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feature tracking初步評價終末期腎病患者心肌形變
本文選題:磁共振成像 + 特征追蹤 ; 參考:《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16年06期
【摘要】:目的采用心臟磁共振feature tracking(CMR-FT)技術初步分析終末期腎病患者左心室心肌形變各參數(shù)的變化情況。方法對10例正常志愿者和9例終末期腎病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行1.5T心臟非對比增強、FIESTA序列電影成像,并采用feature tracking(FT)2D模型對左心室運動及整體心肌形變情況進行定量分析。結果終末期腎病患者左心室心肌質量[(132.70±44.44)g]大于正常志愿者[(80.00±11.29)g,P0.05]。終末期腎病患者左心室心肌整體徑向應變、環(huán)向應變、徑向收縮期峰值運動速度、徑向舒張期峰值運動速度均低于健康志愿者[(22.52±10.41)%vs(39.46±7.10)%,(-12.57±3.91)%vs(-19.80±2.11)%,(22.70±5.72)mm/s vs(34.77±3.81)mm/s,(-24.71±8.83)mm/s vs(-43.88±8.89)mm/s,P均0.05)。而終末期腎病患者和正常志愿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左心室舒張末期容積、左心室收縮末期容積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結論 CMR-FT技術能夠定量評價終末期腎病患者左心室心肌運動及形變情況。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hanges of parameters of left ventricular myocardial deformation in patients with end-stage nephropathy by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feature) trackingtometry. Methods 10 normal volunteers and 9 patients with end-stage renal disease received hemodialysis. The left ventricular motion and global myocardial deformation were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by feature tracking(FT)2D model. Results the myocardial mass of left ventricle in patients with end-stage nephropathy [132.70 鹵44.44 g]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normal volunteers [80.00 鹵11.29 g / g (P0.05)]. The global radial strain, circumferential strain, peak radial systolic velocity and peak radial diastolic velocity of left ventricular myocardium in patients with end-stage nephropathy were all lower than those in healthy volunteers [22.52 鹵10.41)%vs(39.46 鹵7.10 鹵12.57 鹵2.11 鹵0.70 鹵3.81 5.72)mm/s vs(34.77 鹵24.71 鹵8.83)mm/s vs(-43.88 鹵8.89 mm / s P]. 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 and 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 between patients with end-stage nephropathy and normal volunteers (P < 0.05). Conclusion CMR-FT technique can quantitatively evaluate left ventricular myocardial movement and deformation in patients with end-stage nephropathy.
【作者單位】: 大連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放射科;
【分類號】:R692.5;R445.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姚英,劉惠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與終末期腎病[J];國外醫(yī)學.泌尿系統(tǒng)分冊;2001年01期
2 樸成林;傅衛(wèi)華;;300例終末期腎病透析患者心理問題[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08年01期
3 Iglehart J K;鄭啟格;;為終末期腎病計劃提供資金[J];國外醫(yī)學(衛(wèi)生經(jīng)濟分冊);1985年01期
4 李幼姬,王儉勤;終末期腎病的治療進展及展望[J];新醫(yī)學;2000年10期
5 劉亮;國產(chǎn)基因重組人促紅細胞生成素對終末期腎病貧血的療效觀察[J];山西醫(yī)藥雜志;2001年03期
6 流霜;營養(yǎng)失調的終末期腎病患者中心血管死亡風險升高[J];中華醫(yī)學信息導報;2002年18期
7 李廣然 ,陳立新;終末期腎病治療進展[J];新醫(yī)學;2003年06期
8 甘良英,于仲元;終末期腎病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J];中國血液凈化;2004年03期
9 吳春玲,王群;血管緊張素轉換酶基因多態(tài)性與終末期腎病[J];國外醫(yī)學.泌尿系統(tǒng)分冊;2004年04期
