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PAP對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氣分析及血液流變學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2-01-11 16:26
目的:探討雙水平氣道正壓通氣(Bi PAP)對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氣分析及血液流變學的影響。方法:將80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為治療組及對照組,各40例。兩組均給予常規(guī)治療,治療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Bi PAP治療。觀察兩組治療前后血氣指標、血液流變學指標的變化。結果:治療后兩組患者p H、Pa O2、Sa O2水平較治療前升高,Pa CO2水平較治療前降低,治療組改善更明顯(均P <0. 05或P <0. 01);治療后兩組紅細胞比容、纖維蛋白原、D-二聚體、血液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水平較低于同組治療前,且治療組低于對照組(均P <0. 05或P <0. 01)。結論:Bi PAP結合常規(guī)治療能顯著改善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缺氧狀態(tài),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環(huán)。
【文章來源】:現(xiàn)代臨床醫(yī)學. 2020,46(02)
【文章頁數(shù)】:4 頁
【文章目錄】: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3 方法
1.4 觀察指標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前后動脈血氣指標比較
2.2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參數(shù)的變化
3 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年修訂版)[J]. 中國醫(y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 2014(02)
[2]BiPAP對肺心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病人血氣、血液流變學及C反應蛋白的影響[J]. 潘素素,陳瑤. 內蒙古醫(yī)學院學報. 2010(02)
本文編號:3583091
【文章來源】:現(xiàn)代臨床醫(yī)學. 2020,46(02)
【文章頁數(shù)】:4 頁
【文章目錄】: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3 方法
1.4 觀察指標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前后動脈血氣指標比較
2.2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參數(shù)的變化
3 討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年修訂版)[J]. 中國醫(y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 2014(02)
[2]BiPAP對肺心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病人血氣、血液流變學及C反應蛋白的影響[J]. 潘素素,陳瑤. 內蒙古醫(yī)學院學報. 2010(02)
本文編號:35830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huxijib/358309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