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功能性便秘治療前后肛門直腸動力學改變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7-15 04:47
【摘要】: 實驗背景及目的 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xiàn)C)是兒童排便障礙的常見原因。國內(nèi)外的臨床觀察顯示,兒童便秘約95%為功能性便秘(FC)。2006年公布的兒童功能性胃腸疾病羅馬Ⅲ標準中小兒便秘的發(fā)生率為0.3%~8.0%,以此癥狀就診的患兒占兒科綜合門診的3%~5%,占兒科消化病門診的25%以上。本病在兒童中發(fā)病率高,常規(guī)治療多不能奏效,從而成為困擾兒童身心健康的臨床問題。因此,探討新的診斷、治療方法實屬必要。 肛門直腸測壓技術(shù)(anorectal manometry)及結(jié)腸傳輸試驗(colonic transittest,CTT)是兒童FC診斷及評估治療效果的常用方法。肛門直腸測壓通過壓力感受器對肛管直腸腔內(nèi)壓力變化進行測定,它可以量化、了解和評價肛管、直腸自制排便功能,為排便異常等肛管、直腸疾病的研究提供依據(jù),并指導治療,是一種可重復操作、簡便、無創(chuàng)、安全、客觀的檢測手段。我們對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第四軍醫(yī)大學唐都醫(yī)院兒科就診的FC患兒肛門直腸動力學進行研究,在國內(nèi)首次探討各型功能性便秘患兒福松治療前后及其與健康兒童之間肛門直腸動力學差異,為其臨床分型及治療提供實驗依據(jù)。 實驗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第四軍醫(yī)大學唐都醫(yī)院兒科就診的功能性便秘患兒35例為FC組,選取同期無消化系統(tǒng)癥狀,平日排便正常的健康兒童10例為健康對照組。 應用不透光X線標記物(ROM)測定結(jié)腸傳輸指數(shù)(TI)對FC分型,將FC患兒分為出口梗阻型(OOC)亞組,慢傳輸型(STC)亞組和混合型(MIX)亞組。 應用荷蘭MMS公司的Solar GI胃腸動力學檢查系統(tǒng),檢測各型FC患兒與正常兒童肛門直腸動力學指標,便秘組服用聚乙二醇4000散劑,動態(tài)觀察其療效,檢測治療前后肛門直腸動力學指標。 實驗結(jié)果 根據(jù)TI值將35例FC患兒分為出口梗阻型(OOC)19例和慢傳輸型(STC)16例,兩亞組TI值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4.33,P<0.01)。本研究未發(fā)現(xiàn)MIX患兒。聚乙二醇4000散劑治療兩周后,20例患兒復查結(jié)腸傳輸試驗,排出的標志物數(shù)量均㧐80%,即結(jié)腸及直腸內(nèi)殘留ROM數(shù)㩳4枚。FC組與健康對照組及兩種類型FC組之間肛門括約肌靜息壓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OOC組肛門括約肌最大收縮壓比健康對照組及STC組高,有顯著性差異(P<0.05)。便秘組直腸最低敏感量及最大耐受量均較健康對照組高,有顯著性差異(P<0.05)。兩亞組直腸最低敏感量和最大耐受量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治療后STC組、OOC組肛門括約肌靜息壓及肛門括約肌最大收縮壓與治療前比較無顯著差異性(P0.05);但直腸最低敏感量及直腸最大耐受量明顯下降,差異有顯著性(P0.05)。便秘組治療后與健康對照組比較肛門括約肌靜息壓、肛門括約肌最大收縮壓,直腸最大耐受量比較無顯著差異性(P0.05);OOC組與健康對照組比較直腸最低敏感量仍有顯著差異性(P<0.05)。 結(jié)論 FC患兒存在明顯的肛門直腸動力學、感覺異常及結(jié)腸傳輸功能障礙,聚乙二醇4000散劑治療可以改善此類異常,恢復正常排便功能。
【學位授予單位】:第四軍醫(yī)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R725.7
【圖文】:
5 0圖 1 .F C 患兒 72 h 后腹 部 立 位 平片 顯 示 : R O M 各區(qū) 殘 留 數(shù) 分 別 為 : R C= 1 , LC =1 4 , R S= 5 ; T I= 0 .2 5
5 1圖 2 . FC 患兒 72 h 后腹 部 立 位 平片 顯 示 : R O M 各 區(qū)殘 留 數(shù) 分別 為 : R C= 0 , LC =1 , R S= 8 ;T I= 0. 8 9
本文編號:2756003
【學位授予單位】:第四軍醫(yī)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R725.7
【圖文】:
5 0圖 1 .F C 患兒 72 h 后腹 部 立 位 平片 顯 示 : R O M 各區(qū) 殘 留 數(shù) 分 別 為 : R C= 1 , LC =1 4 , R S= 5 ; T I= 0 .2 5
5 1圖 2 . FC 患兒 72 h 后腹 部 立 位 平片 顯 示 : R O M 各 區(qū)殘 留 數(shù) 分別 為 : R C= 0 , LC =1 , R S= 8 ;T I= 0. 8 9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波;王凡;陳文平;;盆底肌電圖在出口梗阻性便秘中的診斷價值[J];結(jié)直腸肛門外科;2007年02期
2 王寶西;王茂貴;江米足;許春娣;邵彩虹;賈立英;黃志華;徐曉華;;福松治療兒童便秘的多中心 隨機對照臨床研究[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07年05期
3 李志詢;周銀桃;龔穎生;邵明;魏榮輝;;便秘的綜合調(diào)治[J];光明中醫(yī);2009年02期
4 郝坤艷;林琳;;肛門直腸測壓的臨床研究[J];國際內(nèi)科學雜志;2008年02期
5 丁淑彥;嚴光俊;李潔;秦尊梅;;生物反饋療法治療功能性便秘32例[J];湖北中醫(yī)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6 李榮先;尚秀娟;張波;呂保洲;;功能性便秘生物反饋的治療[J];中外醫(yī)療;2009年24期
7 王茂貴,王寶西,楊敏,李萍;小兒功能性便秘臨床特征與分型[J];臨床兒科雜志;2003年12期
8 王寶西,王茂貴,李萍,楊敏;排便習慣訓練與兒童功能性便秘發(fā)病相關(guān)分析[J];臨床兒科雜志;2003年12期
9 黃紹剛;于豐彥;周福生;;從整體觀探討功能性便秘的中醫(yī)治療[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09年13期
10 王偉;趙洪川;;功能性便秘患者直腸肛門動力與直腸感覺功能的研究[J];現(xiàn)代實用醫(yī)學;2009年06期
本文編號:275600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eklw/275600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