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中血小板CD41和CD61水平變化的臨床意義
發(fā)布時間:2021-11-05 10:17
目的:探討川崎。↘awasaki disease. KD)患兒急性期及恢復期全血血小板CD41和CD61含量變化的臨床意義。方法:將2009年1月—2009年12月在山西省兒童醫(yī)院收治的25例川崎病患兒,分為治療前(急性期)和治療后(恢復期),對照組為16例體檢正常兒童。用流式細胞儀檢測血小板CD41、CD61的表達水平。用超聲心電圖觀察KD患兒心臟冠狀動脈的變化并將其分為冠狀動脈損傷(CAL)組和非冠狀動脈損傷(NCAL)組。結果:KD患兒急性期、恢復期的CD41和CD61與對照組分別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KD急性期CD41表達水平與恢復期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KD急性期CD61表達水平與恢復期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5例患兒中合并冠狀動脈組CD41與未合并冠狀動脈組CD41表達水平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CD61表達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血小板CD41和CD61的表達水平對判斷KD的早期診斷及血管病變有重要臨床價值。
【文章來源】:山西醫(yī)科大學山西省
【文章頁數(shù)】:2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與方法
結果與分析
討論
結論
參考文獻
綜述
參考文獻
個人簡歷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血小板及其調控因子在幼兔免疫性血管炎中的動態(tài)變化[J]. 田鑫,賀湘玲,方亦兵,鄒潤英. 中國當代兒科雜志. 2009(10)
[2]川崎病病因及發(fā)病機制研究進展[J]. 張曉立,楊作成. 醫(yī)學臨床研究. 2009 (09)
[3]血清可溶性CD40配體在免疫性血管炎家兔中的變化及藥物治療的效果[J]. 周敏,李曉輝,李曉靜,徐鳴,徐酉華,楊默. 實用兒科臨床雜志. 2009(09)
[4]川崎病分子生物學研究進展[J]. 劉薇. 醫(yī)學綜述. 2008(23)
[5]川崎病血液流變學變化與冠狀動脈損害的關系[J]. 舒瓊璋,楊武英. 實用醫(yī)技雜志. 2007(06)
[6]川崎病病因和發(fā)病機制研究進展[J]. 杜忠東. 中國實用兒科雜志. 2006(10)
[7]TPO、TSP-1和TGF-β1在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兒骨髓表達的改變及其意義[J]. 白松婷,袁志喜,趙曉明,鄒湘,盛光耀. 中國小兒血液與腫瘤雜志. 2006(04)
[8]上海地區(qū)1998-2002年川崎病流行病學特征[J]. 黃國英,馬曉靜,黃敏,陳樹寶,黃美蓉,邱定忠,過仲珍,蔣瑾瑾,周曉迅,于清,桂永浩,寧壽葆,張拓紅,杜忠東,Hiroshi Yanagawa,Tomisaku Kawasaki. 中國循證兒科雜志. 2006(01)
[9]川崎病患兒血小板參數(shù)變化及臨床意義[J]. 唐章華,董文斌,黃榮忠. 西部醫(yī)學. 2004(02)
[10]免疫性血管炎致冠狀動脈損傷的實驗研究[J]. 韋衛(wèi)中,陳紹軍,王宏偉,胡秀芬. 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04(01)
本文編號:3477611
【文章來源】:山西醫(yī)科大學山西省
【文章頁數(shù)】:2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與方法
結果與分析
討論
結論
參考文獻
綜述
參考文獻
個人簡歷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血小板及其調控因子在幼兔免疫性血管炎中的動態(tài)變化[J]. 田鑫,賀湘玲,方亦兵,鄒潤英. 中國當代兒科雜志. 2009(10)
[2]川崎病病因及發(fā)病機制研究進展[J]. 張曉立,楊作成. 醫(yī)學臨床研究. 2009 (09)
[3]血清可溶性CD40配體在免疫性血管炎家兔中的變化及藥物治療的效果[J]. 周敏,李曉輝,李曉靜,徐鳴,徐酉華,楊默. 實用兒科臨床雜志. 2009(09)
[4]川崎病分子生物學研究進展[J]. 劉薇. 醫(yī)學綜述. 2008(23)
[5]川崎病血液流變學變化與冠狀動脈損害的關系[J]. 舒瓊璋,楊武英. 實用醫(yī)技雜志. 2007(06)
[6]川崎病病因和發(fā)病機制研究進展[J]. 杜忠東. 中國實用兒科雜志. 2006(10)
[7]TPO、TSP-1和TGF-β1在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兒骨髓表達的改變及其意義[J]. 白松婷,袁志喜,趙曉明,鄒湘,盛光耀. 中國小兒血液與腫瘤雜志. 2006(04)
[8]上海地區(qū)1998-2002年川崎病流行病學特征[J]. 黃國英,馬曉靜,黃敏,陳樹寶,黃美蓉,邱定忠,過仲珍,蔣瑾瑾,周曉迅,于清,桂永浩,寧壽葆,張拓紅,杜忠東,Hiroshi Yanagawa,Tomisaku Kawasaki. 中國循證兒科雜志. 2006(01)
[9]川崎病患兒血小板參數(shù)變化及臨床意義[J]. 唐章華,董文斌,黃榮忠. 西部醫(yī)學. 2004(02)
[10]免疫性血管炎致冠狀動脈損傷的實驗研究[J]. 韋衛(wèi)中,陳紹軍,王宏偉,胡秀芬. 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04(01)
本文編號:347761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eklw/347761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