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氧與空氣復蘇對窒息新生大鼠心肌細胞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0-06-27 03:44
【摘要】: 目的: 在建立新生大鼠缺氧性心肌損傷的動物模型的基礎上,通過檢測相關(guān)指標及心肌超微結(jié)構(gòu)的改變,比較純氧與空氣復蘇對窒息新生大鼠心肌損傷的影響,為臨床針對新生兒窒息早期復蘇方案的選擇提供科學理論依據(jù)。 方法: 清潔級7日齡SD(Sprague Dawley)大鼠30只,體重12.5±1.0g,雌雄不拘(由廣州白云新市石馬動物實驗中心提供)。出生五日齡購入。適應環(huán)境兩日。乳鼠在制模前稱體重,并按體重編號。將30只乳鼠隨機分成24h組(復蘇后24h,n=15)和72h組(復蘇后72h,n=15),每組有分為3個亞組,即正常對照組(n=5);常壓純氧復蘇組(常壓1000%O_2,簡稱純氧組,PO,n=5);空氣復蘇組(21%O_2,簡稱空氣組,RA,n=5)。實驗時將低氧艙置于36°C~37°C水中水浴,使艙內(nèi)溫度控制在36°C左右,將PO組和RA組乳鼠置于預熱的艙內(nèi),通以8%O_2和92%N_2的混合氣體,流速為1.5L/min,持續(xù)2.5h.建模后,立即將PO組置于PO艙,輸入常壓100%O_2,流速5L/min,氧艙環(huán)境同建模。 RA組置于同一室內(nèi)RA艙。分別復蘇30min。建模結(jié)束后將乳鼠放回母鼠身邊,按時間點將乳鼠分別在復蘇后24h,72h斷頭處死,按常規(guī)取心肌。心肌組織分別按常規(guī)進行石蠟包埋和環(huán)氧樹脂包埋.制作石蠟切片和電鏡標本。通過HE染色進行病理組織學研究,TUNEL法確認凋亡細胞,并計算凋亡指數(shù),免疫組織化學法和圖象分析系統(tǒng)檢測Bcl-2和Bax蛋白的陽性表達強度,應用透射電鏡觀察心肌細胞超微結(jié)構(gòu)的改變。 結(jié)果: 1.行為觀察: 缺氧模型制作期行為能力改變:乳鼠缺氧時口唇發(fā)紺逐漸加重,呼吸逐漸加快,皮膚由灰白色變?yōu)榘导t色,偶有抽搐,翻正反射難以完成。這種急性缺氧表現(xiàn)持續(xù)至2.5h結(jié)束制模實驗時,乳鼠無夭亡。復蘇期行為表現(xiàn):PO組復氧時,乳鼠全身顫動,皮膚漸紅潤;RA組復氧時乳鼠呈仰頭,發(fā)呆木納狀,皮膚灰白色,紫紺緩慢消失。 2.心肌組織HE染色病理學變化 正常對照組:心肌細胞未見明顯改變,肌纖維相互平行,有分支。RA組:心肌細胞呈明顯的片狀或灶性壞死,反應性的中性粒細胞浸潤于壞死細胞間。PO組:心肌細胞損傷程度較RA組輕,大部分僅表現(xiàn)肌纖維腫脹或斷裂,心肌間質(zhì)及小靜脈明顯淤血。各組在時間上未表現(xiàn)出明顯的差異。 3.心肌細胞凋亡指數(shù)分析 與正常對照組比較,PO組和RA組心肌細胞中可見較多的TUNEL染色陽性細胞,表現(xiàn)為細胞體積變小,細胞核呈棕黃色。PO24h及72h組的細胞凋亡指數(shù)明顯高于相應的正常對照組,(P<0.01),RA24h及72h組的細胞凋亡指數(shù)均高于相應的PO組(P<0.01),且各24h組的細胞凋亡指數(shù)明顯高于相應的72h組(P<0.05)。 4.心肌細胞Bcl-2與Bax蛋白表達分析 正常對照組有少量的Bcl-2與Bax蛋白陽性表達,PO組和RA組可見較多的Bcl-2與Bax蛋白陽性表達,表現(xiàn)為心肌細胞漿有棕褐色團塊,非均勻分布。與正常對照組比較,PO組Bcl-2蛋白表達強度顯著增加(P<0.01),PO組Bax蛋白表達強度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P<0.01),與PO組比較,RA組Bax蛋白表達強度顯著增加(P<0.01),但Bcl-2蛋白表達強度明顯降低(P<0.01)。各組時間上的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5.