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醫(yī)學論文 > 泌尿論文 >

吲哚胺2,3-二氧化酶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表達及意義

發(fā)布時間:2018-01-04 05:36

  本文關鍵詞:吲哚胺2,3-二氧化酶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表達及意義 出處:《中國現代醫(yī)學雜志》2015年19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吲哚胺 -二氧酶 膀胱尿路上皮癌 熒光定量PCR 免疫組織化學


【摘要】:目的探討吲哚胺2,3-二氧化酶(IDO)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達及意義。方法所有新鮮標本作熒光定量PCR,石蠟標本采用SP法進行免疫組化染色檢測IDO的表達,并分析其與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結果 IDO m RNA與IDO蛋白在正常膀胱組織中表達明顯低于膀胱尿路上皮癌組織中表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組織IDO表達強度與患者年齡、性別無關,與組織學分類、組織分級及UICC分期有相關性:浸潤型與非浸潤型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60,P=0.018);隨著組織分級增高IDO陽性表達率增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20.27,P=0.000);隨著UICC分期增高IDO陽性表達率增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2.08,P=0.007)。IDO m RNA表達與組織分級及UICC分期有相關,隨著組織分級及UICC分期增高,表達水平增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73,P=0.011;t=4.96,P=0.000)。結論 IDO表達與膀胱尿路上皮癌預后不良相關,提示IDO可能成為膀胱尿路上皮癌預后的預測因子及治療靶點。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and significance of indomethylamine 2m3-dioxygenase (IDO) in 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 Methods all fresh specimens were detected by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IDO in paraffin wax specimens. 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IDO m RNA and IDO protein in normal bladder tissu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 tissue. The expression of IDO in 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 was not related to age, sex, and histological classification. There was correlation between histological grading and UICC staging: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infiltrative type and non-invasive type (蠂 ~ 2 = 5.60).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 of IDO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histological grading,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蠂 2 20. 27 P < 0. 000). With the increase of UICC stage,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 of IDO increase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蠂 2 / 12. 08). The expression of P0. 007? Ido m RNA was correlated with histological grade and UICC stage. With the increase of tissue grade and UICC stage, the expression level increase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 011). 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 of IDO is associated with poor prognosis of 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 suggesting that IDO may be a predictor of prognosis and a therapeutic target for 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
【作者單位】: 云南省腫瘤醫(yī)院;昆明醫(y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
【基金】:昆明醫(yī)科大學-云南省科技廳聯合專項(No:2010CD183)
【分類號】:R737.14
【正文快照】: 膀胱尿路上皮癌是泌尿系統(tǒng)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其發(fā)病率為泌尿系統(tǒng)腫瘤首位。膀胱尿路上皮癌具有局部易復發(fā)的生物學特性。免疫逃逸是腫瘤細胞的基本特征。腫瘤細胞可表達多種機體免疫系統(tǒng)能夠識別并產生特異性免疫應答的腫瘤抗原,同時,各種腫瘤細胞可通過許多途徑來逃避機體的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楊云云;李錫帥;楊青;;新型吲哚胺2,3-二加氧酶抑制劑及其治療人類疾病的研究[J];上海醫(yī)藥;2012年09期

2 武亞娟;王琦;武希潤;董勝利;劉曉麗;張曉琴;;吲哚胺2,3-雙加氧酶在肝癌組織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腫瘤生物治療雜志;2008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王敏;韓彥青;姜曉萌;李東芳;李光來;張曉敏;;吲哚胺2,3-二加氧酶抑制劑對慢性腦低灌注大鼠認知功能損害的行為學改善[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5年05期

2 魏玉香;王曉剛;肖漓;周文強;鄭德華;于濤;石炳毅;;吞噬凋亡淋巴細胞的樹突狀細胞誘導高分泌白細胞介素-10的調節(jié)性B細胞的生成[J];器官移植;2014年04期

3 楊承綱;葉麗娟;周永春;;膀胱尿路上皮癌IDO和Bin1表達臨床意義研究[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5年07期

4 劉春亮;馮惠枝;劉燕;卜曉倩;申慧琴;張瑞;唐運萍;王琦;;IDO基因穩(wěn)定轉染HepG_2細胞系的建立[J];醫(yī)學研究雜志;2012年02期

