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C-Ag在宮頸癌新輔助化療前后的改變及臨床意義
本文關鍵詞: SCC-Ag 宮頸鱗狀上皮細胞癌 新輔助化療 出處:《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15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目的觀察SCC-Ag在宮頸鱗癌新輔助化療(neo-adjuvant chemtherapy,NACT)前后的表達變化,探討SCC-Ag與宮頸鱗癌NACT之間的相關性及臨床價值。方法采用化學發(fā)光法檢測NACT宮頸鱗癌患者中不同階段SCC-Ag的表達水平,探討SCC-Ag與宮頸鱗癌NACT后患者近期療效、治療方案及手術時機選擇、臨床病理特征及預后的關系。結果宮頸鱗癌患者治療前血清SCC-Ag水平與臨床分期、局部病灶大小和有無淋巴結轉移呈正相關,與年齡無關;SCC-Ag表達在NACT后明顯降低,臨床有效和無效病例中SCC-Ag的表達有差異。結論 SCC-Ag表達水平變化與NACT療效顯著相關,可作為宮頸鱗癌分期、療效判斷、治療方案及手術時機選擇和預后判斷的參考指標。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xpression of SCC-Ag before and afte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eutic therapy (NACTT) in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 and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CC-Ag and NACT in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 and its clinical value. Methods the expression of SCC-Ag in different stages of NACT was detected by chemiluminescence assay.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C-Ag and the short-term curative effect, treatment scheme, operation timing,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fter NACT. Results Serum SCC-Ag levels and clinical stages were determined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local lesion size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but no correlation between age and age. The expression of SCC-Ag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fter NAC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expression of SCC-Ag between effective and ineffective cases. Conclusion the change of SCC-Ag expression level i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curative effect of NACT. It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index for 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taging, curative effect judgment, treatment plan, operation timing and prognosis.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總醫(yī)院婦產科;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總醫(yī)院醫(yī)學影像科;
【分類號】:R737.3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鄒冬玲;周琦;王冬;;血清SCC-Ag與宮頸鱗癌生物學行為關系分析[J];重慶醫(yī)學;2011年29期
2 朱鴻;王旭;徐裕海;范存琳;王楠;;應用ROC曲線分析SCC-Ag在宮頸鱗癌中的臨床價值[J];大連醫(yī)科大學學報;2009年02期
3 李衛(wèi)鵬;張蕾蕾;;鱗狀細胞癌抗原研究進展(文獻綜述)[J];放射免疫學雜志;2010年01期
4 趙欣;邵淑麗;;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與宮頸鱗癌[J];國外醫(yī)學(婦產科學分冊);2007年01期
5 王芙霞;葉元;;宮頸癌新輔助化療的臨床評價[J];醫(yī)學綜述;2011年1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菲;高艷紅;田亞平;董振南;;鱗癌相關抗原升高在良惡性疾病中的輔助診斷價值[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09年06期
2 周揚;高靜;賈興旺;向榮;田亞平;;鱗癌相關抗原在鱗癌及相關良性疾病中的臨床意義[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0年03期
