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叫綜合征的臨床與分子細胞遺傳學研究
本文選題:貓叫綜合征 + 核型分析; 參考:《中南大學》2012年碩士論文
【摘要】:目的:貓叫綜合征(Cri-du-Chat syndrome, CDCS, MIM123450)是由于5號染色體短臂部分缺失所致的染色體缺失綜合征,又稱為5p部分單體綜合征,是最常見的染色體缺失綜合征之一。典型的CDCS患者的臨床表型包括出生后單調(diào)的貓叫樣哭聲、滿月臉、寬眼距、低耳位、小下頜、高額弓、低出生體重、嚴重的智力落后、肌張力低等,并可能伴有先天性心臟病、牙齒異常等多種復雜的表型。CDCS的核型亦有多種類型,可以分為新發(fā)生的5p末端缺失或者中間缺失,或者源于父母的平衡易位,還有部分為罕見的復雜異常。臨床表型的復雜性及核型的多樣性,使得人們對于CDCS的認識尚不清楚,對于CDCS的預防策略沒有明確的方式。為了提高對CDCS的認識及診斷和預防水平,本研究收集了17個CDCS家系,應用分子細胞遺傳學技術確診CDCS患者的核型,并對其中9個患者進行了芯片檢測,探討染色體缺失區(qū)域大小與臨床表型的關系,為克隆斷裂位點、分析5p微缺失的分子機制打下基礎。同時回顧性分析患者母親妊娠時的情況,探究常規(guī)的監(jiān)測能否預警妊娠CDCS,結合產(chǎn)前診斷技術,分析CDCS的復發(fā)風險。 方法:對17個CDCS患者及其父母進行G-顯帶核型分析。應用貓叫綜合征關鍵區(qū)基因位點特異性探針、Tel5p/5q探針進行熒光原位雜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檢測患者及其父母。用SNP-Array(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based arrays, SNP-Array)技術對9個患者進行全基因組DNA進行掃描分析。回顧分析17個家庭在妊娠貓叫綜合征胎兒時的妊娠情況。對6個曾經(jīng)生育過CDCS患者的孕婦,應用羊膜腔穿刺獲取羊水細胞培養(yǎng)進行宮內(nèi)產(chǎn)前診斷。 結果:核型分析發(fā)現(xiàn)13個患者為單純的5號染色體短臂末端缺失;2個患者攜帶一條源于5p和18p易位而來衍生的5號染色體;1個患者攜帶一條源于5p和11q易位而來衍生的5號染色體;1個患者發(fā)生同一條5號染色體末端缺失和臂間倒位。在這17例CDCS中,15例為新發(fā)生的突變,2例為母源的相互易位,未見中間缺失的CDCS患者。SNP芯片檢測的9例CDCS缺失長度不一,其中1例有新發(fā)生的18號染色體短臂部分重復,該變異由于片段較小而沒有被G顯帶技術檢測出。對這17例貓叫綜合征病歷進行回顧分析,胎兒期母血產(chǎn)前篩查指標未見異常,產(chǎn)檢除胎兒宮內(nèi)發(fā)育受限外亦未見其他特異性指征。夫妻核型均正常的4個家庭再孕時,羊水細胞培養(yǎng)結果顯示4個胎兒核型均正常;2個易位攜帶者家庭再孕時,羊水產(chǎn)前診斷顯示1例為母源的平衡易位攜帶者,1例攜帶母源的衍生的5號染色體,其胎兒出生后將成為CDCS患者 結論:確診了17個家系中CDCS患者的核型,發(fā)現(xiàn)了一例新發(fā)生的5p部分單體合并隱匿18p微小重復患者,確診了一例以往的技術中無法確診的5號染色體倒位合并5p末端缺失患者的核型。通過高分辨率的SNP-array技術,將臨床表型與染色體核型的關系聯(lián)系起來。家庭中新發(fā)生的CDCS患者,其復發(fā)CDCS的風險低,可選擇自然妊娠后產(chǎn)前診斷;而當雙親之一為平衡易位攜帶者時,復發(fā)風險高,可考慮PGD方式助孕。
[Abstract]:Objective :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phenotype of CDCS ( CDCS ) in the diagnosis and prevention of CDCS .
Methods : 17 CDCS patients and their parents were analyzed by G - banding .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 FISH ) was used to detect the pregnancy in 9 patients .