5 陳永兵;王瓊;沈小青;于聰慧;張雯雯;金鑫;史憲杰;;IDO在肝癌細胞復發(fā)轉移中的作用探討[J];中國現代醫(yī)學雜志;2013年23期

6 陳琬玲;杜美翠;師娟;范立;李臣;高鄰;李玲芳;付麗娟;;宮頸癌組織中IDO表達與外周血中T細胞亞群的相關性研究[J];武警后勤學院學報(醫(yī)學版);2014年01期

7 廖琪;;宮頸上皮內瘤變患者高危型人乳頭狀瘤病毒感染與吲哚胺2,3-二氧酶表達的關系[J];中國性科學;2014年01期

8 姜艷麗;方艷秋;蘆小單;魏海峰;米旭光;譚巖;;吲哚胺2,3-雙加氧酶在良、惡性卵巢腫瘤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J];中國婦幼保健;2014年36期

9 Vladimir Holan;Magdalena Krulova;;Common and small molecules as the ultimate regulatory and effector mediators of antigen-specific transplantation reactions[J];World Journal of Transplantation;2013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李川;吲哚胺2,3-雙加氧酶抑制小鼠心臟移植排斥反應作用機制的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3年

2 王曉丹;D-犬尿氨酸在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代謝及神經化學作用[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路英;吲哚胺2,3-雙加氧酶對HepG2細胞生物學行為影響的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1年

2 劉春亮;IDO基因穩(wěn)定轉染HepG2細胞系的建立[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0年

3 劉輝;胃癌局部微環(huán)境吲哚胺2,,3-雙加氧酶表達與記憶性T細胞及其亞群分布相關性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3年

4 趙健;高表達IDO基因的樹突細胞及色氨酸代謝產物抑制移植排斥反應的實驗[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3年

5 郭猛;miRNA-93調控I型干擾素通路的作用機制及其體內效應的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3年

6 吳凱佳;IDO、FoxP3、CD105在宮頸癌前病變及宮頸癌組織中的表達及意義[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4年

7 林曼;白細胞介素-6和吲哚胺2,3-雙加氧酶在乳腺癌中的相關性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4年

8 葛超卓;間充質干細胞對不成熟樹突狀細胞的免疫調節(jié)作用及其機制研究[D];北京協和醫(yī)學院;2014年

9 楊雙雙;新型高效IDO抑制劑的篩選及其在腫瘤治療中的作用研究[D];復旦大學;2013年

10 周琨;CCR7基因修飾未成熟樹突狀細胞誘導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唐曉瓊;趙智剛;王紅祥;李秋柏;呂建;鄒萍華;;急性髓細胞白血病細胞的吲哚胺2,3-雙加氧酶介導免疫逃逸的實驗研究[J];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2006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鄧萬俊;與中藥防己相關的尿路上皮癌[J];國外醫(yī)學(中醫(yī)中藥分冊);2000年06期

2 劉屹立,宮大鑫,孔垂?jié)?王平,孫志熙;尿路上皮癌復發(fā)風險評價并文獻復習[J];中國醫(yī)科大學學報;2004年03期

3 張仁亞;劉飛飛;;尿路上皮癌組織學變異型:鑒別診斷和臨床意義[J];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2007年01期

4 張兆祥;劉宇飛;;尿路上皮癌組織學變異型的病理特征及診斷[J];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2008年06期

5 陶偉;單玉喜;孫傳洋;陽東榮;;原發(fā)性前列腺尿路上皮癌1例報告[J];現代泌尿生殖腫瘤雜志;2009年06期

6 葉錦;王鵬;陳錦;張堯;吳剛;靳風爍;;熒光原位雜交技術在尿路上皮癌預警診斷中的應用[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09年12期

7 丁雪飛;李漢忠;嚴維剛;;多色熒光原位雜交檢測尿沉渣診斷膀胱尿路上皮癌[J];基礎醫(yī)學與臨床;2010年03期

8 肖蘭;楊繼洲;康照利;;熒光原位雜交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應用[J];腫瘤防治研究;2011年03期

9 白鑫;高健剛;侯四川;孫小慶;朱磊一;;單核細胞趨化蛋白在腎盂尿路上皮癌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J];臨床腫瘤學雜志;2011年06期

10 胡惠敏;;浸潤性微乳頭型尿路上皮癌1例病理觀察和文獻復習[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1年2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葉錦;靳風爍;王鵬;;熒光原位雜交在尿路上皮癌預警診斷中的應用[A];第十六屆全國泌尿外科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2 梁軍號;齊雋;陳建華;張良;王偉民;劉建河;白強;康健;沈海波;盛旭俊;虞永江;;41例輸尿管尿路上皮癌的臨床分析[A];第十五屆全國泌尿外科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3 孫庭;謝文杰;梅金紅;王共先;崔蘇萍;馬明;;多色熒光原位雜交技術診斷尿路上皮癌的臨床應用[A];華東六省一市泌尿外科學術年會暨2011年浙江省泌尿外科、男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1年

