basal insulin dosage (DBIns). The levels of DPInsN, FBGG, FIns and HbA1c) were studi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AV and homeostasis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 (HOMA-RI) and other indexes, and the effect of abdominal fat on insulin resistance and other metabolic indexes were determined. The level of HbA1c increased in TGG LDLN FPGN. The level of SAV in T2DM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0.05).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VAV was the natural logarithm affecting the steady-state insulin resistance index. [The factors of HCYY DBIns (尾 0.399C 0.398U 0.389U 0.447).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BMI of abdominal circumference were 0.440 ~ 0.372U 0.307N P0.05N. TAV (尾 -0.688t 0.639). Conclusion in newly diagnosed T2DM patients with obesity, the content of visceral fat has a great effect on insulin resistance and blood lipid levels.
【作者單位】: 北京大學第四臨床醫(yī)學院北京積水潭醫(yī)院分泌科;北京大學第四臨床醫(yī)學院北京積水潭醫(yī)院放射科;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81401407)
【分類號】:R587.1;R589.2
【正文快照】: 流行病研究顯示,2010年全球成年糖尿病患者約2.85億,2030年將達到4.39億[1]。我國20歲以上糖尿病患者為9 240萬,已經(jīng)成為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國家,其中2型糖尿病(T2DM)患者占絕大多數(shù)[2]。T2DM患者多合并肥胖,一項針對我國城市地區(qū)T2DM的調查顯示,合并超質量及肥胖的患者占5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賈偉平;中國人群胰島素抵抗的狀況[J];國外醫(yī)學.內分泌學分冊;2002年04期
2 寧光;李長貴;洪潔;湯正義;李果;龔艷春;彭怡文;郭冀珍;沈衛(wèi)峰;商淑華;羅邦堯;陳家倫;;胰島素抵抗基礎和臨床研究[J];醫(yī)學研究通訊;2002年11期
3 柯紅林;;2型糖尿病中胰島素抵抗發(fā)生機制的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老年醫(yī)學分冊);2003年03期
4 常桂娟;胰島素抵抗的環(huán)境因素[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04年02期
5 米杰 ,張力;胰島素抵抗[J];中華預防醫(yī)學雜志;2004年04期
6 王繼旺,張素華,任偉,杜娟,陳靜,包柄楠,汪志紅,苗青;吸煙與胰島素抵抗的相關性調查與分析[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04年08期
7 陽柳雪;劉紅;;可溶性腫瘤壞死因子受體2與胰島素抵抗[J];中國醫(yī)學文摘.內科學;2004年01期
8 康艷明;陽躍忠;;胰島素抵抗與缺血性心腦血管病變[J];中國醫(yī)學文摘.內科學;2004年02期
9 周黎瑾;肖明第;;胰島素抵抗與冠狀動脈性心臟病[J];中國體外循環(huán)雜志;2006年03期
10 劉瑩;;胰島素抵抗在糖尿病中的作用[J];職業(yè)與健康;2006年2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艷秋;宗敏;華莉;李臻;肖菲;孫建琴;;2型糖尿病患者肝臟脂肪與胰島素抵抗的關系[A];中國營養(yǎng)學會老年營養(yǎng)分會第七次全國營養(yǎng)學術交流會“營養(yǎng)與成功老齡化”暨國家級繼續(xù)教育項目“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醫(yī)學營養(yǎng)治療”資料匯編[C];2010年
2 陳艷秋;陳敏;宗敏;華莉;李臻;張鑫毅;孫建琴;;2型糖尿病患者肝臟脂肪分布與胰島素抵抗[A];老年營養(yǎng)研究進展與老年營養(yǎng)供餐規(guī)范研討會暨糖尿病腎病醫(yī)學營養(yǎng)治療進展學習班資料匯編[C];2011年
3 宋曉敏;耿秀琴;郭長磊;;胰島素抵抗幾個相關因素在公安人群中的狀態(tài)與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六次全國內分泌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1年
4 游捷;陳瑤;黃培基;林哲章;;血清可溶性腫瘤壞死因子受體與胰島素抵抗的關系[A];中華醫(yī)學會第六次全國內分泌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1年
5 謝彬;陳上云;郭堅;劉薇;勞干誠;;監(jiān)測真胰島素觀察胰島素抵抗與胰島素敏感性[A];中華醫(yī)學會第六次全國內分泌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1年
