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年齡及脈管浸潤對子宮內膜癌預后影響的回顧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8-07 23:30
【摘要】:目的:探討子宮內膜癌復發(fā)的高危因素,并對年齡和脈管浸潤在子宮內膜癌預后因素中的價值進行分析和討論。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吉林大學第一醫(yī)院腫瘤中心治療的138例子宮內膜癌患者,除外未行分期手術和術前行新輔助治療的患者,最終納入108例子宮內膜癌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患者隨訪時間為3~96個月,中位隨訪時間為43個月。使用Kaplan-Meier得出生存曲線及Cox比例風險模型得出PFS、OS的HR(hazard ratios)和95%可信區(qū)間(CI,confidence intervals),探討年齡、BMI、基礎疾病情況、肌層浸潤深度、病理類型、組織學分級、淋巴結轉移、脈管浸潤、術后輔助治療對子宮內膜癌復發(fā)的影響。其他因素與脈管浸潤的關系使用卡方檢驗,對于淋巴結轉移陰性、脈管浸潤陰性、無深肌層浸潤的患者通過年齡分層繼續(xù)進行亞組分析,探討年齡和脈管浸潤在子宮內膜癌預后因素中的價值。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果:1.本研究共納入108例子宮內膜癌患者,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年齡、淋巴結轉移、肌層浸潤、脈管浸潤及術后輔助治療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影響因素(P0.05),對單因素分析有意義的變量應用Cox比例風險模型進行多因素分析。2.應用Cox比例風險模型進行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只有淋巴結轉移(HR=3.77,95%CI:1.38~10.28,P=0.01)、深肌層浸潤(HR=3.69,95%CI:1.37~9.92,P=0.01)、脈管浸潤(HR=3.69,95%CI:1.45~9.40,P=0.006)是子宮內膜癌預后的獨立高危因素。3.年齡60歲(HR=0.87,95%CI:0.33~2.29,P=0.77)不是子宮內膜癌預后的獨立高危因素。結論:1.深肌層浸潤(deep myometrial invasion,DMI)、淋巴結轉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脈管浸潤(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是子宮內膜癌預后的獨立高危因素。2.年齡60歲不是子宮內膜癌預后的獨立高危因素。臨床中沒有其它高危因素存在的情況下,僅有年齡60歲時,可以考慮術后觀察。3.LVSI是復發(fā)(局部復發(fā)和遠處復發(fā))和生存的重要獨立預后因素,無論肌層浸潤程度、病理類型和淋巴結狀態(tài),似乎預示著更差的PFS和OS。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R737.33
【圖文】:

曲線,曲線


LNM-/LVSI-/MI-/60歲分層的PFS曲線

曲線,曲線


淺肌層浸潤LVSI-/LVSI+的PFS曲線

曲線,曲線


深肌層浸潤LVSI-/LVSI+的PFS曲線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云朋;孫振強;趙澤亮;張冉;;神經/脈管浸潤與結直腸癌臨床病理特征及預后的相關分析[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6年11期

2 王文鵬;黃光磊;薛英威;;胃腺癌脈管浸潤的臨床病理特征及預后分析[J];腫瘤學雜志;2015年12期

3 李麗芳;趙志強;馬文婷;;肝外膽管癌神經及脈管浸潤轉移的危險因素分析及干預對策[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年18期

4 高鵬;;乳腺癌脈管浸潤檢測中雙重免疫組化染色的應用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5年16期

5 高彥;仲偉霞;穆殿斌;孫蘭萍;原銀萍;蔡淑萍;王磊;于金明;周庚寅;;胃和結直腸腫瘤脈管浸潤特點及其臨床意義的研究[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07年23期

6 王銀中;張艷萍;韓朝陽;付艷忠;王娟;;早期胃癌淋巴結轉移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17年03期

7 劉磊;黃強;劉臣海;王成;邱陸軍;胡元國;謝放;邵峰;朱成林;;肝外膽管癌神經及脈管浸潤轉移的危險因素[J];腫瘤;2012年05期

8 姜智,劉寶瑞,樊祥山;宮頸小細胞癌組織中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的表達及臨床意義[J];醫(yī)學研究生學報;2005年11期

9 屈園;許春蕾;唐勇;;新疆583例胃癌術后患者預后因素分析[J];新疆醫(yī)科大學學報;2015年01期

10 岳曉靜;牛子儒;侯彩英;姚元慶;;宮頸癌盆腔淋巴結轉移相關因素的分析[J];科學技術與工程;2013年08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李偉;胃癌淋巴結轉移信號傳導通路蛋白表達譜篩選和分析[D];吉林大學;2013年

2 陳嘉瑩;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結及非前哨淋巴結轉移預測模型的建立和驗證[D];復旦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莎莎;年齡及脈管浸潤對子宮內膜癌預后影響的回顧性研究[D];吉林大學;2018年

2 朱云朋;神經/脈管浸潤與結直腸癌的臨床病理特征及預后的關系[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6年

3 郭如琪;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結轉移高危因素分析[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5年

4 陳潔;德爾法淋巴結在甲狀腺乳頭狀癌中的臨床價值[D];皖南醫(yī)學院;2016年

5 屈園;583例胃癌術后患者預后因素分析[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2年

6 鄧新;原發(fā)性肝癌合并門靜脈癌栓高危因素分析[D];重慶醫(yī)科大學;2013年

7 梅林航;早期胃癌淋巴結轉移相關因素的分析[D];浙江大學;2012年

8 劉坤;術前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之比及血小板和淋巴細胞之比和胃癌臨床病理特征和預后分析[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5年

9 劉國棟;早期胃癌淋巴結轉移相關危險因素的研究[D];南昌大學;2016年

10 張洋洋;胃癌脈管浸潤危險因素分析[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278467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278467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10139***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