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式教育訓練孤獨癥兒童的應用方法和效果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6-09 08:08
【摘要】: 目的探討引導式教育(Conductive Education,CE)訓練孤獨癥(Autism)兒童的應用方法和治療效果 方法70例孤獨癥兒童均來自安徽省合肥市微雨培訓中心和春芽培訓中心,按照隨機化的原則分為引導式教育組(CE group),非引導式教育組(un-CE group)各35例,同時進行為期半年的教育訓練。采用孤獨癥治療評估量表(autism treatmentevaluation checklist)即ATEC量表分別于訓練前、訓練3個月時、訓練6個月時對兩組兒童訓練前后總分,語言項,社交項,感知覺項,行為項分值,以及各項訓練前后下降分值等進行療效評估。同時將兩組兒童按年齡①2歲~;②4歲~;③6歲~10歲,分為三個層次,進行組間不同年齡層次的療效比較分析。引導式教育組根據(jù)每個患兒的特點進行綜合的評估,根據(jù)評估結(jié)果設計長遠目標,制定近期計劃,進行日課編排。由引導員負責課程(分為集體訓練,個別訓練,情景模擬課)的訓練。內(nèi)容包括交往、情感的訓練;認知的訓練;刻板行為的矯正;言語訓練;生活自理能力的訓練等。同時舉辦家長培訓學校,將引導式教育融入到家庭訓練中去。非引導式教育組采用傳統(tǒng)的應用行為分析的教學模式。 結(jié)果65例兒童順利完成訓練,平均年齡4.48±2.122歲。其中引導式教育組完成人數(shù)33例,完成率94.3%,非引導式教育組完成人數(shù)32例,完成率91.4%。結(jié)果顯示:①兩組內(nèi)訓練前后療效自身比較,差異均具有顯著性。提示訓練是治療兒童孤獨癥切實有效地方法;②訓練3個月后引導式教育組兒童在社交項分值下降大于非引導式教育組兒童,差異有顯著性(P<0.05)。6個月后引導式教育組兒童在總分值,社交項,感知覺項上分值下降均大于與非引導式教育組兒童,差異有顯著性(P<0.05)。語言以及行為兩項分值下降,兩組之間雖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但是可以看出引導式教育組兒童在這兩項中的分數(shù)下降值均大于非引導式教育組兒童。分別為:—3.55±1.95,—5.03±2.54和—2.78±1.18,—4.69±3.44;③不同年齡層次訓練前后療效組間比較,在2歲~和4歲~年齡組,引導式教育組其ATEC總分值下降大于非引導式教育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6歲~10歲年齡組兩組ATEC總分值均有下降,但差異無顯著性(P=0.417)。其中引導式教育2歲~年齡組在語言,感知覺兩項分值下降大于非引導式教育組,差異有顯著性(P值分別為0.031,0.007,<0.05)。引導式教育6歲~10歲年齡組在社交項上分值下降大于非引導式教育組,差異有顯著性(P=0.049,<0.05)。 結(jié)論兒童孤獨癥是一種嚴重的多功能發(fā)育障礙,傳統(tǒng)的訓練模式過于被動,僵化,而引導式教育訓練以娛樂性和節(jié)律性意向為特點,調(diào)動患兒自身功能的潛力,激發(fā)患兒的興趣及主動參與意識;純杭凹议L易于接受,本研究證實引導式教育為治療兒童孤獨癥的有效方法。
【學位授予單位】:安徽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R749.94
本文編號:2704399
【學位授予單位】:安徽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R749.9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羅維武,林力,陳榕,程文桃,黃躍東,胡添泉,陳磁枝,楊躍麗,段榮珍,張美英,張笑英,連友華,陳靜,姚興華,黃秋明,李長遠,林青,阮明;福建省兒童孤獨癥流行病學調(diào)查[J];上海精神醫(yī)學;2000年01期
2 汪衛(wèi)華,翟靈偉,鄭麗,朱軍,屈曉燕,馮琴妹,馬東,吳亞南,汪曉東;江蘇省兒童孤獨癥的流行病學調(diào)查[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3年02期
3 譚釗安!210011,柯曉燕,林節(jié);兒童孤獨癥與妊娠圍產(chǎn)期不良因素相關分析[J];江蘇醫(yī)藥;2000年01期
4 李思特,李雪榮,張獻共,羅學榮,蘇林雁,陳勁梅,顏家睦;兒童孤獨癥高危因素和早期特征的回顧性分析[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2年08期
5 劉儒盛,楊曉玲,郭延慶,劉靖,賈美香,景曉路;15年來1176例孤獨癥門診病例回顧性分析[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4年03期
,本文編號:270439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eklw/270439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