10 王存仁,王偉,吳志強;終末期腎病同種異體腎移植術206例治療體會[J];山東醫(yī)藥;2005年2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饒小胖;;終末期腎病患者甲狀腺功能的變化[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一次全國內分泌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2年
2 周參新;蔣華;張萍;陳江華;;終末期腎病患者首次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應用狀況的單中心研究[A];2012年浙江省腎臟病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3 張輝;鄭智華;王曉華;李廣然;彭文興;余學清;;終末期腎病患者血清游離氨基酸水平的變化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4 單慧娣;王偉銘;王健;朱萍;張文;陳楠;;終末期腎病血液凈化住院患者醫(yī)院感染分析[A];2007年浙滬兩地腎臟病學術年會資料匯編[C];2007年
5 付文成;葉朝陽;梅長林;李德謙;;終末期腎病患者下肢外周動脈閉塞性疾病的患病率及危險因素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2004年年會”暨“第二屆全國中青年腎臟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6 付文成;葉朝陽;梅長林;姜紅;;終末期腎病患者下肢外周動脈閉塞性疾病的流行病學研究[A];2007年浙滬兩地腎臟病學術年會資料匯編[C];2007年
7 鄒春鵬;金慧佩;林小瑜;趙雅萍;孫海燕;劉詠芳;;應變-血壓指數(shù)評價終末期腎病患者中型動脈彈性的初步研究[A];2011年浙江省超聲醫(yī)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1年
8 呂伯東;胡青;馬寅鋒;楊克冰;張士更;傅駿;趙曉黎;張清芬;許凌宇;;紫外線照射終末期腎病血透患者體外循環(huán)血液對血液流變性的影響[A];浙江省中西醫(yī)結合泌尿外科男科專業(yè)委員會第四次學術會議暨泌尿外科男科疾病中西醫(yī)研究新進展學習班資料匯編(前列腺疾病專輯)[C];2006年
9 黃一新;谷立杰;隋偉;袁偉杰;;體外培養(yǎng)下終末期腎病患者血清對人臍靜脈內皮細胞活力和功能的影響[A];2007年浙滬兩地腎臟病學術年會資料匯編[C];2007年
10 王立剛;陳方紅;洪曉平;黃巖花;孫終霞;何穎韜;陳莎莎;;速度向量成像技術聯(lián)合實驗室指標評價終末期腎病患者頸總動脈彈性及其相關性的臨床研究[A];2012年浙江省超聲醫(yī)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7條
1 記者 胡德榮;上海終末期腎病患者半數(shù)為中青年[N];健康報;2012年
2 通訊員 何發(fā)斌 劉婭 記者 劉平安;四川安縣農(nóng)村透析者每月負擔不足千元[N];健康報;2012年
3 記者 孫夢;衛(wèi)生部推廣終末期腎病腹透治療[N];健康報;2011年
4 特約記者 朱海東;湖北終末期腎病參合患者血透可報銷[N];健康報;2011年
5 記者 胡芳;腹膜透析療法是亞洲地區(qū)終末期腎病患者的優(yōu)選[N];中國醫(yī)藥報;2009年
6 本報記者 姚雪青 王君平;大病保障正在加快完善[N];人民日報;2013年
7 本報記者 姚雪青 白劍鋒;自制透析室 其實不稀奇[N];人民日報;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馬曉芬;無明顯認知障礙的終末期腎病患者腦改變:多模態(tài)磁共振成像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5年
2 崔舜;終末期腎病焦磷酸鹽代謝與骨礦代謝紊亂相關性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3 姚曦;浙江省終末期腎病患者流行病學調查及死亡風險預測模型構建[D];浙江大學;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蓮;血液透析對2型糖尿病終末期腎病患者糖代謝的影響[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5年
2 楊帆;67例兒童特發(fā)性局灶節(jié)段腎小球硬化癥臨床表現(xiàn)、病理及預后分析[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5年
3 萬佑平;不同透析方式對終末期腎病患者iPTH影響的分析[D];皖南醫(yī)學院;2015年
4 陳虹宇;終末期腎病患者疾病直接經(jīng)濟負擔調查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5 陳宇航;731例新發(fā)終末期腎病病因分析[D];汕頭大學;2011年
6 郭洋洋;終末期腎病吸煙患者對全段甲狀旁腺激素與左心室重塑的影響[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2年
7 姚美英;終末期腎病患者透析延遲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分析[D];山東大學;2014年
8 盧新星;終末期腎病血透患者的抑郁癥與生存質量各個維度之間相關性的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10年
9 汪剛;終末期腎病患者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流行病學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7年
10 江興華;終末期腎病患者地氟醚半數(shù)蘇醒肺泡有效濃度的變化[D];中南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95415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mjlw/1954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