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復發(fā)性流產的病因分析及易栓癥標志物抗凝血酶-Ⅲ、蛋白C、蛋白S與不明原因復發(fā)性流產的相關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3-27 16:38
本文選題:復發(fā)性流產 切入點:病因分析 出處:《安徽醫(yī)科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摘要】:第一部分早期復發(fā)性流產的病因分析目的 分析早期復發(fā)性流產的病因構成情況、掌握早期復發(fā)性流產患者的病因分布特點,為復發(fā)性流產患者的病因排查及治療提供理論依據。方法 本研究通過收集在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間就診于安徽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生殖門診的406例早期復發(fā)性流產患者的詳細資料,內容包括:患者年齡、流產孕周以及流產的次數、職業(yè)、家族遺傳病史以及各項病因的檢查結果,對這些資料進行統計,分析早期復發(fā)性流產患者的年齡分布及流產次數分布,計算各病因在早期復發(fā)性流產中的構成比,并根據流產次數不同分組,比較各病因在不同流產次數組中的構成比是否有差異。結果 1.406例早期復發(fā)性流產患者中流產次數最少2次,最多6次;年齡最小患者21歲,最大患者43歲,平均年齡30.44±4.51歲。2.406例早期復發(fā)性流產患者的病因構成情況:不明原因213例,占52.46%;已知原因共193例,占47.54%:其中單因素有177例,占43.60%;多因素有16例,占3.94%。已知原因患者中自身免疫異常共63例,占15.52%、染色體異常共56例,占13.79%、內分泌異常共45例,占11.08%、生殖系統解剖結構異常共30例,占7.39%、男性精液異常共13例,占3.20%。3.將406例早期復發(fā)性流產患者根據流產次數不同分為兩組:流產2次組213例;流產≥3次組193例,通過χ2檢驗比較各病因在兩組中的構成比是否有差異,結果顯示僅解剖異常因素在流產≥3次組中的構成比高于流產2次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3.69,P0.001),其余病因在兩組中構成比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1.育齡期女性在任何年齡段都可能發(fā)生早期復發(fā)性流產,本研究中復發(fā)性流產患者的平均年齡是30.44±4.51歲。2.自身免疫異常、夫妻染色體異常、內分泌異常、生殖系統解剖異常、男性精液異常是早期復發(fā)性流產的主要致病因素,且有些患者同時存在多因素異常致病的情況,此外仍有50%以上的復發(fā)性流產患者致病原因不明。3.女性生殖道解剖異常引起的早期復發(fā)性流產,在流產次數≥3次的患者病因構成中所占比例較高,可能是因為宮腔粘連是復發(fā)性流產患者解剖異常的首要因素,而且宮腔粘連所致的復發(fā)性流產(特別是重度宮腔粘連),診治后效果不理想,妊娠后很可能造成再次流產。第二部分易栓癥標志物抗凝血酶-Ⅲ、蛋白C、蛋白S與不明原因復發(fā)性流產的相關性研究目的 檢測不明原因復發(fā)性流產患者的血漿中易栓癥標志物抗凝血酶-Ⅲ、蛋白C、蛋白S的活性情況及缺陷發(fā)生率,探討這三種易栓癥標志物與不明原因復發(fā)性流產的關系。。方法 本課題采用病例-對照法進行研究。在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間就診于安徽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生殖門診的406例早期復發(fā)性流產患者中,嚴格按照不明原因復發(fā)性流產的診斷標準,篩查出不明原因復發(fā)性流產患者132例作為病例組,并收集162例有正常生育史且無流產史的健康婦女作為對照組。采用發(fā)色底物法測定兩組女性的抗凝血酶-Ⅲ、蛋白C活性,采用凝固法測定蛋白S活性,比較兩組間血漿抗凝血酶-Ⅲ、蛋白C、蛋白S的活性,及兩組間抗凝血酶-Ⅲ、蛋白C、蛋白S缺陷的發(fā)生率。結果 1.病例組與對照組抗凝血酶-Ⅲ、蛋白C、蛋白S活性的比較:2組間抗凝血酶-Ⅲ活性、蛋白C活性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病例組的蛋白S活性均值(83.67±17.18)低于對照組(90.24±13.4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以ROC曲線方法判斷易栓癥引起不明原因復發(fā)性流產發(fā)生時抗凝血酶-Ⅲ、蛋白C、蛋白S活性的最佳臨界值,僅蛋白S的指標有篩查意義(P0.05),提示以蛋白S活性判斷不明原因復發(fā)性流產患者是否存在血栓前狀態(tài)的最佳篩查界值為74%,其曲線下面積為0.612(P=0.001),其靈敏度為94.4%,特異度為28.0%。3.抗凝血酶-Ⅲ、蛋白C、蛋白S缺陷的發(fā)生率在病例組中分別為8.33%,2.27%,23.48%;在對照組中分別為1.85%,1.23%,2.47%。病例組抗凝血酶-Ⅲ缺陷、蛋白S缺陷發(fā)生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病例組蛋白C缺陷發(fā)生率高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1蛋白S活性降低與不明因復發(fā)性流產有關。2蛋白S活性可以作為易栓癥引起的復發(fā)性流產的篩查指標。3不明原因復發(fā)性流產的發(fā)生與抗凝血酶-Ⅲ缺陷及蛋白S缺陷密切相關。
[Abstract]:In the first part , the etiology of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was analyzed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early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and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 Conclusion 1 . The age of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is 30.44 鹵 4.51 years old . Conclusion 1 . The age of recurrent abortion is 30.44 鹵 4.51 years old . Methods The activity of anti - thrombin - 鈪,
本文編號:16723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167233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