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透析治療終末期狼瘡性腎炎的臨床觀察
發(fā)布時間:2017-12-22 18:22
本文關鍵詞:腹膜透析治療終末期狼瘡性腎炎的臨床觀察 出處:《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2015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目的:評估終末期狼瘡性腎炎(LN)患者行維持性腹膜透析(PD)治療的并發(fā)癥及臨床預后。方法:本文為回顧性研究,選取2002年7月至2012年9月因LN合并腎功能不全行PD治療的46例患者作為治療組(LN組),同時隨機抽取92例與LN組患者的年齡、性別、估算的腎小球濾過率(e GFR)水平相匹配的非糖尿病腎病患者作為對照組(腎炎組),隨訪均超過3個月。比較分析兩組患者的血紅蛋白和血白蛋白水平、PD相關并發(fā)癥(包括導管并發(fā)癥、感染并發(fā)癥、非感染相關并發(fā)癥)、退出原因及臨床預后(患者生存率、技術生存率)等。結(jié)果:LN組男性16例,女性30例,平均年齡35.5±13.2歲;腎炎組男性32例,女性60例,平均年齡36.5±10.7歲。LN組患者在透析前的血紅蛋白水平[(81±19)g/L vs(89±16)g/L,P0.01]及血清白蛋白水平[(31.9±6.5)g/L vs(38.4±5.2)g/L,P0.01]均明顯低于腎炎組。兩組患者的透析充分性、尿素清除指數(shù)(Kt/V)及肌酐清除率(Ccl)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LN組患者的腹膜炎發(fā)生率明顯高于腎炎組(26.1%vs 6.5%,P0.05),按照目前國際統(tǒng)一的診斷標準LN組與腎炎組腹膜炎發(fā)生頻率分別為0.18次/年和0.03次/年。維持PD的治療時間LN組患者明顯低于腎炎組[(14.4±15.8)月vs(22.5±16.9)月,P0.05]。LN組患者的死亡原因主要與感染相關,75%的LN患者死于感染(包括腹膜炎、肺部感染、敗血癥),且感染更加嚴重,預后更差,總的死亡率明顯高于腎炎組;而兩組患者導管并發(fā)癥及非感染并發(fā)癥無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結(jié)論:LN組患者的感染率發(fā)生率高,其患者生存率及技術生存率均明顯低于腎炎組。究其原因可能與LN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明顯低于腎炎組以及免疫抑制劑的應用有關。
【作者單位】: 南京軍區(qū)南京總醫(yī)院腎臟科國家腎臟疾病臨床醫(yī)學研究中心全軍腎臟病研究所;
【基金】:江蘇省臨床醫(yī)學中心項目(BL2012007)
【分類號】:R593.242
【正文快照】: 盡管過去近20年狼瘡性腎炎(LN)的治療取得顯著進展,但由LN導致的終末期腎病(ESRD)的發(fā)生率并未下降[1,2],國外文獻報道每10年大約有20%的LN患者進展至ESRD[3]。LN是目前中國最常見且最重要的繼發(fā)性腎小球腎炎,據(jù)南京軍區(qū)南京總醫(yī)院腎臟科統(tǒng)計資料顯示,LN占腎臟疾病的13.5%,占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謝紅浪,季大璽,徐斌,龔德華,任冰,劉蕓,王華,張一丹,劉志紅,黎磊石;1254例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長期生存分析[J];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2005年02期
2 俞雨生;王金泉;;腹膜透析在終未期腎衰患者治療中的優(yōu)點和缺點[J];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2007年02期
3 俞雨生;周巖;周婷婷;陳伊文;李世軍;唐政;劉志紅;;腹膜透析患者長期生存及相關因素分析——單中心登記系統(tǒng)數(shù)據(jù)分析[J];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2011年03期
4 周巖;李建東;周婷婷;王好;李世軍;唐政;劉志紅;俞雨生;;直型與卷曲型鵝頸腹膜透析導管的臨床應用[J];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2011年03期
5 周巖;俞雨生;王金泉;唐政;季大璽;黎磊石;;不同類型腹膜透析導管臨床應用體會[J];中國血液凈化;2008年10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云劍;袁發(fā)煥;張憬;陳楓;楊惠標;;透析間期體重增加與透析患者營養(yǎng)狀況和死亡率的關系研究[J];重慶醫(yī)學;2007年05期
2 高偉;張凡珍;馬駿;張法榮;;透析患者生存質(zhì)量影響因素的研究[J];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9年01期
3 龍海波;章俊;周偉東;湯s,
本文編號:13205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mjlw/132054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