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背景與研究目的: 毛細支氣管炎是嬰幼兒較常見的下呼吸道感染之一,多見于2歲以下嬰幼兒,尤其是1-6月的小嬰兒。臨床表現(xiàn)為氣急、氣促、呼吸困難等,較肺炎喘憋更著,肺不張、肺氣腫較為明顯,易出現(xiàn)呼吸性酸中毒,呼吸困難發(fā)展快。持續(xù)嚴重的喘息狀態(tài)可危及患兒生命,住院的毛細支氣管炎患兒病死率約為1%,是冬春季節(jié)嬰幼兒常見急癥。流行病學調(diào)查研究發(fā)現(xiàn),嬰幼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細支氣管炎易轉(zhuǎn)變?yōu)閮和?因而減少嬰幼兒期喘息性疾病的發(fā)病,有可能會降低兒童哮喘的發(fā)生。毛細支氣管炎的病因涉及呼吸道病毒感染、遺傳基因、環(huán)境污染、營養(yǎng)、支氣管及肺發(fā)育等諸因素,其中呼吸道病毒感染是最常見致病因素,常見病毒有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鼻病毒(RHV)、副流感病毒(PIV Ⅰ、Ⅱ、Ⅲ)、流感病毒(IVA A、B)、腺病毒(ADV)等。而病毒所引起的嬰幼兒喘息或所誘發(fā)的哮喘在藥物選擇上與過敏所致喘息有所不同,故而病原學對于治療有重要指導意義。隨著分子生物學檢測技術(shù)的發(fā)展,不斷有新病毒發(fā)現(xiàn),明確誘發(fā)喘息等嚴重呼吸困難臨床癥狀的病毒類型顯得緊迫和重要。 臨沂市在毛細支氣管炎病毒病原學研究方面尚處于空白狀態(tài),該研究通過對毛細支氣管炎患兒進行RSV、PIV Ⅰ、PIV Ⅱ、PIV Ⅲ、IVA、IVB、ADV等7項呼吸道病毒DNA/RNA檢測,探討毛細支氣管炎的發(fā)生及發(fā)展與病毒感染的關(guān)系;同時通過家族史、其他相應的臨床檢查、疾病的嚴重程度的多項臨床指標分析評價,預測嬰幼兒喘息乃至嬰幼兒哮喘的可能,為早期干預提供理論支持。 研究對象和方法: 2010.12-2011.12期間,臨沂市婦幼保健院兒科收治毛細支氣管患兒260例,全部符合《實用兒科學》第7版毛細支氣管炎診斷標準,其中3≤年齡6月患兒124例,6月≤年齡1歲患兒102例,1歲≤年齡≤2歲患兒34例。并記錄各病例的臨床資料,包括年齡、性別、主要癥狀體征(體溫、咳嗽、喘息、有無發(fā)紺、肺部羅音)、實驗室檢查(外周血WBC計數(shù)、嗜酸性粒細胞計數(shù)、CRP、肝功能、心損標志物、血清總IgE和胸部X線片)、既往史、濕疹史以及家族過敏史、住院天數(shù)等�;純喝朐寒斕旎虼稳胀ㄟ^無菌吸痰管取其鼻咽分泌物,置于2ml生理鹽水中送實驗室檢測,應用實時PCR技術(shù)檢測RSV、ADV、Ⅳ A、Ⅳ B、PIV Ⅰ、PIV Ⅱ、PⅣⅢ等7項呼吸道病毒DNA/RNA。 結(jié)果: 260例患兒鼻咽部分泌物標本中,112例檢出至少1種病毒,總檢出率43.08%,以RSV為主,所占百分比為73.21%,其他病毒陽性率很低。各年齡組患兒病毒檢測陽性率不同,3-6月組患兒病毒陽性檢測率為54.03%,6月-1歲組患兒病毒陽性檢測率為33.33%,1歲-2歲組患兒病毒陽性檢測率為32.35%,不同年齡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隨著年齡增加,病毒檢出率呈下降趨勢。各病毒間存在混合感染。臨床表現(xiàn)以ADV感染最為兇險,易出現(xiàn)并發(fā)癥。 結(jié)論: 3組患兒病毒檢測總陽性率為43.08%,各組患兒病毒檢測陽性率差異有顯著性(P0.01),隨著年齡增加,病毒檢出率呈下降趨勢。3組患兒病毒感染均以RSV為主,其他病毒陽性率很低。RSV是臨沂市毛細支氣管炎的主要病原。各病毒間存在混合感染,混合感染率16.96%。各病毒感染毛細支氣管炎臨床表現(xiàn)類似,但ADV感染表現(xiàn)最為兇險,易出現(xiàn)并發(fā)癥。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R725.6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春;谷玲;張延軍;辛海巖;;毛細支氣管炎患兒血漿CGRP、VIP RIA的意義[J];放射免疫學雜志;2005年06期
2 楊云成;李寧;;28例腺病毒肺炎臨床特點分析[J];吉林醫(yī)學;2011年27期
3 李蘭;王智斌;李敏;陳昌輝;李波;吉德平;王運芳;;毛細支氣管炎患兒血清半胱氨酰白三烯測定的臨床意義[J];臨床兒科雜志;2006年05期
4 嚴華杰;盛軍;邵潔;;呼吸道常見病毒和新型病毒感染與嬰幼兒喘息性疾病的關(guān)系[J];臨床兒科雜志;2009年09期
5 姚圣連;錢金強;丁翠君;朱均;陳育智;;誘導痰分析對預測毛細支氣管炎轉(zhuǎn)歸的意義[J];中國小兒急救醫(yī)學;2006年02期
6 王玨,梅愛農(nóng);嬰幼兒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免疫機制[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03年05期
7 董琳,李昌崇,陳小芳,黃達樞;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細支氣管炎血清T_H2類細胞因子及粘附分子水平的研究[J];中華兒科雜志;2002年04期
8 田曼;趙德育;文慣宇;施圣云;陳榮華;;白細胞介素8-251位點基因多態(tài)性與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細支氣管炎及毛細支氣管炎后嬰幼兒喘息的關(guān)系[J];中華兒科雜志;2007年11期
9 常健;梁東;陳銀波;魯繼容;李玉梅;;TH1細胞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細支氣管炎發(fā)病機制中的作用[J];中國免疫學雜志;2006年05期
10 陳小芳,樓永良,董琳,呂建新;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兒呼吸道合胞病毒及其亞型的檢測及分析[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5年04期
,
本文編號:
244016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eklw/2440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