4 邱曉拂;胡衛(wèi)列;王元利;王尉;沈文;張長征;;熒光原位雜交技術在上尿路上皮癌診斷中的臨床意義[A];第七次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泌尿外科學術年會暨第二次廣東省中西醫(yī)結合泌尿外科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5 許清泉;黃曉波;熊六林;張在先;馬凱;于路平;于澄釩;王曉峰;朱積川;;吉西他濱聯合順鉑方案治療晚期尿路上皮癌近期療效評價[A];第十五屆全國泌尿外科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6 陳衛(wèi)民;曹雷華;謝平;陳捷;;馬蹄腎合并腎盂尿路上皮癌一例報告并文獻復習[A];華東六省一市泌尿外科學術年會暨2011年浙江省泌尿外科、男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1年

7 孫庭;馬明;謝文杰;習海波;傅斌;肖坤;;多色熒光原位雜交技術診斷尿路上皮癌的臨床價值初評[A];華東六省一市泌尿外科學術年會暨2011年浙江省泌尿外科、男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1年

8 邱曉拂;胡衛(wèi)列;;熒光原位雜交技術檢測尿路上皮癌 尿液的臨床研究[A];第七次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泌尿外科學術年會暨第二次廣東省中西醫(yī)結合泌尿外科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9 程亮;;尿路上皮癌組織學變異型的研究新進展[A];中華醫(yī)學會病理學分會2007年學術年會暨第九屆全國病理大會論文匯編[C];2007年

10 張豪杰;盛璐;謝旦聲;吳惠興;戴文斌;丁海雍;汪東亞;徐駿;周俊;張正望;孫忠全;錢偉慶;宋建達;;尿路上皮癌腎實質內轉移二例報告并文獻復習[A];第十五屆全國泌尿外科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陽;組蛋白去乙;敢种苿┮种瓢螂啄蚵飞掀ぐ┳饔脵C制的研究[D];復旦大學;2012年

2 郭剛;2微米激光在尿路上皮癌治療中的應用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11年

3 陳敏豐;熒光原位雜交技術在尿路上皮癌及前列腺癌的臨床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4 宋偉;膀胱尿路上皮癌DAPK基因的表達及其啟動子甲基化的研究[D];中南大學;2012年

5 劉光明;DEK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達及腎移植術后尿路上皮癌特點[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3年

6 王軍;miR-14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達及其功能研究[D];中南大學;2013年

7 周密;膀胱尿路上皮癌CCR7表達的意義[D];中南大學;2011年

8 李云飛;EN2在人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達及其作用機制初步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4年

9 李東杰;TGF-β1誘導的上皮—間質轉化在人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研究[D];中南大學;2014年

10 丁雪飛;熒光原位雜交在尿路上皮癌及前列腺癌中的應用研究[D];中國協和醫(yī)科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閆學川;膀胱尿路上皮癌上皮間質轉化的初步研究[D];河南大學;2012年

2 李法錦;尿路上皮癌患者人巨細胞病毒活動性感染特異性細胞免疫狀態(tài)變化的研究[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2年

3 崔向宇;多中心尿路上皮癌克隆起源的雜合子缺失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2年

4 楊濤;淺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術后復發(fā)相關因素的臨床分析[D];寧夏醫(yī)科大學;2014年

5 陸捷陽;雙側上尿路尿路上皮癌8例臨床報告[D];浙江大學;2015年

6 熊廷川;染色體著絲粒探針在膀胱尿路上皮癌診斷中的應用[D];新疆醫(yī)科大學;2009年

7 王嶺;熒光原位雜交在膀胱尿路上皮癌早期診斷中的臨床研究[D];昆明醫(yī)學院;2011年

8 杜山別克·克孜;熒光原位雜交技術檢測尿路上皮癌分子細胞遺傳學變異的臨床應用研究[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1年

9 余義;熒光原位雜交技術在膀胱尿路上皮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D];南昌大學;2012年

10 趙國華;腎移植術后尿路上皮癌診斷及治療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10年



本文編號:137730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mjlw/137730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fc47a***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