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線回歸方程Z值評價兒童川崎病合并冠狀動脈損害的相關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6-26 03:42
【摘要】: 目的二維超聲心動圖對兒童川崎病(KD)合并冠狀動脈損害Z值變化,Z值與兒童個體體表面積在川崎病冠狀動脈評價方法的差異,為臨床提供準確、可靠的冠狀動脈內徑評價方法,解決冠狀動脈瘤(CAA)的早期診斷。 方法1.臨床資料病例組:天津市兒童醫(yī)院1997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確診為KD的患兒1040例,年齡3月-5歲,平均年齡2.15±1.84歲(按年齡分為5組:-1歲,-2歲,-3歲,-4歲,-5歲組)。符合美國心臟病協(xié)會制定的診斷標準。其中,川崎病合并冠脈損害117例符合日本衛(wèi)生部及美國心臟病協(xié)會兒童川崎病合并冠脈瘤的診斷標準。冠脈損害組:冠脈擴張組、冠脈瘤組。 2.臨床資料正常對照組:2010年3月-4月在天津市兒童醫(yī)院就診的心臟結構正常(無先天性及獲得性心臟病,心電圖、X線、UCG無異常)的健康兒童125例,其中,男80例,女45例,平均年齡1.95±1.43歲(按年齡分為5組:-1歲,-2歲,-3歲,-4歲,-5歲組)。 3.建立自變量體重(BW)、體表面積(BSA)與因變量冠狀動脈內徑的線性回歸方程,Y=β1+β2(BW)、Y=β1+β2(BSA);自變量與因變量的線性回歸方程LN(Y)=β3+β4LN (BW)、LN(Y)=β3+β4LN (BSA)。計算均方誤差(MSE)、回歸系數β、調整決定系數(Ra2),確定最佳回歸方程,計算Z值。 結果1.KD發(fā)病年齡以3歲多見(77.99%)。冠脈受損117例(11.25%),其中,冠狀動脈擴張組53例(4.53%),冠狀動脈瘤64例(5.47%)。平均年齡1.39±1.16歲。左冠脈主干(LMCA)受累44例(37.60%),右冠脈(RCA)近端受累29例(24.79%),左冠狀動脈前降支(LAD)受累7例(5.98%),雙側冠脈(DCA)同時受累29例(24.79%)。小CAA 37例(31.62%),中等CAA26例(22.22%),巨大CAA1例(0.85%),LMCA受累患兒50例(42.74%),RCA近端受累39例(33.33%),(LAD)左冠狀動脈前降支受累16例(13.68%),雙側冠脈同時受累27例(23.08%)。 2.體重、BSA與左右冠狀動脈內徑的呈正相關,(r=0.657、P=0.001,r=0.722、P=0.001)。體重與左右冠狀動脈內徑的最佳回歸模型:LN(RCA)=0.243*LN(體重),LMCA=1.456+0.042*(體重)。體表面積與左右冠狀動脈內徑的最佳回歸模型:LN(RCA).0.723+0-306*LN(BSA), LN(LMCA)=O.897+0.343*LN(BSA). 3.冠狀動脈損害組、冠狀動脈擴張組、CAA(根據年齡分為5組);純篟CA、LMCA內徑的Z值平均秩分別為179.44、178.94;143.24、147.91;36.00、31.33、31.00、30.20、30.40,36.00、30.42、31.00、26.50、27.30。對照組RCA、LMCA內徑的Z值平均秩分別為67.26、67.74;66.72、64.74;13.00、13.08、13.00、13.12、13.04,13.00、13.52、13.00、14.60、14.28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 4.單純二維方法RCACAA診斷率分別為6.59%、2.65%、2.34%、6.87%、9.18%, Z值方法診斷率分別為12.40%、5.90%、5.14%、9.16%、10.20%,-1歲組、-2歲組、-3歲組與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而-4歲組及-5歲組與對照組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單純二維方法LMCACAA診斷率-1歲組(χ2=18.05,P0.05)、-2歲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χ2=15.06,P0.05),而其它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顯著性。 結論1.冠狀動脈損害在KD發(fā)病的10-20天發(fā)生率較高,以1-2歲兒童為高危人群。