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激素受體剪切突變體促進前列腺癌細胞去勢抵抗性生長的機制研究
本文選題:前列腺癌 切入點:雄激素受體 出處:《吉林大學》2015年博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2012年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表明,在全球范圍內,前列腺癌的發(fā)病率居男性惡性腫瘤的第二位,死亡率居第五位。近十余年來,我國前列腺癌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均明顯上升,其發(fā)病率已位居我國男性惡性腫瘤的第七位。2011年,我國將前列腺癌研究列入國家“973”計劃項目。 雄激素受體(Androgen Receptor, AR)在前列腺癌的發(fā)生和發(fā)展中具有關鍵作用。AR與其配體——雄激素結合后轉移至細胞核,與靶基因啟動子中的特異序列(雄激素反應元件,Androgen Response Elements, AREs)結合,從而調節(jié)靶基因的表達。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PSA)是受AR調節(jié)的重要靶基因之一,也是公認的前列腺癌診斷和預后的監(jiān)測標志物。鑒于AR信號通路在前列腺癌發(fā)生與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內分泌療法(或稱雄激素剝奪療法,Androgen DeprivationTherapy, ADT)一直作為治療晚期前列腺癌的經(jīng)典療法。在我國,由于前列腺癌早期篩查未得到普及,大部分病人就診時已是晚期,因此ADT是主要的治療方法。 在ADT治療初期,伴隨病人血清中PSA濃度的降低,ADT對絕大多數(shù)病人具有較好的療效,但幾乎所有病人最終都會對該療法產(chǎn)生抗性,并發(fā)展為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CRPC)。CRPC是前列腺癌治療領域的難點,也是導致病人因前列腺癌而死亡的主要原因。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最近批準的治療CRPC的新型內分泌藥物恩雜魯胺(Enzalutamide)和阿比特龍(Abiraterone)都是以AR為靶點,阻止其活化。使用新藥可使CRPC病人的存活期延長4-5個月,但絕大多數(shù)病人在服藥數(shù)月后即對藥物產(chǎn)生耐受性,并伴有血清PSA濃度的升高,提示病人CRPC細胞中AR信號通路再激活。 在CRPC中,AR剪切突變體(AR splice variants, AR-Vs)的表達量普遍高于激素依賴性前列腺癌(Hormone-Naive Prostate Cancer)。迄今為止,在前列腺癌細胞系及組織中共發(fā)現(xiàn)25種AR-Vs,其中AR-V7(又稱AR3)及ARv567es是最具有臨床意義的2種AR-Vs。相關臨床研究表明,若前列腺癌組織中AR-V7高表達,則該病人手術后前列腺癌復發(fā)的幾率更高;在CRPC組織中若存在AR-V7高表達或ARv567es的表達,則更易發(fā)生癌癥的遠端轉移和病人的生存期縮短。而CRPC中AR-Vs表達上調可能是前列腺癌經(jīng)ADT(包括恩雜魯胺和阿比特龍)治療后,CRPC生長與增殖的主要適應途徑。 本研究通過細胞模型,揭示AR-Vs/AR-Vs、AR-FL/AR-Vs之間的相互作用,闡明AR-Vs調控靶基因表達的方式以及促進CRPC發(fā)生發(fā)展的分子機制。利用分子克隆技術將AR-FL、AR-V7及ARv567es的cDNA克隆至雙分子熒光片段互補(BiFc)系統(tǒng)中,并通過脂質體轉染的方法,分別將上述表達質粒轉染至AR null前列腺癌細胞系PC-3中。Western Blot技術檢測目的蛋白的表達情況;熒光顯微鏡觀察轉染后細胞中AR-Vs/AR-Vs及AR-FL/AR-Vs的二聚化情況,探尋發(fā)生二聚化的作用位點;流式細胞術對熒光強度進行量化;激光共聚焦顯微鏡觀察二聚化的AR-Vs/AR-Vs及AR-FL/AR-Vs的細胞內定位;雄激素反應元件報告基因系統(tǒng)檢測AR-Vs/AR-Vs二聚體及AR-FL/AR-Vs二聚體的轉錄活性;qRT-PCR檢測AR-Vs/AR-Vs二聚體及AR-FL/AR-Vs二聚體對靶基因(UBE2C、PSA)表達的影響;SRB檢測AR-Vs/AR-Vs二聚化及AR-FL/AR-Vs二聚化促進前列腺癌細胞去勢抵抗性生長的影響。 Western blot結果表明,成功構建BiFc表達質粒BiFc-AR-FL、BiFc-AR-V7及BiFc-ARv567es;利用BiFc系統(tǒng)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及流式細胞術定量結果表明,AR-Vs/AR-Vs二聚化主要由D-box介導,而AR-FL/AR-Vs二聚化主要由FxxFL及D-box介導;激光共聚焦顯微鏡觀察發(fā)現(xiàn),AR-Vs二聚化對于其細胞定位并無影響,提示AR-Vs進入細胞核并不依賴于二聚化,而AR-FL/AR-Vs的二聚化對于AR-FL非雄激素介導的細胞核轉移是必要的;雄激素反應元件報告基因及qRT-PCR結果顯示,AR-Vs/AR-Vs二聚體及AR-FL/AR-Vs二聚體具有轉錄活性,可以調控其靶基因的表達;SRB結果表明,AR-Vs/AR-Vs二聚化或/和AR-FL/AR-Vs二聚化共同作用,可促進前列腺癌細胞去勢抵抗性生長。 以上研究提示,在ADT條件下,AR-Vs可通過AR-Vs/AR-Vs和/或AR-FL/AR-Vs二聚體調控靶基因的表達,,促使前列腺癌細胞去勢抵抗性生長。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737.25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靜;張娟;歐陽濤;李金峰;王天峰;范照青;范鐵;林本耀;解云濤;;中國漢族BRCA1/2突變的乳腺癌家系中其他腫瘤發(fā)病風險分析[J];國際腫瘤學雜志;2013年05期
2 徐伶玲;安廣宇;;晚期結直腸癌靶向治療研究進展[J];癌癥進展;2014年02期
3 陳楊;耿培亮;;非小細胞肺癌新型治療靶點的研究進展[J];國際藥學研究雜志;2014年02期
4 葛曉曉;姜麗巖;;肺癌與TTF-1分子標志物研究進展[J];中國肺癌雜志;2014年06期
5 李培;康曉征;陳克能;;ERCC1、RRM1和TS在非小細胞肺癌中的臨床意義[J];中國肺癌雜志;2014年06期
