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醫(yī)學論文 > 兒科論文 >

山西地區(qū)苯丙氨酸羥化酶基因突變實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4-17 11:11

  本文關鍵詞:山西地區(qū)苯丙氨酸羥化酶基因突變實驗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目的:85例患兒均來自山西省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篩查中心和門診、大同市婦幼保健院、長治市婦幼保健院、運城市婦幼保健院門診經過各種檢查后確診為苯丙酮尿癥的患兒。年齡均在15天至7歲之間,其中48例為男性,37例為女性。初診時外周血苯丙氨酸濃度測定均在251-2621μmol/L,所有患兒在獲得了患兒家長或監(jiān)護人的知情同意的情況下均進行了血二氫喋啶還原測定、尿喋呤分析和四氫生物喋呤缺乏癥負荷試驗,將四氫生物喋呤缺乏癥排除掉。苯丙酮尿癥(phenylketonuria,PKU;OMIM 261600)是可以治愈的少數(shù)遺傳病之一,在我國的發(fā)病率約為1/11572,大部分患者是由于PAH基因突變,導致PAH酶活性降低或消失,使得苯丙氨酸不能轉化而在體內大量積蓄,從而導致疾病的發(fā)生。目前國內外對苯丙酮尿癥的診斷方法耗時長且相當繁瑣,且這些方法僅適用于已經出生患兒的診斷,不能應用于產前篩查。因此,通過對山西地區(qū)PKU患者中PAH基因的突變位點及特征的研究,探討PKU基因診斷和產前篩查的方法,并能夠進一步豐富中國人PAH基因突變數(shù)據庫。方法:1、收集山西地區(qū)各醫(yī)院確診為PKU的患兒標本85例,用PCR體外擴增技術對苯丙酮尿癥患者的第3、7和11號外顯子進行擴增,進而用相應的內切酶進行酶切突變位點分析;2、采用高分辨熔解曲線分析(High Resolution Melting,HRM)法檢測PKU患兒的5、6、7`、11和12號外顯子的常見的突變位點。3、對85例PKU患兒PAH基因13個外顯子進行體外擴增和測序,然后與正常序列進行比對,統(tǒng)計全部突變信息。結果:1、采用PCR-RFLP,對85例PKU患兒中PAH基因第3、7和11外顯子突變進行檢測,經測序驗證后,兩者結果相符;2、本研究中,我們采用HRM法作為篩查工具,對85例PKU患者進行了PAH基因的5、6、7、11和12外顯子及外顯子-內含子交界區(qū)的突變篩查,經測序驗證,PCR-HRM產物的檢測結果與第5、6、7、11和12外顯子PCR產物測序結果完全吻合。3、對85例患者PAH基因13個外顯子進行序列分析,其中,L11fs X7、P69H、L98V、T372R和IVS11-1GC五個突變位點在HGMD數(shù)據庫中尚未報到,并得出R243Q、V399V和Y204C屬于山西地區(qū)的突變熱點;結論:1、PCR-RFLP法具有重復性好、特異性強、準確率高和低成本的特點,為基層開展PAH基因檢測提供了簡便、快速、準確的方法;2、HRM技術具有高準確度、高通量、低成本的特點,適用于PAH基因的常見突變位點篩查,也可用于新生兒PAH基因的產前診斷;3、通過對山西地區(qū)85例PKU患兒PAH基因的13個外顯子突變分析,結果顯示,患有苯丙氨酸缺乏癥的患者中突變頻率最高的位點是R243Q,為15.8%,其次為V399V和Y204C。L11fs X7、P69H、L98V、T372R和IVS11-1GC五個突變位點為本研究新發(fā)現(xiàn)。為山西地區(qū)PKU患兒PAH基因突變提供一定的實驗數(shù)據,也對我國PKU患者的基因突變資料庫奠定一定基礎;4、本研究進一步豐富了中國人PAH基因突變數(shù)據庫。
【關鍵詞】:PKU PAH基因 突變熱點 PCR-RFLP HRM
【學位授予單位】:山西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440;R725.8
【目錄】:
  • 中文摘要6-8
  • 英文摘要8-11
  • 常用縮寫詞中英文對照表11-12
  • 前言12-14
  • 第一部分 應用PCR-RFLP、HRM法檢測經典型苯丙酮尿癥患者常見的突變位點..214-24
  • 1 材料與方法14-20
  • 1.1 研究對象14-15
  • 1.2 研究方法15-20
  • 2 結果20-23
  • 2.1 PCR電泳圖20
  • 2.2 PCR-RFLP檢測結果20
  • 2.3 HRM分析結果20-22
  • 2.4 DNA 測序結果22-23
  • 3 討論23-24
  • 第二部分 山西地區(qū)經典型苯丙酮尿癥患者基因突變及苯丙酮尿癥基因型與表型關系研究24-36
  • 1 材料與方法24-27
  • 1.1 研究對象24
  • 1.2 研究方法24-27
  • 2 結果27-34
  • 2.1 PCR擴增目的基因結果27
  • 2.2 PHA基因部分測序圖27-28
  • 2.3 PAH基因的突變位點結果28-30
  • 2.4 苯丙酮尿癥基因型與表型關系30-34
  • 3 討論34-35
  • 4 結論35-36
  • 參考文獻36-38
  • 綜述38-46
  • 參考文獻43-46
  • 致謝46-47
  • 在學期間承擔/參與的科研課題與研究成果47-48
  • 個人簡歷48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3條

1 張眉,顧學范,張美華,張雅芬,潘星時,黃曉東,沈永年,葉軍,,陳瑞冠;中國南方人苯丙氨酸羥化酶基因外顯子7點突變及其頻率分析[J];中華醫(yī)學遺傳學雜志;1995年06期

2 張志;莊俊漢;黃宗青;許香廣;鄧英太;彭書新;江劍輝;何蘊韶;;經典型苯丙酮尿癥基因全長外顯子的突變檢測和分析[J];中國優(yōu)生與遺傳雜志;2006年05期

3 毛新梅;何江;劉媛;馬曉燕;余伍忠;;寧夏地區(qū)回族苯丙酮尿癥患兒苯丙氨酸羥化酶基因突變分析[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2年21期


  本文關鍵詞:山西地區(qū)苯丙氨酸羥化酶基因突變實驗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1308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eklw/31308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94f77***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