心肌細胞超微結(jié)構(gòu)改變 正常對照組:心肌細胞肌膜完整,肌原纖維平行排列,線粒體膜完整,嵴呈同心圓或縱行排列,心肌細胞核內(nèi)染色質(zhì)分布均勻。PO24h組:心肌細胞肌膜增厚模糊,肌原纖維排列紊亂,有的肌絲斷裂,局部可見小范圍肌溶灶。線粒體明顯腫脹,嵴間隙增寬,呈波浪狀,個別呈空泡化。細胞核不規(guī)則,有的呈鋸齒狀。PO72h組的心肌細胞的損傷仍然存在,但程度較24h組輕。RA24h組:心肌細胞損傷程度較PO組明顯加重,心肌細胞嚴重水腫,界限不清,肌膜斷裂,缺損,核周積液,肌絲斷裂,溶解,形成大量的肌溶灶。線粒體彌漫性腫脹,外膜破裂,嵴稀疏,部分斷裂溶解,呈空泡化,并可見絮狀改變。細胞核腫脹,染色質(zhì)淡染。RA72h組心肌細胞改變較24h組有所減輕。 結(jié)論: 在本實驗條件下,RA復蘇較PO復蘇后心肌細胞凋亡更嚴重,且以復蘇后24h最明顯,RA復蘇促進Bax基因的表達上調(diào),PO復蘇可使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達上調(diào),提示高濃度氧對窒息復蘇后心肌有一定的保護作用。RA復蘇較PO復蘇后心肌細胞超微結(jié)構(gòu)損傷嚴重,各組均以復蘇后24h出現(xiàn)典型的病理變化,而復蘇后72h有一定程度的修復。
【學位授予單位】:暨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R722.1
本文編號:2731287
【學位授予單位】:暨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R722.1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申洪;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定量方法研究(Ⅲ)[J];中國組織化學與細胞化學雜志;1995年01期
2 林函;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中線粒體的作用[J];國外醫(yī)學.麻醉學與復蘇分冊;2002年05期
3 趙淑敏,孔祥玉,周健,馬立輝;黃芪預處理對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超微結(jié)構(gòu)的保護作用[J];中國臨床康復;2005年27期
4 呂國蔚,史美棠,李凌,安仰原;急性重復缺氧對小鼠缺氧耐受性的影響及其機制的初步探討[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1992年04期
5 吳琳,黃國英,林其珊,邵肖梅,孫波;新生豬窒息模型的心肌損害的研究[J];中華兒科雜志;2003年10期
6 虞人杰,李黎,湯澤中,李濤,蘇瑞杰,龐琳,孫艷玲;新生兒窒息多器官損害的臨床研究[J];中華兒科雜志;1997年03期
7 劉敬,曹海英,何純義,于亞濱,陸艷雪,劉知白,王峰;新生兒窒息多臟器血流動力學研究[J];中華兒科雜志;1998年02期
8 陳延英;孟凌新;賈有海;崔健君;;艾司洛爾混合腎上腺素對心肺復蘇后大鼠心肌的保護作用[J];中華麻醉學雜志;2006年08期
9 戴閨柱;心力衰竭生物學治療的新認識[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0年04期
10 齊麗彤,張鈞華,李大元,周愛儒;血管緊張素ⅡⅠ型受體阻斷劑抑制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心肌細胞凋亡[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1年02期
本文編號:273128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eklw/273128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