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低溫對新生鼠缺氧缺血腦損傷的能量代謝的作用
發(fā)布時間:2021-08-04 07:16
新生兒缺氧缺血腦損傷(HIBD)是新生兒窒息后的嚴重并發(fā)癥,也是導致新生兒死亡及存活兒神經(jīng)系統(tǒng)后遺癥如腦癱、癲癇、神經(jīng)發(fā)育遲緩、學習障礙的重要原因。由于其發(fā)病機制復雜,目前臨床上尚缺乏足夠有效的治療方法。近年來,亞低溫(降低腦溫2-6℃)治療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它的治療作用明顯,副作用小,動物實驗表明HIBD后72小時的亞低溫能取得較好的療效,且亞低溫治療已初步應用于新生兒臨床,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是關(guān)于亞低溫的治療作用的機理尚未完全清楚,可能涉及HIBD 的多個發(fā)病環(huán)節(jié),如降低腦氧代謝率、改善細胞能量代謝、抑制凋亡的發(fā)生、抑制細胞毒性過程、減輕腦水腫等。本實驗以腦的葡萄糖代謝為主線,研究缺氧缺血及亞低溫時腦葡萄糖量及ATP量的變化、與能量代謝有關(guān)的線粒體功能指標的變化及形態(tài)學的變化以及初步探討了腦的葡萄糖載體-1的變化,以期為亞低溫療法向臨床推廣提供理論依據(jù)。第一部分:亞低溫對新生鼠缺氧缺血腦損傷葡萄糖代謝及線粒體功能的影響方法 7日齡SD大鼠行左側(cè)頸總動脈結(jié)扎術(shù),然后通入8% 的氧氣2小時造成缺氧缺血腦損傷模型。模型鼠隨機分為常溫恢復組(肛溫37℃, IN 組)和亞低溫恢復組(...
【文章來源】:復旦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76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缺氧缺血后不同時間腦組織糖的含量
復旦大學博士研究生畢業(yè)論文 亞低溫對新生鼠缺氧缺血腦損傷的能量代謝的作用3. 缺氧缺血后不同時間腦組織 A T P 的測定結(jié)果 見表 1 - 2 及圖 1 - 2兩對照組相比 相同時間點的 ATP 值之間無差異 P 0.05 說明亞低溫本身對正常新生鼠腦的 ATP 沒有影響 與 CN 組相比 IN 組腦 ATP 在 HI 后 0h 2h6h 24h 48h 72h 分別為 CN 組的 67% 64% 38% 45% 53% 145% 有顯著差異 P 0.01 提示腦組織 ATP 值在 HI 后即刻就開始明顯下降 至 6 小時降至最低 此后開始回升 至 72 小時升至正常 且高于正常 為正常值的 145% IH組與 IN 組相比 在 HI 后 2 小時 兩組間無差異 HI 后 6 小時開始 IH 組均高于 IN 組 差別有顯著性 P 0.05 在 HI 后 24 小時亞低溫組 ATP 已恢復正常提示亞低溫治療能夠促進缺氧缺血腦組織 ATP 的恢復表 1 - 2 缺氧缺血后不同時間腦 A T P 的變化( m o l / m g p r o . 1 0- 10) ( x s )時間(h) 對照常溫(CN)對照亞低溫(CH)缺氧缺血常溫(IN)缺氧缺血亞低溫(IH)0 8.57 1.13 8.57 1.13 5.76 0.55aa5.76 0.55bb-
照組的 24.7% 后漸回升 24 小時升至對照組的 32.3% 48 小時升至對照組的37.7% 72 小時最高 但仍明顯低于正常對照組 為對照的 49.9% 差異均有顯著性 P 0.01 說明缺氧缺血對腦組織線粒體 SDH 活性有明顯影響 IH 組與 IN組相比 在 HI 后各時間點 IH 組均高于 IN 組 差別有顯著性 P 0.05 IH 組在 HI 后 2 小時 SDH 活性降至最低 后緩慢回升 至亞低溫 72 小時基本恢復至正常對照組水平 為對照的 97.4%表 1 - 3 缺氧缺血后不同時間腦線粒體 S D H 的活性 u/ mg pro. min (x s)時間 h 對照常溫(CN)對照亞低溫(CH)缺氧缺血常溫(IN)缺氧缺血亞低溫(IH)0 47.97±5.07 47.97±5.07 21.77±2.02aa21.77±2.02bb2 46.40±4.91 48.38±3.80 14.94±3.37aa18.00±2.75bb,c6 48.24±4.30 48.68±4.33 11.92±1.58aa21.18±2.11bb,c24 47.44±4.95 48.37±6.10 15.30±1.58aa24.80±2.67bb,c48 46.80±6.08 47.16±1.91 17.63±2.13aa35.08±3.01b,c72 48.88±1.97 50.25±2.34 22.40±2.07aa48.94±4.48c與CN組同時點相比,aa,P 0.01 與CH組同時點相比,b P 0.05 bb,P 0.01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亞低溫治療新生兒缺氧缺血腦損傷臨床安全性評價[J]. 周文浩,邵肖梅,陳超,張旭東,秦梅,樊紹曾. 中華圍產(chǎn)醫(yī)學雜志. 2002(01)