6 劉明;周承志;鄭麗霞;歐陽銘;;自噬在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耐藥中的作用[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14年16期
7 房念珍;谷俊東;魏慧君;尤嘉琮;周清華;;MGMT基因啟動子甲基化與非小細胞肺癌關系的meta分析[J];中國肺癌雜志;2014年08期
8 于愛清;楊曉文;胡培;嚴世榮;;雄激素受體基因中GGN三核苷酸重復序列多態(tài)性與前列腺癌風險的相關性研究的系統(tǒng)綜述與meta分析[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4年17期
9 張丹;黃艷;王紅陽;;非小細胞肺癌驅動基因突變及靶向治療的研究進展[J];中國肺癌雜志;2014年10期
10 薛劍;袁芳;于農(nóng);張孝忠;;胸腺肽β4對乳腺癌化療相關心臟毒性的診斷價值[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4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鄧勇;張煒飛;張成斌;林金明;;液相色譜串聯(lián)質譜法定量檢測前列腺癌細胞肌氨酸代謝[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年會摘要集——第38分會:質譜分析[C];2014年
2 支修益;;亞肺葉切除治療早期肺癌[A];中國腫瘤內科進展 中國腫瘤醫(yī)師教育(2014)[C];2014年
3 Hong Li;L Gao;Z Shen;CY Li;K Li;M Li;YJ Lv;CX Li;TW Gao;YF Liu;;Association study of NFKB1 and SUMO4 polymorphisms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psoriasis vulgaris[A];第六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變態(tài)反應學術大會論文匯編[C];2013年
4 張蕾;王崇薇;史天陸;張圣雨;孫言才;姜玲;;2004-2013年我院腫瘤患者嚴重藥品不良反應分析[A];第十三屆全國青年藥師成才之路論壇暨抗腫瘤藥物合理應用與臨床藥學實踐國家級繼教會議論文集[C];2014年
5 鄧勇;張煒飛;張成斌;林金明;;姜黃素對前列腺癌細胞肌氨酸代謝和AR/TMPRSS2-ERG信號通路的影響[A];中國化學會首屆全國質譜分析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14年
6 謝蕓;王文杰;;肺癌患者手術后心律失常原因及護理對策分析[A];中國轉化醫(yī)學和整合醫(yī)學研討會(廣州站)論文綜合刊[C];201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常進軍;HRG/ErbB信號系統(tǒng)與22RV1前列腺癌細胞增殖關系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1年
2 孫傳玉;基于前列腺癌蛋白質組學研究篩選出的Periostin在前列腺癌中的表達及功能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3 韓慧英;兩種中藥中抗前列腺疾病活性成分的研究[D];沈陽藥科大學;2007年
4 郁建迪;17-β雌二醇聯(lián)合5-氮胞苷調控ERβ及p75NTR的表達并誘導22Rv1前列腺癌細胞凋亡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5 劉俊;轉錄因子Slug對人前列腺癌細胞生長和轉移的影響[D];復旦大學;2010年
6 劉銘;中國北方人群前列腺癌風險位點識別和GPRC6A基因功能的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2年
7 劉洋;中國漢族人群中XPC基因多態(tài)性與前列腺癌、膀胱癌發(fā)病風險的關聯(lián)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2年
8 姚琪;蛋白質翻譯后修飾及不同修飾間相互調控研究[D];武漢大學;2011年
9 張蕾;維甲酸受體α(RARα)泛素化降解的調控機制研究[D];浙江大學;2013年
10 陳紅兵;前列腺小細胞癌的發(fā)病機制涉及P53信號途徑的失活[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田闖;RNA干擾抑制Survivin基因對鼠前列腺癌移植瘤生長的影響[D];蘇州大學;2007年
2 莫林鍵;hK7增加DU145體外侵襲力并改變其細胞生長形態(tài)[D];廣西醫(yī)科大學;2007年
3 徐久平;手術去勢對前列腺癌患者血脂代謝的影響[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3年
4 唐波;蛋白質SUMO化修飾的原核表達系統(tǒng)構建[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13年
5 王靜娜;豬免疫抑制因子MNSFβ的克隆、表達與組織分布[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13年
6 楊微微;小類泛素化修飾在肺炎支原體感染中作用的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3年
7 張釧;AR基因CAG、GGN重復序列多態(tài)性與指長比的關聯(lián)性研究[D];寧夏醫(yī)科大學;2013年
8 監(jiān)通;布魯氏菌介導的宿主小泛素化及抗凋亡機制的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3年
9 郝海峰;抑制FKBP5對前列腺癌細胞系和裸鼠異種移植腫瘤生長的影響[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2年
10 黃煒;SUMO化修飾對高糖誘導的腎系膜細胞NF-kB信號的調控研究[D];瀘州醫(yī)學院;2013年
本文編號:160252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mjlw/1602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