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移植患者急性排斥反應中T淋巴細胞亞群的作用研究
本文選題:腎移植 + 急性排斥反應 ; 參考:《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5年21期
【摘要】:目的探討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變化在同種異體腎移植術(shù)后急性排斥反應中的意義。方法選取2009年至2010年在我院行腎移植的患者27例,術(shù)后按照是否發(fā)生急性排斥反應分為急性排斥反應組(n=11)和穩(wěn)定組(n=16),分別于移植術(shù)前1 d及術(shù)后第7天收集患者外周血,采用流式細胞術(shù)分選CD3~+、CD4~+、CD8~+、CD3~+CD4~+及CD3~+CD8~+T細胞等,同時觀察兩組腎功指標及腎組織病理改變。結(jié)果與術(shù)前相比,急性排斥反應組及穩(wěn)定組CD3~+CD4~+T淋巴細胞明顯升高(P0.05),而在急性排斥反應組和穩(wěn)定組間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結(jié)論監(jiān)測患者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的變化,對早期判別急性排斥反應及個體化免疫抑制劑治療具有一定指導意義。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ignificance of T lymphocyte subsets in peripheral blood in acute rejection after renal allograft transplantation. Methods from 2009 to 2010, 27 patients undergoing renal transplantation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acute rejection group (n = 11) and stable group (n = 16) according to whether acute rejection occurred or not. Peripheral blood was collected 1 day before transplantation and 7 days after transplantation. Flow cytometry was used to separate CD3 ~ + CD8 ~ + CD3 ~ 4 ~ T cells and CD3 ~ CD8 ~ T cells. The renal function and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t the same time. Results compared with preoperative, CD3 ~ CD4 ~ T lymphocytes in acute rejection group and stabl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0.05),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acute rejection group and stable group (P0.05). Conclusion Monitoring the changes of T lymphocyte subsets in peripheral blood of patients has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early discrimination of acute rejection and individualized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
【作者單位】: 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腎病科;
【基金】:烏魯木齊市科學技術(shù)計劃基金項目(Y131310009)
【分類號】:R699.2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王霄一;馮躍華;蔡云祥;丁敏;;腎移植術(shù)后重癥肺部感染患者T細胞亞群監(jiān)測的臨床意義[J];浙江醫(yī)學教育;2011年04期
2 金春明;;腎移植后巨細胞病毒感染的檢測[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2年40期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張輝;Cylex Immuknow和T淋巴細胞亞群在腎移植術(shù)后免疫功能監(jiān)測中的價值[D];蘇州大學;2012年
2 鄭浩;細胞免疫功能與T淋巴細胞亞群在監(jiān)測腎移植術(shù)后感染和排斥中的臨床意義[D];蘇州大學;2013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玉紅,王雁,王周勤,劉翠;移植腎急性排斥反應的護理體會[J];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2002年22期
2 蔡明;石炳毅;陳忠華;錢葉勇;莫春柏;周文強;;舒萊預防腎臟移植物急性排斥反應的隨機對照試驗研究[J];軍醫(yī)進修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3 陳衛(wèi)國;王慶堂;鄧超雄;周鵬;汪俊超;;伴有急性排斥反應的移植腎功能延遲恢復的診治[J];四川醫(yī)學;2006年10期
4 陳江華;韓飛;;移植腎急性排斥反應新認識[J];中華移植雜志(電子版);2010年03期
5 唐孝達;急性排斥反應的診斷與治療[J];新醫(yī)學;1999年03期
6 徐瑩;王仁定;吳建永;王逸民;黃洪鋒;張建國;何強;陳江華;;腎移植后急性排斥反應發(fā)生相關(guān)術(shù)前因素分析[J];中華移植雜志(電子版);2010年01期
7 張輝;侯建全;溫端改;何軍;;超敏C-反應蛋白對腎移植術(shù)后急性排斥反應的診斷價值[J];蘇州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2年01期
8 王慶堂,李肇春,章奰裳,李家貴;尿液細胞學對同種腎移植術(shù)后急性排斥反應的早期診斷[J];武漢醫(yī)學院學報;1978年04期
9 李為,蘇羅開,李寧,石群立,黎介壽;胰腺十二指腸移植急性排斥反應病理變化特點[J];金陵醫(yī)院學報;1998年02期
10 楊順良;林榮禧;譚建明;歐良明;陳子宣;林文洪;洪佳平;吳衛(wèi)真;;移植腎功能延遲恢復與急性排斥反應和長期存活的關(guān)系[J];福州總醫(yī)院學報;1999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邢天宇;夏強;李齊根;徐寧;夏雷;韓龍志;沈叢歡;奚志峰;;移植術(shù)后近期急性排斥反應發(fā)生率的影響[A];2012中國器官移植大會論文匯編[C];2012年
2 田普訓;薛武軍;林遠;丁小明;靳占奎;丁晨光;毛天賜;鄭瑾;潘曉鳴;項和立;趙艷龍;段萬里;席敏;;應用多生物標記分子檢測預警移植腎急性排斥反應的臨床研究[A];2013中國器官移植大會論文匯編[C];2013年
3 朱冬;朱同玉;許明;戎瑞明;王國民;;腎移植術(shù)后尿差異性代謝產(chǎn)物分析在診斷急性排斥反應中的作用[A];第十七屆全國泌尿外科學術(shù)會議論文匯編[C];2010年
4 田普訓;薛武軍;靳占奎;丁小明;潘曉鳴;燕航;侯軍;馮新順;項和立;田曉輝;丁晨光;葛冠群;;應用蛋白芯片技術(shù)預測移植腎急性排斥反應的臨床觀察[A];2012中國器官移植大會論文匯編[C];2012年
5 劉婷婷;李寧;郭文萍;范鉆;王明君;寧媛;趙艷霞;武小桐;;腎移植術(shù)后早期耐激素急性排斥反應11例治療體會[A];2013中國器官移植大會論文匯編[C];2013年
6 吳娟;;2例肝移植患者急性排斥反應的觀察及護理[A];危重病人監(jiān)測、急救技術(shù)與基礎(chǔ)護理暨21世紀護理理念發(fā)展與資源開發(fā)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匯編[C];2001年
7 馬麟麟;劉勇;武俊杰;徐秀紅;豐瑯;解澤林;唐雅望;孫雯;郭宏波;張磊;林俊;田野;;腎移植后急性排斥反應與末梢血樹突細胞及亞群變化的關(guān)系[A];2013中國器官移植大會論文匯編[C];2013年
8 陳繼紅;溫浩;;代謝組學在腎移植患者術(shù)后急性排斥反應生物標記物鑒定中的應用[A];2012中國器官移植大會論文匯編[C];2012年
9 劉軍;姚建;徐琴君;;腎移植術(shù)后急性排斥反應合并鈣調(diào)神經(jīng)素抑制劑腎中毒的臨床及病理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2004年年會”暨“第二屆全國中青年腎臟病學術(shù)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10 劉軍;尚明花;徐琴君;袁偉杰;;腎移植術(shù)后急性排斥反應合并鈣調(diào)神經(jīng)素抑制劑腎中毒的臨床及病理分析[A];2007年浙滬兩地腎臟病學術(shù)年會資料匯編[C];2007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6條
1 記者 張旭;我國生物靶向藥物研發(fā)水平邁上新臺階[N];中國醫(yī)藥報;2011年
2 本報記者 鄭穎t,
本文編號:210391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mjlw/2103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