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蛋白耦聯(lián)受體30參與子癇前期血管病變的分子機制研究
本文關鍵詞:G-蛋白耦聯(lián)受體30參與子癇前期血管病變的分子機制研究
【摘要】:背景:子癇前期(preeclampsia, PE)與血循環(huán)中的雌激素水平是密切相關的,通常認為雌激素的主要作用是由其經典雌激素受體(estrogen receptors, ERs)介導的;有趣的是,近期發(fā)現(xiàn)新型雌激素受體G-蛋白偶聯(lián)受體30(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30, GPR30)介導雌激素的許多作用,然而GPR30與PE發(fā)病的關系尚不明了。目的:探討胎盤,蛻膜及臍帶組織中新型雌激素受體GPR30的表達及其調控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合成的信號通路,與PE發(fā)病的關系。方法:收集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2012年9月至2014年5月分娩的21例PE和20例正常產婦的胎盤,蛻膜和臍帶組織,用免疫組化法檢測GPR30在胎盤,蛻膜和臍帶組織中的表達。然后以人臍靜脈血管內皮細胞(HUVEC)建立PE細胞模型,以免疫熒光技術和蛋白印跡技術(western blotting)檢測GPR30蛋白的表達情況。以蛋白印跡技術(Western blotting)檢測GPR30、p-eNOS (Ser1177)、p-PI3K(p85)和p-Akt (Ser473)在不同處理組HUVECs中的表達。以流式細胞術檢測凋亡、以體外小管形成實驗檢測管腔成形能力、以遷移實驗檢測遷移能力等。結果:GPR30在PE組胎盤,蛻膜和臍帶組織中表達均較正常組顯著降低(P0.05);而在細胞模型中,經缺氧/復氧(hypoxia/reoxygenation, H/R)處理后,GPR30蛋白的表達顯著降低(P0.05);GPR30抑制劑-G15處理使其凋亡顯著增加(P0.05);而GPR30激動劑-G1能促進其管腔成形和遷移(P0.05),同時,G15能抑制17p-雌二醇(17-estradiol, E2)對其管腔成形和遷移的保護作用(P0.05)。同時H/R處理后,GPR30和p-eNOS (Ser1177)表達較對照組顯著降低(P0.05);GPR30激動劑G1和17-p-雌二醇(17β-estradiol, E2)預處理使各組GPR30、p-PI3K(p85)、p-Akt (Ser473)及p-eNOS(Ser1177)的表達較H/R組均上調(P0.05),而GPR30抑制劑G15又可使上述指標表達明顯下調(P0.05)。結論:GPR30表達下降可能與PE胎盤血管內皮細胞的功能異常相關;GPR30是胎盤NO合成的一個重要調節(jié)因子;PE患者胎盤中,GPR30表達下降可能通過PI3K/Akt通路下調NO合成,從而導致胎盤血管舒縮功能失調。
【關鍵詞】:子癇前期 GPR30 血管內皮 NO
【學位授予單位】:重慶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714.244
【目錄】:
- 英漢縮略語名詞對照5-7
- 中文摘要7-9
- 英文摘要9-12
- 前言12-15
- 第一部分 GPR30在子癇前期胎盤,蛻膜及臍帶組織中的差異表達及其與HUVECs功能的關系15-40
- 1 實驗材料15-22
- 2 實驗方法22-30
- 3 實驗結果30-38
- 4 討論38-39
- 5 小結39-40
- 第二部分 GPR30通過PI3K/Akt信號通路調控HUVECs中NO的合成40-49
- 1 實驗材料40-42
- 2 實驗方法42-44
- 3 實驗結果44-47
- 4 討論47-48
- 5 小結48-49
- 文獻綜述49-54
- 參考文獻54-62
- 致謝62-63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63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永久,由振東;中樞神經系統(tǒng)G-蛋白激活的內向整流型鉀通道[J];國外醫(yī)學(生理、病理科學與臨床分冊);2002年02期
2 徐金玲;趙林雙;;G-蛋白偶聯(lián)受體自身抗體在糖尿病血管并發(fā)癥中的作用研究進展[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3年08期
3 胡向陽,黃曉明,劉乃豐,金輝;高度糖基化終產物對大鼠主動脈平滑肌細胞G-蛋白亞基基因表達的影響[J];東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4年03期
4 孫健;李淑梅;鄭柳穎;雷明明;;FKN影響動脈粥樣硬化信號傳導機制及G-蛋白在其中作用的研究[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7年06期
5 朱瑩,汪俊漢,吳健民,徐濤,張春光;胞內Ca_(2+)和小G-蛋白對人中性粒細胞胞吐的調控作用[J];生理學報;2003年06期
6 賀忠梅 ,左琳 ,李美霞 ,劉慧榮 ,湯嘉寧 ,魏書慶;冠心病患者血清抗G-蛋白偶聯(lián)受體自身抗體的分布特性[J];中國藥物與臨床;2005年08期
7 許琴,魏振宇,俞安清,任偉;G-蛋白對嗎啡舒張血管機制的探討[J];遵義醫(yī)學院學報;1999年03期
8 陳吉球,梁麗凡,陽耀忠;慢性心力衰竭時受體-G-蛋白信號傳導的變化[J];心血管病學進展;1999年06期
9 周子華;G-蛋白偶聯(lián)受體自身抗體與高血壓[J];高血壓雜志;2003年S1期
10 林杰;李潔;曹永孝;秦旭平;;高血壓機體外周動脈G-蛋白偶聯(lián)受體對縮血管物質的反應[J];中華高血壓雜志;2007年0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鄭升;駱天紅;趙萸;顧燕云;羅敏;;G-蛋白偶聯(lián)受體10基因多態(tài)性與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相關性研究[A];全國首屆代謝綜合征的基礎與臨床專題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周麗媛;G-蛋白耦聯(lián)受體30參與子癇前期血管病變的分子機制研究[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9365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936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