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代謝中關鍵酶果糖雙磷酸酶-1與卵巢癌化療敏感性關系的研究
本文選題:果糖雙磷酸酶- + 卵巢癌; 參考:《中國癌癥雜志》2017年05期
【摘要】:背景與目的:上皮性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統(tǒng)惡性腫瘤中死亡率最高的腫瘤;熎陂g耐藥的產(chǎn)生是卵巢癌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果糖雙磷酸酶-1(fructose-1,6-bisphosphatase,FBP1)是糖代謝過程中的關鍵酶。FBP1用于催化1,6-二磷酸果糖水解為6-磷酸果糖和磷酸鹽,從而抑制細胞的糖酵解。該研究旨在探討FBP1與卵巢癌化療敏感性關系。方法:采用免疫組織化學方法檢測209例卵巢癌患者標本中FBP1蛋白的表達水平及其與卵巢癌患者化療敏感性的關系。結(jié)果:在209例卵巢癌組織中,FBP1的陽性表達率為49.3%(103/209),FBP1表達陽性組患者生存期長于陰性組,二者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42.6個月vs 62.1個月,P=0.003),并且FBP1表達與化療敏感性相關(P=0.007)。結(jié)論:糖代謝中關鍵酶基因FBP1的表達可能與卵巢癌對化療的敏感性有關,可作為化療敏感性及預后判斷的重要指標。
[Abstract]:Background & objective: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is one of the most fatal tumors in fe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Drug resistance during chemotherapy is the main cause of high mortality of ovarian cancer. Fructose-1) is a key enzyme in the process of glucose metabolism. FBP1 is used to catalyze the hydrolysis of fructose-6-bisphosphatase1 to fructose 6-phosphate and phosphate in order to inhibit the glycolysis of cell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BP1 and chemosensitivity of ovarian cancer. Methods: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FBP1 protei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chemosensitivity in 209 patients with ovarian cancer. Results: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 of FBP1 in 209 cases of ovarian cancer was 49.3%, and the survival time of patients with positive expression of FBP1 was 103 / 209.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42.6 months vs 62.1 months, P < 0.001), and the expression of FBP1 was related to chemosensitivity (P 0.007). 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 of key enzyme gene FBP1 in glucose metabolism may be related to the sensitivity of ovarian cancer to chemotherapy and can be used as an important index to judge the chemosensitivity and prognosis of ovarian cancer.
【作者單位】: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婦瘤科 復旦大學上海醫(yī)學院腫瘤學系;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腫瘤研究所 復旦大學上海醫(yī)學院腫瘤學系;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NSFC1212)
【分類號】:R737.3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楊念念;嚴亞瓊;龔潔;張思維;鄭榮壽;陳萬青;;中國2003~2007年卵巢癌發(fā)病與死亡分析[J];中國腫瘤;2012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梁俊青;李碧麗;蘇秀蘭;;熒光定量RT-PCR技術在評估腫瘤化療敏感性中的應用進展[J];內(nèi)蒙古醫(yī)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2 馮玉鈺;寧連勝;馮玉梅;;二氫嘧啶脫氫酶與腫瘤化療敏感性及預后的關系[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06年12期
3 黃東海;葛林虎;范夢穎;邱源;邵文龍;徐鑫;;人端粒酶逆轉(zhuǎn)錄酶預測肺癌化療敏感性的體外研究[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2年09期
4 姚向陽,何三虎,王世英;免疫抑制鼠腎包膜下法檢測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聯(lián)合化療敏感性的實驗研究[J];西安醫(yī)科大學學報(中文版);1998年01期
5 喻衛(wèi)紅;王靜;王曉彬;李英輝;張燁;王玉名;田雪;;惡性腫瘤患者化療敏感性篩選的臨床意義[J];臨床腫瘤學雜志;2013年09期
6 郭英輝;影響胃癌化療敏感性的因素[J];日本醫(yī)學介紹;1990年06期
7 傅文凡;趙健;;SELDI-TOF-MS技術在預測腫瘤化療敏感性中的應用[J];醫(yī)學綜述;2010年03期
8 邢海杰;曾宗淵;郭朱明;楊安奎;李浩;;差異表達基因譜預測下咽鱗癌化療敏感性的臨床研究[J];蘇州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9年04期
