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漿纖維蛋白原、D-二聚體在AECOPD中的臨床應用分析
本文關鍵詞:血漿纖維蛋白原、D-二聚體在AECOPD中的臨床應用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血漿纖維蛋白原 D-二聚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高凝
【摘要】:目的:比較血漿纖維蛋白原及D二聚體的含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和健康人群之間的變化,并分析其與氣流受限程度及動脈血氣分析的關系,旨在探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血液凝血狀態(tài)的變化,以及血漿纖維蛋白原及D-二聚體在評價該疾病嚴重程度中的臨床意義。方法:選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0月期間收治于吉林大學中日聯(lián)誼醫(yī)院呼吸內(nèi)科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72例,診斷依據(j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年修訂版)。這些患者中,男性有39例,女性有33例,其中年齡最小48歲,最大85歲,平均年齡64.90±10.94歲;颊吒鶕(jù)肺功能氣流受限的程度即FEV1占預計值%分組,又分為輕度組患者9例,中度組患者24例,重度組患者26例和極重度組患者13例。入組患者入院前均需排除精神疾病者、或合并有急性栓塞性疾病(肺栓塞、腦血栓、心梗等)、及使凝血系統(tǒng)功能異常的一些全身系統(tǒng)疾病(惡性血液病、腫瘤及嚴重的肝腎功能障礙性疾病)、以及近3個月內(nèi)外傷史、手術史、出血史和近期溶栓及應用抗凝、抗血小板聚集類藥物史。對照組則選取同一時期內(nèi)來我院體檢中心體檢的健康人群70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34例,年齡最小45歲,最大85歲,平均年齡64.79±11.19歲。對所有入組者全部測定清晨空腹血漿纖維蛋白原及D-二聚體水平;實驗組患者入院后需行肺功能及動脈血氣分析檢查。比較兩組血漿纖維蛋白原及D-二聚體水平變化,并比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組患者的血漿纖維蛋白原及D-二聚體在不同肺功能組中的含量變化,分析其與肺功能氣流受限程度的關系,及其與動脈血氣分析中Pa CO2、Pa O2的相關性。結(jié)果: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組患者的血漿纖維蛋白原及D-二聚體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組中按肺功能氣流受限程度分級的輕度組、中度組、重度組、極重度組中的血漿纖維蛋白原及D二聚體的含量隨氣流受限程度的加重而依次升高,不同肺功能組之間兩兩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組患者的血漿纖維蛋白原及D-二聚體水平與動脈血氣分析中Pa CO2呈顯著正相關(r=0.523,0.539,P0.05);兩者與Pa O2則呈顯著負相關(r=-0.649,-0.550,P0.05)。結(jié)論: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存在血液高凝狀態(tài),易于形成病理性血栓。2.血漿纖維蛋白及D-二聚體水平隨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氣流受限程度的加重而升高,對評價疾病的嚴重程度有一定的臨床意義。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血液的高凝狀態(tài)與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有關。
【關鍵詞】:血漿纖維蛋白原 D-二聚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高凝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R563.9
【目錄】:
- 中文摘要4-7
- Abstract7-12
- 縮寫詞中英文對照表12-13
- 第1章 前言13-15
- 第2章 綜述15-32
- 2.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定義及診斷標準15-16
- 2.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危險因素與發(fā)病機制16-18
- 2.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血液高凝狀態(tài)的研究18-21
- 2.4 血漿纖維蛋白原(FIB)、D-二聚體(D-D)測定的臨床意義及其在AECOPD中的應用21-23
- 2.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抗凝治療現(xiàn)狀23-25
- 參考文獻25-32
- 第3章 資料與方法32-35
- 3.1 一般資料32-33
- 3.1.1 入院標準32
- 3.1.2 排除標準32-33
- 3.1.3 試驗分組33
- 3.2 研究方法33-34
- 3.2.1 標本收集33
- 3.2.2 血漿纖維蛋白原、D-二聚體水平測定33
- 3.2.3 肺功能測定33-34
- 3.2.4 動脈血氣分析檢測34
- 3.3 統(tǒng)計學方法34-35
- 第4章 實驗結(jié)果35-41
- 4.1 一般臨床資料比較35-36
- 4.2 AECOPD組與對照組血漿纖維蛋白(FIB)、D-二聚體(D-D)水平比較36-37
- 4.3 AECOPD組不同肺功能組間血漿纖維蛋白、D-二聚體水平比較37-38
- 4.4 AECOPD組血漿纖維蛋白、D-二聚體水平與動脈血氣分析中PaCO_2及PaO_2的關系38-41
- 第5章 討論41-44
- 第6章 結(jié)論44-45
- 參考文獻45-48
- 作者簡介及在校期間科研成果48-49
- 致謝49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聰;常永梅;王鈞;蘇小芬;;D-二聚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篩查中的應用價值[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6年01期
2 孫沛;丁毅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危險因素及發(fā)病機理研究進展[J];海南醫(yī)學;2015年09期
3 吳紅霞;程德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血液高凝狀態(tài)危險因素研究進展[J];臨床薈萃;2015年04期
4 周清;溫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動脈血氣分析與血清D-二聚體、纖維蛋白原及同型半胱氨酸的相關性[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5年01期
5 許衍碩;唐皓;謝亦歡;陳志斌;李凡;葉國輝;;AECOPD患者血清纖維蛋白原、抗凝血酶Ⅲ水平與肺功能的相關性研究[J];熱帶醫(yī)學雜志;2014年05期
6 貴立政;;AECOPD急性加重患者血清CRP、FIB、PA和D-二聚體檢測的臨床意義[J];河北醫(yī)藥;2014年02期
7 平芬;牛占叢;馬國強;韓書芝;蘇力;李萍;;N-乙酰半胱氨酸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氧化應激的影響[J];河北醫(yī)藥;2013年09期
8 李強;;N-乙酰半胱氨酸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進展[J];中外醫(yī)療;2013年07期
9 王翠茹;李玲;韓云霞;蔣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發(fā)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當代醫(yī)學;2011年32期
10 穆長吉;孫曉坤;王豫桐;趙微;許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栓前狀態(tài)抗凝治療的臨床研究[J];中國臨床研究;2010年11期
,本文編號:68716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huxijib/687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