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急重癥患兒早期免疫狀態(tài)初探
發(fā)布時間:2020-06-03 00:09
【摘要】: 危重癥是指嚴重而且在短時間內(nèi)有可能發(fā)生生命危險的病癥,是臨床治療的難點和重點。通過對炎癥反應綜合癥研究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證據(jù)表明危重癥時存在致炎反應(systemi 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和抗炎反應(compensatory anti-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CARS);致炎反應可殺滅病原和清除毒素,但同時導致炎癥損傷;抗炎反應限制促炎反應的程度,平衡機體的炎癥反應,但過于強烈的抗炎反應同時也導致免疫抑制。 膿毒癥、外傷、應激等均存在免疫紊亂,表現(xiàn)為淋巴細胞減少,CD4~+/CD8~+倒置,Th1/Th2平衡向Th2漂移,T細胞凋亡增加;中性粒細胞的趨化功能、吞噬功能減弱,釋放氧自由基增加且凋亡延遲,補體系統(tǒng)改變及免疫球蛋白降低。既往研究認為免疫紊亂呈雙相改變——早期的炎癥反應和后期的免疫抑制,但目前多數(shù)學者認為兩者平行、同時存在。 危重癥時機體的免疫功能目前研究較少而爭論較多,意見很不統(tǒng)一。在兒科領域的研究幾乎空白。本研究希望通過對危重病例入院時免疫指標的檢測來初步觀察其免疫功能的變化。 目的 回顧性觀察危重患兒疾病早期非特異性免疫、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狀況。 方法 采用回顧性描述性研究。對急重癥患兒入院24小時內(nèi)進行危重評分和膿毒癥判斷,分為危重組和非危重組、膿毒癥組與非膿毒癥組;同時檢測血液中T淋巴細胞亞群(CD3~+、CD4~+、CD8~+亞群),中性粒細胞功能(PBS對照、PMA刺激后活化率),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補體C3、C4,CH50水平。 結果 共收錄病例73例。其中根據(jù)危重評分標準危重患兒22例,非危重患兒51例;根據(jù)膿毒癥標準膿毒癥患兒36例,非膿毒癥患兒37例;死亡患兒17例,原發(fā)疾病以重癥肺炎、中樞感染為主。危重組病死率40.90%,高于非危重組病死率(15.68%)(P<0.05)。膿毒癥組病死率33.33%,高于非膿毒癥組病死率(13.51%)(P<0.05)。 1.73例研究對象中,25例患兒白細胞計數(shù)升高((22.74±5.43)×10~9/L),白細胞升高組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均數(shù)(73.38±19.90)%,其中60.00%患兒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升高,高于白細胞正常組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均數(shù)(60.44±18.93)%及升高患兒比例(26.19%)。膿毒癥組中白細胞升高患兒比例(47.22%)高于與非膿毒癥組(21.62%)。危重與非危重組間,白細胞均數(shù)無統(tǒng)計學差異。 2.61.64%患兒中性粒細胞吞噬氧化功能活化。膿毒癥組PMN平均活化率(32.33±30.32)%,與非膿毒癥組比較未見顯著差異。危重癥組PMN平均活化率(30.74±30.06)%,與非危重組比較未見顯著差異。3例患兒中性粒細胞存在吞噬氧化功能障礙,均為膿毒癥患兒。 3.50.68%患兒CD3~+T、CD4~+T、CD8~+T細胞百分比同時下降。膿毒癥組中,CD3~+T細胞均值(55.83±15.36)%,CD4~+T細胞百分比均值(32.10±11.41)%,CD8~+T細胞百分比均值(20.25±7.79)%,與非膿毒癥患者比較無顯著差異。危重組中,CD3~+T細胞百分比均值(53.24±15.32)%,CD4~+T細胞百分比均值(34.41±13.07)%,CD8~+T細胞百分比均值(19.42±7.33)%,與非危重組比較無顯著差異。危重組中CD3~+T、CD4~+T下降患兒中的病死率高于非危重組中CD3~+T、CD4~+T下降患兒中的病死率。 4.危重癥患兒血清C3(0.77±0.45)g/L,CH50(49.54±21.70)U/ml,低于非危重組患兒C3(1.03±0.53)g/L、CH50水平。死亡病例血清C3均值(1.04±0.65)g/L,高于存活組均值(0.95±0.47)g/L。 5.17.81%患兒IgG低下。危重組IgG低下患兒比例27.27%,高于非危重組IgG低下患兒比例13.72%(P=0.018)。危重組IgM升高患兒比例4.55%,低于非危重組IgM升高患兒比例27.45%(P=0.032)。 結論 1.少數(shù)患兒存在中性粒細胞吞噬氧化功能缺陷。 2.急重癥患兒T細胞亞群CD3~+T、CD4~+T、CD8~+T細胞百分比降低。 3.危重癥患兒血清C3、CH50水平降低。死亡病例組血清C3水平較存活組高。 4.危重患兒IgG下降比例高,IgM升高比例低。