3 陳俊;樓躍民;;血清SCC增高與上呼吸道感染的關系探討[J];放射免疫學雜志;2010年06期
4 王承縉;張月香;李秋麗;;血清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對子宮頸癌及CINⅢ的診斷價值[J];國際婦產科學雜志;2013年03期
5 唐紅輝;;鱗癌患者血清SCC-Ag水平及其臨床意義[J];放射免疫學雜志;2013年04期
6 陸云;李鼎;劉興黨;;血清鱗狀細胞癌抗原檢測假陽性的結果分析[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13年05期
7 陳曦;吳泳樺;楊梅;;血清CYFRA21-1、TPS、CA125和CEA在宮頸癌患者血清中表達的變化[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4年07期
8 白雪蓮;武云;;中晚期宮頸癌放化療臨床療效評價方法的研究進展[J];癌癥進展;2015年03期
9 王東紅;孫麗君;肖雁冰;劉毅;王攀;張振東;陳大勇;;血清SCCAg及CA125在診斷宮頸鱗癌及評價預后中作用的研究[J];現(xiàn)代婦產科進展;2011年11期
10 楊冰;張潔清;李力;葉元;陽志軍;尹茳平;王曉謙;;宮頸鱗癌中鱗狀細胞癌抗原的相關作用探討[J];中國婦幼保健;2012年05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柯曉慧;胡芝;孫杭臨;;血清SCCAg在宮頸癌診療中的意義[J];臨床醫(yī)學;2006年05期
2 孫曉梅;溫宏武;廖秦平;;新輔助化療在宮頸癌治療中的應用及療效觀察[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08年03期
3 任亞娟;糜若然;;宮頸癌新輔助化療臨床應用及預后影響因素[J];國外醫(yī)學(婦產科學分冊);2007年06期
4 余江濤;鄭飛云;林亞;楊孝軍;帥茨霞;;動脈介入新輔助化療治療巨塊型宮頸癌60例[J];腫瘤學雜志;2008年09期
5 高維嬌;張蓉;吳令英;張凱;孫陽春;;204例宮頸鱗癌中鱗癌相關抗原與臨床病理參數(shù)關系分析[J];腫瘤學雜志;2008年09期
6 章杰捷;陳魯;羊正炎;;血清SCC-Ag對宮頸上皮內瘤變和早期宮頸癌的臨床意義[J];腫瘤學雜志;2009年11期
7 李美琴;黃玲莎;;血清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與宮頸癌研究進展[J];醫(yī)學研究雜志;2008年01期
8 黃裕;周琦;王冬;;宮頸鱗癌患者隨訪檢測HPV-DNA及SCCAg的臨床意義[J];醫(yī)學研究雜志;2009年12期
9 徐鳳梅;王敏;;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組織中COX-2 mRNA的表達及臨床意義[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09年17期
10 羅兵,李誠信;化學療法在宮頸癌治療中的地位[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1年07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熊艷,陳惠禎,劉少揚;上皮鈣粘附素在宮頸鱗癌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J];腫瘤防治研究;2001年02期
2 張麗穎,李福琴,艾麗敏,王雪清,王勁紅;β-連環(huán)素與上皮型鈣粘蛋白在宮頸鱗癌中的表達及意義[J];哈爾濱醫(yī)科大學學報;2003年06期
3 胡蓉,李國富;組織蛋白酶在宮頸鱗癌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J];寧夏醫(yī)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4 王天成,王慧芬,溫蘭英,付紅亞,張桂芬,齊瑞玲;Ⅱ_b期宮頸鱗癌化療后手術時機的選擇[J];腫瘤研究與臨床;2005年01期
5 郭延榮;劉合芳;趙丹梅;陳雪昭;;腎上腺髓質素和粘著斑激酶在宮頸鱗癌中的表達[J];中國婦幼保健;2008年34期
6 孔雙燕;;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檢測在宮頸鱗癌中的臨床意義[J];浙江實用醫(yī)學;2009年01期
7 馬海霞;王全紅;王躍華;;宮頸鱗癌和食管鱗癌共同相關的抑癌基因的研究[J];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09年03期
8 嚴鳴;張彥娜;何潔華;孫學明;孫晉瑞;;淋巴脈管間隙浸潤對早期宮頸鱗癌預后的影響[J];癌癥;2010年04期
9 吳丹;李柱南;許穎;王麗華;丁李;吳佳浩;黃勇;;組織蛋白酶B在宮頸鱗癌中表達及意義[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10年06期
10 邱曉菲;張師前;馬曉晉;;宮頸鱗癌細胞蛋白質組的分析[J];山東醫(yī)藥;2011年1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華偉;王波;張向寧;孫平;林偉;;宮頸鱗癌與腺癌生物學行為的回顧性對比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九次全國婦科腫瘤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2 張帝開;狄娜;秦君璞;;宮頸鱗癌與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的相關性研究[A];中華醫(yī)學會第一次全國女性生殖道感染研究進展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8年
