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精神分裂癥腦區(qū)域灰質密度及白質纖維磁共振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4-03-16 01:47
目的: 采用磁共振(MRI)的基于像素的形態(tài)學測量(VBM)和彌散張量成像(DTI)技術,檢測腦灰質密度和白質纖維的變化,探討精神分裂癥患者可能的腦結構改變。 對象和方法: 對15例成年男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和15例成年男性正常對照者進行一般人口學資料收集,所有研究對象均接受陽性癥狀量表(SAPS),陰性癥狀量表測評(SANS),威斯康星卡片分類測驗(WCST)。研究對象入組后進行磁共振檢查,依次為3D和DTI,比較患者組和正常對照組在白質連接性和灰質密度方面腦區(qū)的差異性。共15例患者和15例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匹配的正常人完成了MRI掃描。排除因頭動導致的數(shù)據(jù)質量問題,進入統(tǒng)計分析的3D部分為14例患者,15例對照;DTI部分為14例患者,15例對照。 結果: 患者組的SANS得分顯著高于SAPS(p<0.05);患者組的威斯康星總數(shù),錯誤應答數(shù),持續(xù)性錯誤數(shù)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p<0.05),患者組的正確應答數(shù)和完成分類數(shù)與健康對照組相比沒有明顯差異;精神分裂癥患者右側額上回,左側額中回,左額內側回,右側楔葉,左側顳中回的灰質密度較正常對照組低,未發(fā)現(xiàn)患者組灰質密度有明顯增高的腦區(qū);精...
【文章頁數(shù)】:4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縮略詞表
前言
第一章 對象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及數(shù)據(jù)處理
第二章 結果
2.1 一般資料結果
2.2 磁共振檢查結果
第三章 討論
3.1 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認知功能
3.2 精神分裂癥患者的VBM結果
3.3 精神分裂癥患者的DTI的研究
3.4 影響結果的因素
第四章 結論
參考文獻
綜述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
本文編號:3928929
【文章頁數(shù)】:41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縮略詞表
前言
第一章 對象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及數(shù)據(jù)處理
第二章 結果
2.1 一般資料結果
2.2 磁共振檢查結果
第三章 討論
3.1 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認知功能
3.2 精神分裂癥患者的VBM結果
3.3 精神分裂癥患者的DTI的研究
3.4 影響結果的因素
第四章 結論
參考文獻
綜述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
本文編號:392892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jsb/392892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