【圖文】:
第三部分血中性粒細胞功能1.中性粒細胞PBS對照活化率中性粒細胞PBS對照活化率參考范圍為<10%,見圖4。73例病例中,,45例PBS對照活化率升高(占61.64%)(見圖5),為(44.78士26.09)%。28例病例PBS對照活化率未升高(占38.36%)。PBS對照活化率分布見圖6。l)按膿毒癥與非膿毒癥分組36例膿毒癥患兒PBS對照活化率均數(shù)為(32.33士30.32)%,其中22例PBS對照活化率升高,占61.11%;37例非膿毒患兒PBS對照活化率中位數(shù)12.00%(P25~P75:6.80%一47.80%),其中23例PBS對照活化率升高,占62.16%。兩組間PBS對照活化率均數(shù)比較未見統(tǒng)計學差異;PBS對照活化率升高患兒比例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膿毒癥組PBS對照活化率分布見圖7。2)按危重組與非危重組分組22例危重患兒PBS對照活化率均數(shù)為(30.74士30.06)%
QOFLI剎FLI書圖4靜止PMN熒光柱狀圖圖5活化PMN熒光柱狀圖圖6中性粒細胞功能PBS對照活化率分布圖圖7膿毒癥與非膿毒癥組中性粒細胞PBS對照活化率分布圖
【學位授予單位】:復旦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R720.597
本文編號:2693980
【圖文】:
第三部分血中性粒細胞功能1.中性粒細胞PBS對照活化率中性粒細胞PBS對照活化率參考范圍為<10%,見圖4。73例病例中,,45例PBS對照活化率升高(占61.64%)(見圖5),為(44.78士26.09)%。28例病例PBS對照活化率未升高(占38.36%)。PBS對照活化率分布見圖6。l)按膿毒癥與非膿毒癥分組36例膿毒癥患兒PBS對照活化率均數(shù)為(32.33士30.32)%,其中22例PBS對照活化率升高,占61.11%;37例非膿毒患兒PBS對照活化率中位數(shù)12.00%(P25~P75:6.80%一47.80%),其中23例PBS對照活化率升高,占62.16%。兩組間PBS對照活化率均數(shù)比較未見統(tǒng)計學差異;PBS對照活化率升高患兒比例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膿毒癥組PBS對照活化率分布見圖7。2)按危重組與非危重組分組22例危重患兒PBS對照活化率均數(shù)為(30.74士30.06)%
QOFLI剎FLI書圖4靜止PMN熒光柱狀圖圖5活化PMN熒光柱狀圖圖6中性粒細胞功能PBS對照活化率分布圖圖7膿毒癥與非膿毒癥組中性粒細胞PBS對照活化率分布圖
【學位授予單位】:復旦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R720.597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陳德昌;嚴重感染與免疫應答[J];基礎醫(yī)學與臨床;2004年01期
2 盛志勇;林洪遠;姚詠明;;膿毒癥中的免疫“失和諧”現(xiàn)象(英文)[J];解放軍醫(yī)學雜志;2007年08期
3 ;關于《兒科感染性休克(膿毒性休克)診斷治療推薦方案》的說明[J];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2006年08期
4 張建宏,范建中,王振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免疫功能狀態(tài)的臨床觀察[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1年01期
5 姚詠明,柴家科,盛志勇;燒傷膿毒癥的診斷標準與防治[J];中華燒傷雜志;2003年02期
6 朱文勝,俞曄珩,王曉川;兒童細菌感染性疾病中性粒細胞自然活化及臨床意義[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5年03期
7 林洪遠,郭旭生,姚詠明,程尉新,翁志華,韋文韜,盛志勇;CD_(14)~+單核細胞人類白細胞抗原-DR預測膿毒癥預后及指導免疫調理治療的初步臨床研究[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03年03期
8 林洪遠,盛志勇;膿毒癥免疫調理治療的新思路[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04年02期
9 董月青,黃軍華,姚詠明;膿毒癥中T淋巴細胞凋亡及其調控研究進展[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04年06期
本文編號:269398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eklw/269398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