[2]淺低溫對沙土鼠腦缺血再灌后能量代謝及羥自由基產(chǎn)生的影響[J]. 陳群,曾因明,顧衛(wèi)東,范建偉. 中國病理生理雜志. 2001(02)
[3]N-甲基-4-苯基1,2,3,6-四氫吡啶及多巴胺體外引起大鼠腦線粒體損傷作用[J]. 馮衛(wèi)紅,劉耕陶. 藥學學報. 2000(01)
本文編號:3321270
【文章來源】:復旦大學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76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缺氧缺血后不同時間腦組織糖的含量
復旦大學博士研究生畢業(yè)論文 亞低溫對新生鼠缺氧缺血腦損傷的能量代謝的作用3. 缺氧缺血后不同時間腦組織 A T P 的測定結(jié)果 見表 1 - 2 及圖 1 - 2兩對照組相比 相同時間點的 ATP 值之間無差異 P 0.05 說明亞低溫本身對正常新生鼠腦的 ATP 沒有影響 與 CN 組相比 IN 組腦 ATP 在 HI 后 0h 2h6h 24h 48h 72h 分別為 CN 組的 67% 64% 38% 45% 53% 145% 有顯著差異 P 0.01 提示腦組織 ATP 值在 HI 后即刻就開始明顯下降 至 6 小時降至最低 此后開始回升 至 72 小時升至正常 且高于正常 為正常值的 145% IH組與 IN 組相比 在 HI 后 2 小時 兩組間無差異 HI 后 6 小時開始 IH 組均高于 IN 組 差別有顯著性 P 0.05 在 HI 后 24 小時亞低溫組 ATP 已恢復正常提示亞低溫治療能夠促進缺氧缺血腦組織 ATP 的恢復表 1 - 2 缺氧缺血后不同時間腦 A T P 的變化( m o l / m g p r o . 1 0- 10) ( x s )時間(h) 對照常溫(CN)對照亞低溫(CH)缺氧缺血常溫(IN)缺氧缺血亞低溫(IH)0 8.57 1.13 8.57 1.13 5.76 0.55aa5.76 0.55bb-
照組的 24.7% 后漸回升 24 小時升至對照組的 32.3% 48 小時升至對照組的37.7% 72 小時最高 但仍明顯低于正常對照組 為對照的 49.9% 差異均有顯著性 P 0.01 說明缺氧缺血對腦組織線粒體 SDH 活性有明顯影響 IH 組與 IN組相比 在 HI 后各時間點 IH 組均高于 IN 組 差別有顯著性 P 0.05 IH 組在 HI 后 2 小時 SDH 活性降至最低 后緩慢回升 至亞低溫 72 小時基本恢復至正常對照組水平 為對照的 97.4%表 1 - 3 缺氧缺血后不同時間腦線粒體 S D H 的活性 u/ mg pro. min (x s)時間 h 對照常溫(CN)對照亞低溫(CH)缺氧缺血常溫(IN)缺氧缺血亞低溫(IH)0 47.97±5.07 47.97±5.07 21.77±2.02aa21.77±2.02bb2 46.40±4.91 48.38±3.80 14.94±3.37aa18.00±2.75bb,c6 48.24±4.30 48.68±4.33 11.92±1.58aa21.18±2.11bb,c24 47.44±4.95 48.37±6.10 15.30±1.58aa24.80±2.67bb,c48 46.80±6.08 47.16±1.91 17.63±2.13aa35.08±3.01b,c72 48.88±1.97 50.25±2.34 22.40±2.07aa48.94±4.48c與CN組同時點相比,aa,P 0.01 與CH組同時點相比,b P 0.05 bb,P 0.01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亞低溫治療新生兒缺氧缺血腦損傷臨床安全性評價[J]. 周文浩,邵肖梅,陳超,張旭東,秦梅,樊紹曾. 中華圍產(chǎn)醫(yī)學雜志. 2002(01)
[2]淺低溫對沙土鼠腦缺血再灌后能量代謝及羥自由基產(chǎn)生的影響[J]. 陳群,曾因明,顧衛(wèi)東,范建偉. 中國病理生理雜志. 2001(02)
[3]N-甲基-4-苯基1,2,3,6-四氫吡啶及多巴胺體外引起大鼠腦線粒體損傷作用[J]. 馮衛(wèi)紅,劉耕陶. 藥學學報. 2000(01)
本文編號:33212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eklw/332127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