6 王曉靜;劉正齊;;一種簡便實用且較準確評估胰島素抵抗的新方法[A];全國中西醫(yī)結合內分泌代謝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7 白秀平;李宏亮;楊文英;肖建中;王冰;杜瑞琴;樓大鈞;;脂肪分存順序與肝臟及肌肉胰島素抵抗的關系[A];2006年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分會第十次全國糖尿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8 孫勤;李伶;楊剛毅;歐陽凌云;陳渝;劉華;唐毅;Gunther Boden;;小鼠擴展胰島素鉗夾術的建立[A];2006年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分會第十次全國糖尿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9 王繼旺;張素華;汪志紅;任偉;吳豪杰;杜娟;;吸煙致胰島素抵抗的實驗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呼吸病學術會議暨學習班論文匯編[C];2006年
10 牛潔;劉銅華;;炎癥與胰島素抵抗關系探討[A];第十次全國中醫(yī)糖尿病大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胰島素小常識[N];保健時報;2004年
2 ;胰島素抵抗,,怎么辦?[N];解放日報;2004年
3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yī)院老年病科副教授 陳化;什么是“胰島素抵抗”[N];健康報;2001年
4 張家慶 (教授);適度鍛煉身體改善胰島素抵抗[N];上海中醫(yī)藥報;2003年
5 本報記者 韓曉英;注射胰島素會成癮嗎[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2年
6 張怡梅 劉 斌;惡性腫瘤與胰島素抵抗[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3年
7 健康時報特約記者 陳錦屏;胖人易發(fā)“胰島素抵抗”[N];健康時報;2007年
8 殳雪怡;胰島素抵抗 有辦法“抵抗”嗎[N];家庭醫(yī)生報;2007年
9 劉文山;胰島素抵抗[N];家庭醫(yī)生報;2007年
10 孟懷東;“致命四重奏”與胰島素抵抗[N];中國醫(yī)藥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文輝;高胰島素抑制腎臟尿酸排泄的基礎與臨床研究以及氯沙坦的干預機制[D];蘭州大學;2015年
2 王宗保;NO-1886對糖脂代謝的影響及機制研究[D];南華大學;2014年
3 張真穩(wěn);小檗堿協(xié)同甘丙肽降低2型糖尿病鼠脂肪組織胰島素抵抗的實驗研究[D];揚州大學;2015年
4 許鳳;海藻中新型PTP1B抑制劑對db/db糖尿病模型的改善與作用機制的研究[D];青島大學;2016年
5 鄧武權;CTRP3在肥胖相關性胰島素抵抗中的作用及表達調控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6年
6 楊璐;沉默調節(jié)蛋白3下調促發(fā)肥胖小鼠和病人內皮胰島素抵抗及血管功能障礙[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6年
7 朱小花;香蕉粉對Ⅱ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的改善作用及其機制研究[D];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16年
8 董瑩;胰島素抵抗下肝X受體對肝糖代謝的調控機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3年
9 孫德榮;CYP27B1基因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與HCV感染合并胰島素抵抗/空腹血糖受損抗病毒治療關系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6年
10 王婧;胰敏素(INSR-IgG4Fc重組蛋白)對胰島素抵抗的改善作用及機制研究[D];南華大學;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晨;辛伐他汀、胰島素聯(lián)合用藥對糖尿病大鼠下頜骨骨折愈合的影響[D];河北聯(lián)合大學;2014年
2 黃聲;胰島素抵抗與認知功能障礙的關系研究[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5年
3 牛尚梅;骨骼肌PGC-1α在高脂導致的胰島素抵抗中的作用機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4 安雨;血清視黃醇結合蛋白-4與2型糖尿病及肥胖的相關性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5 陳旭;高胰島素水平導致肥胖相關機制研究[D];鄭州大學;2015年
6 劉晨曦;津力達改善棕櫚酸誘導的肌細胞胰島素抵抗的機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7 段力園;津力達顆粒對高脂誘導的HepG2細胞胰島素抵抗影響的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8 鮑瑩瑩;內質網(wǎng)應激介導高脂及棕櫚酸致骨骼肌胰島素抵抗及非諾貝特的干預機制初探[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5年
9 黃春艷;不同反映胰島素抵抗的參數(shù)在評價多囊卵巢綜合征中的價值[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5年
10 彭巖;胰島素對大鼠vsmc增殖及下調AP-1抑制血管平滑肌α肌動蛋白表達的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47732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nfm/1477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