3 于浩;張琳琳;杜雪蓮;盛修貴;;低危早期宮頸鱗癌患者術后輔助治療方式的臨床研究[A];中國抗癌協(xié)會婦科腫瘤專業(yè)委員會第十一屆全國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4 劉石萍;楊佳欣;沈鏗;張福泉;;宮頸鱗癌同步放化療后未控或1年內復發(fā)30例臨床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婦產科學術會議婦科腫瘤會場(婦科腫瘤學組、婦科病理學組)論文匯編[C];2012年
5 朱鴻;王旭;徐裕海;范存琳;王楠;;應用ROC曲線分析SCC-Ag在宮頸鱗癌中的臨床價值[A];中華醫(yī)學會第八次全國檢驗醫(yī)學學術會議暨中華醫(yī)學會檢驗分會成立30周年慶典大會資料匯編[C];2009年
6 高琨;;宮頸鱗癌骨骼肌和皮下轉移一例報告及文獻復習[A];中華醫(yī)學會第九次全國婦科腫瘤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7 萬磊;李隆玉;曾四元;吳少勇;安云婷;吳云燕;王藝;;宮頸鱗癌臨床分期和淋巴結轉移高危因素分析[A];首屆浙贛兩省腫瘤研究交流會論文匯編[C];2012年
8 高琨;;宮頸鱗癌骨骼肌和皮下轉移一例報告及文獻復習[A];中華醫(yī)學會第九次全國婦科腫瘤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9 高寒;;PDCD4和MMP-14在宮頸鱗癌中的表達及其生物學意義[A];中國病理生理學會第九屆全國代表大會及學術會議論文摘要[C];2010年
10 韋昕芳;石紅;;宮頸鱗癌患者血清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的檢測及臨床意義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婦產科學術會議婦科腫瘤會場(婦科腫瘤學組、婦科病理學組)論文匯編[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數(shù)字說話[N];中國保險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王魯文;宮頸鱗狀細胞癌發(fā)病和生存因素分析及其與食管鱗狀細胞癌遺傳易感性對比研究[D];鄭州大學;2015年
2 張建平;早期宮頸鱗癌淋巴結轉移機理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3 郭朋;基于RNA-seq技術的宮頸鱗癌轉錄組學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5年
4 成榮杰;MIF與CD74在宮頸鱗癌的表達及生物學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5 王元鶴;MicroRNA Let-7、miR-127-5p及miR-218在宮頸鱗癌組織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的探討[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8年
6 劉志強;Maspin在宮頸鱗癌中的表達及其與腫瘤微淋巴管形成的相關性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7 陳怡然;MicroRNA-181a靶向PRKCD調節(jié)子宮頸鱗癌化療抵抗性的機制研究[D];復旦大學;2013年
8 吳丹;EphA2及其配體EphrinA1在宮頸鱗癌中的表達及EphA2表達的體外抑制研究[D];鄭州大學;2004年
9 沈谷群;宮頸鱗癌及其癌前病變高危因素、P450arom、ER-β及CYP1A1基因多態(tài)性的研究[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許冰;微小染色體維持蛋白2、7在宮頸鱗癌及宮頸上皮內瘤變中的表達與意義[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1年
2 張雯婷;胸苷磷酸化酶、粘著斑激酶及葡萄糖轉運蛋白-1在宮頸鱗癌的表達及臨床意義[D];福建醫(yī)科大學;2007年
3 李博;子宮頸上皮內瘤變及鱗癌組織中骨橋蛋白表達意義的研究[D];遼寧醫(yī)學院;2012年
4 吳海燕;E-鈣粘蛋白與細胞周期素E在宮頸鱗癌中的表達及相關性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5 朱諾;HIF-1α、CAIX蛋白在宮頸病變中表達及其意義的研究[D];蚌埠醫(yī)學院;2011年
6 趙碩;子宮頸鱗癌中NF-κB與VEGF的表達及其意義[D];遼寧醫(yī)學院;2012年
7 韋昕芳;宮頸鱗癌患者血清鱗狀上皮細胞癌抗原的檢測及其臨床意義[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2年
8 馬少飛;NDRG1基因在宮頸鱗癌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的表達及意義[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9 古力加汗·艾爾肯;49例宮頸鱗癌患者組織中HIF-1α和VEGF的表達及在放療中的意義[D];新疆醫(yī)科大學;2008年
10 張沛;宮頸鱗癌中c-Met蛋白表達與細胞增殖的相關性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5277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1527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