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聲微泡破裂法促進骨形成蛋白-2基因在小鼠骨骼肌表達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4-15 23:18
骨形態(tài)發(fā)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作為一種強效誘骨因子,可誘導具有成骨分化潛能的間質(zhì)細胞向成骨細胞分化,在牙周組織再生和修復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將外源性生長因子直接植入缺損部位,其存在的時間及濃度是有限的,往往難以達到牙周組織完全再生的需要;蛑委熂夹g引入牙周病治療的研究領域,為促進牙周組織的完全再生提供了新的方向。將DNA導入宿主的方法和途徑是多種多樣的,其中裸質(zhì)粒直接注射法是公認的一種既簡便又有效的方法,并且安全性高,被認為是基因治療的發(fā)展方向。但是質(zhì)粒的轉染效率較低,所以尋找提高質(zhì)粒轉染效率的方法是目前基因治療研究的熱點之一。最近,國內(nèi)外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超聲微泡造影劑可作為一種新型的體內(nèi)基因轉染載體,在一定條件的超聲照射下能促進目的基因安全而有效的定向轉移,增加外源性基因轉化率和表達水平,該方法有可能成為基因治療研究中新的突破點。因此本實驗采用超聲微泡破裂法將含增強型綠色熒光蛋白的重組BMP-2質(zhì)粒pIRES-rhBMP2-EGFP進行小鼠后肢骨骼肌體內(nèi)轉染,研究微泡造影劑在超聲作用下能否促進BMP-2基因在小鼠體內(nèi)表達,為其...
【文章頁數(shù)】:4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符號說明
前言
材料方法
結果
討論
全文總結
附圖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文章
學位論文評閱及答辯情況表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超聲介導微泡破裂法促進外源性基因在小鼠NIH3T3細胞中的表達[J]. 孫欽峰,劉玉,楊丕山,杜芳. 華西口腔醫(yī)學雜志. 2008(02)
[2]含增強型綠色熒光蛋白rhBMP-2基因真核表達載體的構建[J]. 劉玉,孫欽峰,楊丕山,杜芳. 上海口腔醫(yī)學. 2007(06)
[3]靶向性基因治療載體[J]. 陳彥祥,喬衛(wèi)紅,劉棟良,李宗石. 大連醫(yī)科大學學報. 2007(04)
[4]超聲引導下瘤體內(nèi)注入超聲造影劑和p53基因治療大鼠肝癌的初步研究[J]. 程文,張青萍,貢雪灝,孔心涓. 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 2004(07)
[5]hBMP2基因轉染對人牙齦成纖維細胞生物學特性的影響[J]. 董廣英,吳織芬,王勤濤,張賢華,杜巖,袁乃梅. 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 2004(06)
[6]超聲微泡造影劑介導小鼠骨骼肌基因轉染實驗研究[J]. 宮琳,王志剛,冉海濤,凌智瑜,張群霞. 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 2004(03)
[7]超聲波空化效應的生物學機制[J]. 李曉東. 臨床超聲醫(yī)學雜志. 2004(01)
[8]骨折愈合過程中骨形態(tài)發(fā)生蛋白1,2,3基因的動態(tài)表達[J]. 劉建,胡蘊玉,劉新平,呂榮,馬真勝,徐新智. 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 2001(22)
[9]骨折愈合過程中BMP3基因表達的實驗研究[J]. 劉建,胡蘊玉,馬真勝,呂榮,劉新平,胡敏. 中華外科雜志. 1996(10)
本文編號:3645883
【文章頁數(shù)】:4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符號說明
前言
材料方法
結果
討論
全文總結
附圖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文章
學位論文評閱及答辯情況表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超聲介導微泡破裂法促進外源性基因在小鼠NIH3T3細胞中的表達[J]. 孫欽峰,劉玉,楊丕山,杜芳. 華西口腔醫(yī)學雜志. 2008(02)
[2]含增強型綠色熒光蛋白rhBMP-2基因真核表達載體的構建[J]. 劉玉,孫欽峰,楊丕山,杜芳. 上海口腔醫(yī)學. 2007(06)
[3]靶向性基因治療載體[J]. 陳彥祥,喬衛(wèi)紅,劉棟良,李宗石. 大連醫(yī)科大學學報. 2007(04)
[4]超聲引導下瘤體內(nèi)注入超聲造影劑和p53基因治療大鼠肝癌的初步研究[J]. 程文,張青萍,貢雪灝,孔心涓. 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 2004(07)
[5]hBMP2基因轉染對人牙齦成纖維細胞生物學特性的影響[J]. 董廣英,吳織芬,王勤濤,張賢華,杜巖,袁乃梅. 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 2004(06)
[6]超聲微泡造影劑介導小鼠骨骼肌基因轉染實驗研究[J]. 宮琳,王志剛,冉海濤,凌智瑜,張群霞. 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 2004(03)
[7]超聲波空化效應的生物學機制[J]. 李曉東. 臨床超聲醫(yī)學雜志. 2004(01)
[8]骨折愈合過程中骨形態(tài)發(fā)生蛋白1,2,3基因的動態(tài)表達[J]. 劉建,胡蘊玉,劉新平,呂榮,馬真勝,徐新智. 第四軍醫(yī)大學學報. 2001(22)
[9]骨折愈合過程中BMP3基因表達的實驗研究[J]. 劉建,胡蘊玉,馬真勝,呂榮,劉新平,胡敏. 中華外科雜志. 1996(10)
本文編號:36458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kouq/364588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