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例先天性巨結腸癥行改良Soave根治術回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6-20 13:32
【摘要】: 先天性巨結腸癥(congenital megacolon)又稱赫希施普龍病(Hirschsprung's disease,HD),是小兒外科常見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是新生兒腸梗阻的常見原因,占新生兒腸梗阻的20%。先天性巨結腸癥的病理基礎為消化道遠端乙狀結腸和直腸肌間神經節(jié)細胞缺乏或發(fā)育障礙,導致腸管痙攣和腸蠕動消失,形成功能性腸梗阻,臨床上也稱為“無神經節(jié)細胞癥”。先天性巨結腸癥如不及時治療,有20%~30%的患兒在新生兒期并發(fā)小腸結腸炎,嚴重時常常因中毒性休克而死亡。先天性巨結腸癥的臨床特征為患兒出生后胎糞排出延遲,表現為出生后24~48h無胎糞排出或僅有少量,必須借助灌腸或其他輔助措施患兒才有胎糞排出。本病的發(fā)生率為1/2000~1/5000,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患兒發(fā)病之比約為4∶1,并且具有一定的家族傾向,有家族史的患兒達4%,由于近年來先天性巨結腸癥的發(fā)病率有明顯增高的趨勢,因此本病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雖然目前有多種手術方式可以治療先天性巨結腸癥,但是每種手術方法各有利弊,療效也不盡相同。 研究目的對目前改良Soave術式治療先天性巨結腸癥進行回顧性研究,與Duhamel術式治療先天性巨結腸癥進行比較,了解改良Soave術式和Duhamel術式的優(yōu)缺點,為臨床工作中正確選擇治療先大性巨結腸癥的手術方式提供依據。 資料與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小兒外科全部先天性巨結腸癥的手術病例資料,其中行改良Soave手術治療128例,男103例,女25例,年齡2w~14y,其中<3m18例,3m~ly56例,1~3y24例,3~5y19例,6y以上11例;行Duhamel術式治療40例,男31例,女9例,年齡10d~9y。平均12m±11m。將改良Soave術式治療患兒和Duhamel術式治療患兒的臨床資料進行對比性研究,評價兩種術式治療先天性巨結腸癥的遠期療效。 患兒術后并發(fā)癥的評定:統(tǒng)計兩種術式術后患兒的吻合口和肺部感染、結腸回縮、吻合口狹窄、腸梗阻、小腸結腸炎、尿儲留、污糞失禁和便秘復發(fā)等并發(fā)癥,采用SPSS10.0軟件以x~2檢驗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 患兒術后排便功能的客觀評定:測量術后直腸肛管壓力差(mmHg)、肛管高壓區(qū)長度(mm)和鋇灌腸下的肛管直腸角(度),所得實驗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SPSS 10.0軟件以t檢驗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 結果采用改良Soave術式治療先天性巨結腸癥患兒的235例中,出現吻合口和肺部感染、結腸回縮、吻合口狹窄、腸梗阻以及小腸結腸炎等近期并發(fā)癥為6%,治愈率為94%,未發(fā)現結腸回縮及便秘復發(fā)等遠期并發(fā)癥,患兒術后排便功能的客觀評定:肛管直腸壓力差21.04±11.27mmHg,接近正常兒童的23.5±2.5mmHg,肛管高壓區(qū)長度16.88±5.3mm,肛管直腸角91.07±13.6度。 Duhamel術式治療的40例患兒中,出現吻合口和肺部感染、結腸回縮、吻合口狹窄、腸梗阻以及小腸結腸炎等近期并發(fā)癥為22%,治愈率88%,便秘復發(fā)等遠期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較高,一般為7.5%。患兒術后排便功能的客觀評定:肛管直腸壓力差13.24±7.86mmHg,小于正常兒童,肛管高壓區(qū)長度9.57±5.07mm,肛管直腸角116.33±12.21度。 Duhamel手術治療先天性巨結腸癥時患兒的近期并發(fā)癥和遠期并發(fā)癥均高于改良Soave手術治療,兩者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患兒術后排便功能的客觀評定,改良Soave手術治療先天性巨結腸癥患兒術后排便功能效果優(yōu)于Duhamel手術,兩者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①改良Soave術式治療先天性巨結腸癥時適應癥廣,手術操作簡便,無需開腹,(部分病人由于直腸垂直或者結腸系膜過短,采用腹腔鏡游離系膜,即腹腔鏡輔助下手術)損傷小,避免了術后腸粘連等并發(fā)癥的出現;治愈率高,僅在直腸肌鞘內剝離直腸粘膜,對肛周括約肌及盆腔神經的損傷最小,對剝去粘膜的殘留直腸肌鞘(痙攣段)采用后壁縱行劈開以防止術后便秘復發(fā),因不剝離直腸全層故可最大限度地避免損傷周圍臟器及神經,術后大便失禁,神經原性膀胱,陽痿等并發(fā)癥少。②Duhamel術式治療先天性巨結腸癥時因遺留有無神經節(jié)細胞的直腸前壁,常引起直腸肛管狹窄或便秘復發(fā),嚴重時再次手術。且術后放置Duhamel鉗時間較長,患兒痛苦較大,家屬難以接受。③改良Soave術式是較Duhamel術式更適合先天性巨結腸癥治療的手術方式。
【學位授予單位】: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R726.5
本文編號:2722487
【學位授予單位】:鄭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R726.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朱小春,徐本源,鄒音,楊文萍,鐘華生,馮亮,陶強;先天性巨結腸RET蛋白免疫組化研究[J];臨床小兒外科雜志;2002年01期
2 蘇慶章,劉覺仕,李樹根,盧曉云;氣鋇造影倒立位法診斷低位先天性巨結腸的價值[J];臨床小兒外科雜志;2002年01期
3 杜太平 ,李建華 ,呂書珍;改良Duhamel術根治小兒先天性巨結腸[J];中國綜合臨床;2003年03期
4 李善春,吳邦瑜,鄭輝明,戴育堅,葉彤,王英俊;心形吻合術治療先天性巨結腸癥[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00年11期
5 王果,翁一珍,魏明發(fā),孫曉毅;心形吻合術治療先天性巨結腸的遠期效果[J];中華外科雜志;2002年05期
6 王偉,白玉作,王維林,郝晶;先天性巨結腸術后直腸肛管向量測壓的研究[J];中華小兒外科雜志;2002年03期
7 王果;先天性巨結腸治療進展與微創(chuàng)手術[J];中華小兒外科雜志;2003年02期
8 朱小春,徐本源;新生兒、嬰兒先天性巨結腸根治術[J];中華小兒外科雜志;1999年01期
9 溫爾剛,俞小炯,修瑞齡;改良Duhamel術式治療先天性巨結腸[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02年02期
本文編號:272248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eklw/272248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