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生殖技術母兒預后的研究進展
本文關鍵詞:輔助生殖技術母兒預后的研究進展
更多相關文章: 輔助生殖技術 胚胎凍融技術 embryo fertilization 母兒預后 單精子注射 胚胎移植 sperm 卵裂期 早產率
【摘要】:正自1978年英國第一個試管嬰兒誕生起,目前全球已有近500萬的輔助生殖技術兒出生,而在發(fā)達國家如美國進行輔助生殖技術的概率達到了2 361/1 000 000~([1])。輔助生殖技術(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是指采用醫(yī)療輔助手段使不孕夫婦妊娠的技術,包括宮內受精、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及在IVF基礎上衍生的胚胎凍融技術(cryopreserved embryo)、胞漿內單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atic sperm injection,ICSI)等各種先進技術。隨著各種ART
【作者單位】: 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yī)院;
【分類號】:R714.8
【正文快照】: Advancements in Pregnant and Offspring’s Outcomes of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Li Qiuyue,Hua Ziyu(Children’s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14,China)自1978年英國第一個試管嬰兒誕生起,目前全球已有近500萬的輔助生殖技術兒出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朱亮;杜建新;;輔助生殖技術的預后[J];中國優(yōu)生與遺傳雜志;2006年10期
2 王一飛;;對輔助生殖技術的幾點思考[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6年12期
3 宿凌云;李云秀;馬艷萍;章曉梅;;輔助生殖技術后宮內宮外同時妊娠15例臨床分析[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07年09期
4 ;輔助生殖技術新信息[J];中國優(yōu)生與遺傳雜志;2008年07期
5 ;全球每年有20多萬嬰兒因輔助生殖技術而誕生[J];醫(yī)學研究雜志;2009年06期
6 杜珍媛;;倫理框架下輔助生殖技術的法律構建[J];中國醫(yī)學倫理學;2009年05期
7 武健;;輔助生殖技術可能帶來的相關刑事法律問題研究[J];中國衛(wèi)生法制;2010年03期
8 周燦權;黃孫興;;淺析我國輔助生殖技術發(fā)展中的幾個問題[J];廣東醫(yī)學;2010年19期
9 張彩霞;王丹丹;覃瑤琴;;輔助生殖技術健康教育中溝通的作用[J];中國婦幼保健;2011年15期
10 ;簡單安全的輔助生殖技術講習班[J];生殖與避孕;2012年0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雅峰;;輔助生殖技術中男科醫(yī)生的職責[A];中華醫(yī)學會生殖醫(yī)學分會人類精子庫管理學組第三屆年會全國男性生殖醫(yī)學和精子庫管理新進展第四次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2年
2 金哲;徐翠;;中醫(yī)藥在輔助生殖技術中的應用概況[A];全國第八次中醫(yī)婦科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8年
3 戴繼燦;;男性不育的輔助生殖技術處理:潛在風險與思考[A];第七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男科學術會議及全國中西醫(yī)結合男科提高班論文匯編及講義[C];2011年
4 鐘影;;男性輔助生殖技術的進展[A];第一屆全國不孕不育與生殖健康高級論壇(成都)論文集[C];2006年
5 鄧波;章曉梅;;輔助生殖技術的管理問題[A];第一屆中華醫(yī)學會生殖醫(yī)學分會、中國動物學會生殖生物學分會聯(lián)合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6 黃荷鳳;;輔助生殖技術的生殖遺傳安全性[A];2011年浙江省婦產科學學術年會暨“婦產科常見疾病的臨床研究新進展”學習班論文匯編[C];2011年
7 張松英;;輔助生殖技術并發(fā)癥的手術處理[A];2011中國婦產科學術會議暨浙江省計劃生育與生殖醫(yī)學學術年會暨生殖健康講習班論文匯編[C];2011年
8 閔麗華;張小建;呂群;白萍;李曉霞;;內容分析法在輔助生殖技術患者用藥安全管理中的應用[A];全國婦產科新技術、新理論進展研討會、全國助產專業(yè)護士培訓班論文匯編[C];2011年
9 王春利;李曉霞;張潔;邵小光;;睪酮在輔助生殖技術中的研究進展[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婦產科學術會議婦科內分泌會場(婦科內分泌學組、絕經學組、計劃生育學組)論文匯編[C];2012年
10 劉春蓮;徐仙;姜銀芝;哈靈俠;趙君利;胡蓉;李永麗;;輔助生殖技術流產因素的研究[A];2012第二屆寧夏生殖醫(yī)學學術年會暨國家級繼續(xù)教育項目資料匯編[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劉建國;補腎調周法在輔助生殖技術中的作用及臨床干預研究[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0年
2 杭馥;輔助生殖技術的安全性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3 殷莉;輔助生殖技術子代安全性評估[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4 鄭英明;輔助生殖技術對子代基因組穩(wěn)定性的影響及其相關機制研究[D];浙江大學;2014年
5 樂芳;輔助生殖技術對小鼠生長發(fā)育和血脂代謝的影響及其機制研究[D];浙江大學;2013年
6 倪運萍;輔助生殖技術子代染色體11p15.5區(qū)印記控制區(qū)甲基化狀態(tài)的研究[D];南方醫(yī)科大學;2010年
7 楊慧軍;輔助生殖技術中受精障礙的預測及補救[D];山東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宋陽陽;輔助生殖技術之倫理反思[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2 倪水雄;輔助生殖技術與生育文化[D];廣西師范大學;2008年
3 劉天戟;輔助生殖技術相關問題調查分析[D];吉林大學;2011年
4 趙怡璇;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監(jiān)測卵巢及子宮動脈血流在輔助生殖技術中的應用[D];吉林大學;2004年
5 劉一琳;接受輔助生殖技術治療的不孕女性的心理特點及相關因素分析[D];中南大學;2008年
6 耿瑤;輔助生殖技術后妊娠并發(fā)癥及分娩結局的回顧性分析[D];中南大學;2008年
7 佟玉;低劑量阿司匹林在輔助生殖技術中不同時期的應用研究[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1年
8 周蘋;輔助生殖技術治療后多胎妊娠發(fā)生的危險因素及其妊娠結局的追蹤分析[D];大連醫(yī)科大學;2004年
9 郭正剛;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管理對策研究[D];南昌大學;2011年
10 熊夏思;輔助生殖技術對PWS/AS印記調控區(qū)SNRPN基因甲基化狀態(tài)的影響[D];南方醫(yī)科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21900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1219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