Results : The karyotype analysis showed that 13 patients were short - arm short - arm deletion of 5 chromosome ; 2 patients carry a chromosome 5 derived from the translocation of 5p and 18p ;
One patient carries a chromosome 5 derived from translocation of 5p and 11q ;
In the 17 cases of CDCS , 15 cases were newly - occurring mutations , 2 case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mother - source , 2 cases were not detected by G - banding technique . Among them , 1 case had a new 18 - chromosome short - arm part which was not detected by G banding technique .
The prenatal diagnosis of amniotic fluid showed that 1 case was a balanced translocation carrier of maternal source , 1 case with mother source derived 5 chromosome , and its fetus will become a CDCS patient .
Conclusion : The nuclear type of CDCS patients in 17 families has been confirmed . A new 5p partial monomer combined with 18p microreplicated patients has been identified . A case of nuclear type with 5 p - terminal deletions confirmed by the previous technique has been confirmed . By means of high resolution SNP - array technique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inical phenotype and chromosome karyotype is associated . The risk of CDCS in the family is low , and the prenatal diagnosis can be selected after spontaneous pregnancy .
When one of the parents is the balanced translocation carrier , the risk of recurrence is high , and the PGD method can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
【學位授予單位】:中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R722.1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慈納,周厚強,,丁秋明;貓叫綜合征1例[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1995年03期
2 張玉蘭,劉俊范,侯玲玉;貓叫綜合征3例[J];中國優(yōu)生與遺傳雜志;2000年05期
3 朱麥俊,王守蘭,張玉萍,莫蓬瓊;貓叫綜合征(附1例報告)[J];中國優(yōu)生與遺傳雜志;1983年00期
4 王世雄,周文浩,胡琴,黃榮魁;貓叫綜合征六例臨床和細胞遺傳學研究[J];中華兒科雜志;1997年12期
5 李敏,李ng;貓叫綜合征1例報告[J];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1998年03期
6 孫未;貓叫綜合征的基因定位與診斷進展[J];國外醫(yī)學.遺傳學分冊;2001年06期
7 黃建軍;貓叫綜合征1例[J];廣東醫(yī)學;2002年06期
8 羅純;;貓叫綜合征1例遺傳學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年01期
9 梁旗,蔣雪,盧莉穎,左利紅,陳衛(wèi)宏;一對夫婦連續(xù)生育兩胎貓叫綜合征患者的遺傳分析[J];中國優(yōu)生與遺傳雜志;2004年03期
10 劉長云!261031,陳淑琴!261031,楊利麗!261031,王永芹!261031,龐啟明!261031,王建立!261031;貓叫綜合征二例及其家系調(diào)查[J];中華醫(yī)學雜志;2000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靜引;孫麗洲;肖云山;;改良熒光原位雜交技術在產(chǎn)前診斷中的應用[A];第四屆長三角婦產(chǎn)科學術論壇暨浙江省2009年婦產(chǎn)科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9年
2 王靜敏;吳曄;顧強;趙海娟;尚晶;趙璐;王慧芳;楊艷玲;方方;秦炯;吳希如;姜玉武;;佩梅病PLP1基因突變分析與5例產(chǎn)前診斷[A];中國的遺傳學研究——遺傳學進步推動中國西部經(jīng)濟與社會發(fā)展——2011年中國遺傳學會大會論文摘要匯編[C];2011年
3 廖燦;鐘燕芳;李秋明;馬小燕;;經(jīng)腹臍靜脈穿刺術產(chǎn)前診斷2151例分析[A];中國優(yōu)生優(yōu)育協(xié)會第三屆學術研討會專輯[C];2003年
4 陳冬;葛艷芬;林婷;葉聯(lián)珍;鄭有為;;如何提高重型β地中海貧血在產(chǎn)前診斷中的準確率[A];中華醫(yī)學會第八次全國檢驗醫(yī)學學術會議暨中華醫(yī)學會檢驗分會成立30周年慶典大會資料匯編[C];2009年