9 唐偉,徐弘,真船健一;基因與化療敏感性研究[J];國外醫(yī)學(腫瘤學分冊);1999年06期
10 盧紹平,董玉寧,戚和鈴,樊安銀,陳建超,任光國;抗腫瘤藥物敏感試驗預測腫瘤化療敏感性的實驗研究和臨床應用初步觀察[J];冶金醫(yī)藥情報;1990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高長明;;基因多態(tài)性與癌癥化療敏感性關系的研究進展[A];腫瘤藥物及腫瘤傳統(tǒng)醫(yī)學治療研究[C];2005年
2 劉寶輝;陳謙學;冀保衛(wèi);吳立權;田道鋒;;骨形成發(fā)生蛋白4與腦膠質(zhì)瘤化療敏感性之間的關系[A];2011中華醫(yī)學會神經(jīng)外科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3 姜圣亮;譚江平;郝杰民;葉世會;;MTT法檢測腫瘤細胞化療敏感性方法學探討[A];2000全國腫瘤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0年
4 宋少莉;劉建軍;王兆海;萬良榮;吳書其;黃鋼;;~(18)F-FDG PET/CT作為化療敏感性在體監(jiān)測手段的實驗研究?[A];第四屆全國中青年核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5 劉鵬;蘇丹;王磊;張毅敏;鄧清華;倪玲玲;朱遠;胡巧英;馬勝林;;XRCC3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與肺癌放化療敏感性的相關性研究[A];2007年浙江省放射腫瘤治療學學術年會暨腫瘤放射治療規(guī)范和新進展學習班論文匯編[C];2007年
6 王峰;樊青霞;;沉默Stathmin的表達對食管鱗癌紫杉醇化療敏感性的影響[A];中國腫瘤內(nèi)科進展 中國腫瘤醫(yī)師教育(2014)[C];2014年
7 陳燕;向陽;馬妍;林晨;;腺病毒攜帶PUMA基因增加耐藥絨癌化療敏感性的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一屆全球華人婦產(chǎn)科學術大會暨第三次全國婦產(chǎn)科中青年醫(yī)師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8 王琦;高建華;何志娟;鄭建華;;S100p基因致卵巢癌化療敏感性增高的體外驗證[A];東北三省第四屆婦產(chǎn)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9 劉佳;符爽;楊敏;郭艷;孫開來;富偉能;;BAX對Hep2細胞系的凋亡及化療敏感性的影響[A];東北三省及內(nèi)蒙古地區(qū)遺傳學研究進展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9年
10 劉佳;郭艷;孫開來;富偉能;;BAX對Hep2細胞系的凋亡及化療敏感性的影響[A];第八次全國醫(yī)學遺傳學學術會議(中華醫(yī)學會2009年醫(yī)學遺傳學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直門醫(yī)院血液腫瘤科副主任 侯麗;難治性白血病中藥可提高化療敏感性[N];健康報;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周洪浩;Smad3通過抑制AKT磷酸化增加肝癌細胞對順鉑的化療敏感性[D];華中科技大學;2016年
2 趙丹;ATP-TCA和耐藥基因檢測聯(lián)合預測原發(fā)性卵巢癌臨床化療敏感性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0年
3 郝萍;ERCC1、p53的表達與晚期NSCLC患者含鉑方案化療敏感性的關系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9年
4 郅克謙;nm23-H1提高順鉑化療敏感性的實驗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5 劉娜;MiR-200a調(diào)控卵巢上皮癌化療敏感性、增殖及CSCs的作用及其機制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4年
6 王喜;基于代謝組學的胃癌化療敏感性和毒性預測[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8年
7 譚平清;EphA2調(diào)控鼻咽癌紫杉醇化療敏感性及其分子機制的實驗研究[D];中南大學;2012年
8 吳立權;BMP4調(diào)控人腦膠質(zhì)瘤耐藥細胞化療敏感性的作用及機制研究[D];武漢大學;2013年
9 龔偉達;miR-196a2 rs11614913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在胃癌遺傳易感性、預后以及化療敏感性中的作用探討[D];蘇州大學;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鄧成輝;GSTP1 Ile105Val(A/G)多態(tài)性與進展期胃癌鉑類藥物化療敏感性的Meta分析[D];蘭州大學;2015年
2 宋曉平;慢病毒介導的HER2-shRNA對卵巢癌SKOV3細胞化療敏感性的體內(nèi)外研究[D];蘇州大學;2015年
3 梁強;EZH2參與調(diào)控膠質(zhì)母細胞瘤對替莫唑胺化療敏感性的機理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5年
4 李聰;直腸癌新輔助放化療敏感性相關基因的篩查、驗證及應用[D];復旦大學;2014年
5 劉維;GSTP1、RRM1基因多態(tài)性與晚期NSCLC患者GP方案化療敏感性關系的研究[D];南華大學;2015年
6 張大凱;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對食管鱗癌放化療敏感性及預后的影響及其機制的研究[D];濟南大學;2015年
7 郭文莉;曲古霉素A對結(jié)直腸癌Lovo細胞株5-氟尿嘧啶化療敏感性的影響及可能機制的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6年
8 王世超;干擾EGFR對胃癌AGS細胞腫瘤生物學行為及化療敏感性的影響[D];鄭州大學;2016年
9 趙倩;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血清miR-23a表達與放化療敏感性相關研究[D];濟南大學;2016年
10 施棟良;BTBD10對人腦膠質(zhì)瘤替莫唑胺化療敏感性的影響及機制探討[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197461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1974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