冠脈受累以LMCA、RCA及DCA為主,LAD發(fā)生較低。 2.Z值后處理二維超聲圖像,突出個體差異如:體重、BSA等重要因素,與單純二維測量方法比較,Z值可以提高冠脈擴張,冠脈瘤的超聲診斷率。(1歲提高診斷RCA符合率5.8%、LMCA7.7%;<2歲組RCA3.3%,LMCA5.0%)達到KD合并冠脈損害的早期診斷。 3.對照組冠狀動脈RCA、LMCA內徑與體重、體表面積呈明顯的正相關,(r=0.657、P=0.001,r=0.722、P=0.001)。 4.川崎病合并冠狀動脈損害組、冠狀動脈擴張組及CAA組冠狀動脈內徑Z值均大于對照組。小于2歲年齡組Z值方法冠狀動脈瘤診斷率高于單純二維方法,3-5歲年齡組Z值方法冠狀動脈瘤診斷率與傳統(tǒng)方法無差別。
【學位授予單位】:天津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R725.4
【圖文】:
至少測2一3次,取平均值為參數記錄。測定指標RCA、LMCA內徑。同時記錄患兒年齡及體重,計算BSA。(參數測量部位示意圖見下圖l)圖1引自 deZorzi等〔‘3]研究二維超聲心動圖測量冠狀動脈內徑RCA、LMCA示意圖 2.2BsA毋sA)的計算每例患兒測量體重,計算個體體表面積。公式[,8]Bs^(mz)=0.035*體重丸)+0.1(<3okg);Bs^(m2卜(體重(kg)一 30)*0.02+1.05(>30kg)。
天津醫(yī)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結果1KD合并冠狀動脈損害患兒情況Ll年齡、性別分布確診為KD患兒1040例,年齡3月一5歲,平均歲。其中一l歲258例(24.81%),一2歲339例(32.60%),一3歲214例131例(12.60%),一5歲98例(9.42%),見(圖2)。
本文編號:2729770
【學位授予單位】:天津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R725.4
【圖文】:
至少測2一3次,取平均值為參數記錄。測定指標RCA、LMCA內徑。同時記錄患兒年齡及體重,計算BSA。(參數測量部位示意圖見下圖l)圖1引自 deZorzi等〔‘3]研究二維超聲心動圖測量冠狀動脈內徑RCA、LMCA示意圖 2.2BsA毋sA)的計算每例患兒測量體重,計算個體體表面積。公式[,8]Bs^(mz)=0.035*體重丸)+0.1(<3okg);Bs^(m2卜(體重(kg)一 30)*0.02+1.05(>30kg)。
天津醫(yī)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結果1KD合并冠狀動脈損害患兒情況Ll年齡、性別分布確診為KD患兒1040例,年齡3月一5歲,平均歲。其中一l歲258例(24.81%),一2歲339例(32.60%),一3歲214例131例(12.60%),一5歲98例(9.42%),見(圖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惠慰,桂永浩;體表面積糾正的冠狀動脈內徑測量在川崎病隨訪中的意義[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01年05期
2 武洋;;GPS高程擬合模型的最優(yōu)選擇[J];山西建筑;2009年14期
3 郁菁;;回歸模型異方差性的檢驗與消除研究——以SPSS為分析工具[J];長沙民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4 何曉群;劉文卿;;淺談加權最小二乘法及其殘差圖——兼答孫小素副教授[J];統(tǒng)計研究;2006年04期
5 羅玉群;全學模;;川崎病冠狀動脈損害的超聲研究進展[J];中華醫(y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2008年02期
6 夏焙;李姝娜;邱寶明;陶宏偉;袁雄偉;李永柏;李成榮;;超聲心動圖對兒童川崎病早期診斷的作用探討[J];中華醫(yī)學超聲雜志(電子版);2009年05期
7 段超;杜忠東;;川崎病合并冠狀動脈瘤63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9年01期
本文編號:27297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eklw/272977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