5 李曉僑;姚鳳霞;孟巖;王錚;彭園園;佃艷;周青;蘇亮;黃尚志;;成人型多囊腎家系基因突變鑒定及產(chǎn)前診斷[A];第八次全國醫(yī)學遺傳學學術會議(中華醫(yī)學會2009年醫(yī)學遺傳學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9年
6 馮翠竹;馬繼東;葉蓁蓁;馬麗霜;;十二指腸梗阻的產(chǎn)前診斷、圍產(chǎn)期管理與治療[A];中華醫(yī)學會第八次全國小兒外科學術會論文集[C];2010年
7 許爭峰;胡婭莉;朱瑞芳;;高效羊水細胞培養(yǎng)進行臨床產(chǎn)前診斷979例[A];第八次全國婦產(chǎn)科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4年
8 鐘燕芳;廖燦;龔惠芳;潘敏;李堅;鐘惠珠;黎麗仙;;妊娠婦女TORCH酶聯(lián)免疫法篩查及產(chǎn)前診斷[A];中國優(yōu)生優(yōu)育協(xié)會第三屆學術研討會專輯[C];2003年
9 沈國松;張u&;何平亞;方嶸;;FISH技術在產(chǎn)前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研究[A];2011年浙江省檢驗醫(yī)學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11年
10 沈國松;張u&;何平亞;方嶸;;FISH技術在產(chǎn)前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研究[A];2011中國婦產(chǎn)科學術會議暨浙江省計劃生育與生殖醫(yī)學學術年會暨生殖健康講習班論文匯編[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馬秀杰 李湛;產(chǎn)前診斷攔截“缺陷兒”[N];撫順日報;2009年
2 李春;產(chǎn)前診斷出現(xiàn)曙光[N];福建科技報;2000年
3 金永紅;產(chǎn)前診斷不能再隨意而為[N];健康報;2003年
4 記者王丹;我國建成快速產(chǎn)前診斷技術體系[N];健康報;2009年
5 本報記者 鄧益輝 見習記者 衛(wèi)霞;血友病家庭產(chǎn)前診斷之痛[N];民主與法制時報;2011年
6 衣曉峰 記者 劉傳江;產(chǎn)前診斷檔案要保存50年[N];中國消費者報;2009年
7 通訊員 李化 許守年 記者 張啟軍;吉林將全面實施產(chǎn)前診斷篩查[N];健康報;2009年
8 本報記者 任荃;產(chǎn)前診斷缺位“生”出遺憾[N];文匯報;2008年
9 本報記者 周映夏;做好產(chǎn)前診斷生個健康寶寶[N];中山日報;2009年
10 劉正英;產(chǎn)前診斷保平安[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金華;遺傳性并多指家系的致病基因分析及產(chǎn)前診斷[D];山東大學;2012年
2 劉俊濤;侵入性產(chǎn)前診斷技術的系列評估[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1年
3 周倩;產(chǎn)前細菌人工染色體標記—磁珠分離法的臨床性能研究[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2年
4 盧彥平;幾種染色體病及單基因病的產(chǎn)前遺傳學診斷技術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yī)進修學院;2010年
5 張銘;利用孕婦外周血中胎兒有核紅細胞無創(chuàng)性產(chǎn)前診斷染色體非整倍體異常[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6 朱前勇;無創(chuàng)性產(chǎn)前診斷遺傳性疾病的生物芯片的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4年
7 胡華;芯片毛細管電泳檢測β-地中海貧血及無創(chuàng)性產(chǎn)前診斷的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07年
8 葛芹玉;胎兒核酸檢測分析方法的研究[D];東南大學;2006年
9 徐曉燕;富集純化母血中胎兒有核紅細胞并利用胎兒有核紅細胞進行胎兒非整倍體的無創(chuàng)性產(chǎn)前診斷[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10 王謙;DYSTROPHIN基因的MLPA檢測及其相關基因UTROPHIN的表達調(diào)控研究[D];中國醫(yī)科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建成;貓叫綜合征的臨床與分子細胞遺傳學研究[D];中南大學;2012年
2 任宇珂;頻譜染色體核型分析技術體系的建立及其在產(chǎn)前診斷中的應用[D];浙江大學;2005年
3 施蕊;產(chǎn)前診斷偏誤之民事賠償責任研析[D];重慶大學;2008年
4 王瑩;孕早中期唐氏綜合征篩查及297例介入產(chǎn)前診斷數(shù)據(jù)的分析[D];暨南大學;2010年
5 苗明珠;雜合型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定量焦測序分析技術在唐氏綜合征快速產(chǎn)前診斷中的應用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1年
6 趙麗;FISH技術在遺傳病診斷及產(chǎn)前診斷中的應用[D];蘇州大學;2004年
7 田丹;我國產(chǎn)前診斷服務能力與管理模式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8 常靜;孕婦外周血中胎兒DNA的檢測及其在產(chǎn)前診斷中的應用[D];青島大學;2004年
9 郭奇?zhèn)?實時熒光多重探針連接再擴增技術應用于染色體非整倍體的快速產(chǎn)前診斷[D];廈門大學;2008年
10 陳新華;胎兒超聲心動圖技術的發(fā)展與應用[D];河北醫(yī)科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04429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eklw/2044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