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系統(tǒng)異常在孕期炎癥刺激致子代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的作用及機制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治業(yè);Ping Meng;Yajun Han;Chuanbin Shen;Bowen Li;Md Abdul Hakim;Xuguang Zhang;Qiumin Lu;Mingqiang Rong;賴仞;;線粒體DNA與LL-37多肽通過形成復合物逃避自噬識別從而促進動脈粥樣硬化[J];科學新聞;2016年01期
2 ;NF-kappaB在動脈粥樣硬化中的作用[J];高血壓雜志;2003年01期
3 黃震華,徐濟民;感染和動脈粥樣硬化[J];心血管病學進展;2001年02期
4 童曉明,孫傳寶;感染與動脈粥樣硬化[J];心血管病學進展;2001年02期
5 楊和平;評《動脈粥樣硬化──基礎與臨床》一書[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1997年01期
6 朱向明,趙振東,柯永勝,黃志力,孫瑞元;茶多酚防治鵪鶉動脈粥樣硬化的實驗研究[J];中藥藥理與臨床;1997年03期
7 武繼彪,黃文興;動脈粥樣硬化的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藥學分冊;1990年05期
8 周傳偉,程蘊琳;細胞粘附因子與動脈粥樣硬化的關系[J];實用老年醫(yī)學;1999年04期
9 周霞,高君;動脈粥樣硬化患者舌側血管的變化[J];心血管康復醫(yī)學雜志;2000年04期
10 韓榜成;OX-LDL的研究進展及在形成動脈粥樣硬化中的作用[J];醫(yī)學綜述;1996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尚慧鋒;錢民章;;MCP-1對人臍靜脈內(nèi)皮細胞株凋亡的影響及機制初探[A];第九屆西南三省一市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8年
2 姜玉玲;蔣麗鑫;;動脈粥樣硬化的免疫細胞和自身抗原的研究進展[A];中華醫(yī)學會第七次全國中青年檢驗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2年
3 楊向東;許莉莉;汪若晨;譚輝;鄧隆;趙昕;賈建國;張國平;鄒云增;葛均波;;ApoE/STAT4雙基因敲除小鼠動脈粥樣硬化易感模型的建立及發(fā)病機制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脂質與脂蛋白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4年
4 關雪;關秀茹;;動脈粥樣硬化的免疫細胞和自身抗原研究進展[A];2012全國臨床微生物與感染免疫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5 李少兵;韓卉;汪淵;徐勝春;;動脈粥樣硬化兔下丘腦弓狀核NPY免疫反應陽性神經(jīng)元的形態(tài)學變化[A];解剖學雜志——中國解剖學會2002年年會文摘匯編[C];2002年
6 王健章;俞峗豐;劉培;羅穎;簡維雄;;動脈粥樣硬化大鼠造模法中大鼠死亡原因探討[A];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診斷專業(yè)委員會第十三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9年
7 劉子華;樊彩云;李鳳林;王躍;鄧新榮;徐燕華;;兔動脈粥樣硬化模型的~(123)I-OxLDL-Ab顯像研究[A];中國核科學技術進展報告(第五卷)——中國核學會201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第6冊(核化工分卷、核化學與放射化學分卷、輻射物理分卷)[C];2017年
8 唐朝克;孫文清;馮大明;易光輝;楊峻浩;劉錄山;王佐;王雙;萬載陽;楊保堂;楊永宗;;動脈粥樣硬化小型豬ABCA1表達的改變[A];湖南省生理科學學會2004年度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4年
9 章義利;周秀云;應斌宇;張懷勤;;大鼠動脈粥樣硬化模型的建立方法[A];2007年浙江省危重病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劉永銘;T淋巴細胞加重動脈粥樣硬化[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3年
2 孫迎基 譯;到底真兇是誰?[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折志剛;BAC介導人Paraoxonase基因簇轉基因鼠系的建立及其對動脈粥樣硬化的影響[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7年
2 李海禹;經(jīng)鼻給予熱休克蛋白60誘導免疫耐受對動脈粥樣硬化的影響及其機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3 劉天行;紅斑狼瘡動脈粥樣硬化小鼠模型建立、發(fā)病機制及羥氯喹干預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6年
4 許長鵬;基于iTRAQ技術炎癥刺激下成骨細胞分化相關蛋白組學分析及藥靶蛋白Elp2功能初步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建敏;人巨細胞病毒感染致動脈粥樣硬化的分子機制的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2 陳瞳;高尿酸血癥致動脈粥樣硬化動物模型的建立及相關分子表達的研究[D];青島大學;2014年
3 漆柳;應用實驗性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家兔模型研究血壓變異性與動脈粥樣硬化關系[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3年
4 盛順良;p22phox在高糖所致的內(nèi)皮細胞凋亡中的作用及機制[D];南華大學;2009年
5 周曉歡;兔牙周炎與動脈粥樣硬化結合模型的建立及分析[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0年
6 賈金爍;兩種動脈粥樣硬化大鼠模型的比較[D];南華大學;2011年
7 李永軍;糖基化終產(chǎn)物對巨噬細胞MMP-9表達與活性的影響及其機制的初步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6年
8 王蓓蓓;TLR2在肺炎衣原體感染誘導血管平滑肌細胞遷移中的作用[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1年
9 王曉花;A類清道夫受體胞漿域結合肽的篩選與功能鑒定[D];南京醫(yī)科大學;2006年
10 倪佳;大鼠慢性牙周炎合并動脈粥樣硬化動物模型的建立及白細胞介素-6和C反應蛋白表達分析[D];新疆醫(yī)科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72511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2725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