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病理分型在兒童IgA腎病中的應用
發(fā)布時間:2017-12-24 22:20
本文關鍵詞:牛津病理分型在兒童IgA腎病中的應用 出處:《重慶醫(yī)科大學》2014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目的: 驗證牛津病理分型在兒童IgA腎病中的臨床應用價值。 方法: 選擇2010年1月至2013年9月在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yī)院經腎活檢確診的IgA腎病患兒,收集腎活檢時的臨床及病理資料;并進行隨訪,根據隨訪終點時的臨床表現分為A、B、C、D4級臨床結局;最后進行臨床病理分析。 結果: 1.123例患兒臨床表現以腎病綜合征最多見(42.3%),其次為血尿合并蛋白尿(24.4%)、孤立性血尿(20.3%)、急性腎炎(12.2%),,只有1例(0.8%)患兒表現為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征的病理改變比其他臨床分型重(P0.01)。 2.4個病理指標評分分別以M1(82.1%)、E1(53.7%)、S0(59.3%)、T0(82.1%)為主,僅有1例(0.8%)患兒表現為重度腎小管萎縮/間質纖維化(T2)。 3. M1組、E1組病程大于M0組、E0組(P0.05);除系膜細胞增生外,其余病理指標與腎活檢時的年齡有關(P0.05)。 4. M1組、E1組鏡下血尿程度較M0組、E0組重(P0.01);系膜細胞增生、毛細血管內增生、腎小管萎縮/間質纖維化與浮腫發(fā)生有關(P0.05);除E0組與E1組外,其余病理分組平均動脈壓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5.4個病理指標均與24小時尿蛋白定量有關(P0.01);S1組、T1/T2組eGFR低于S0組、T0組(P0.01)。 6.腎小球節(jié)段硬化與系膜區(qū)IgA、C3沉積強度有關(P0.05);M1組、E1組、S1組系膜區(qū)IgG沉積強度大于M0組、E0組、S0組(P0.05)。 7.隨訪成功的病例共計84例,臨床結局為A級43例(51.2%),B級30例(31.7%),C級8例(9.5%),D級3例(3.6%),只有腎小管萎縮/間質纖維化與預后有關(P0.05)。 結論: 牛津病理分型與兒童IgA腎病的臨床指標有一定的相關性。系膜細胞增生、毛細血管內增生是疾病的活動指標,預后預測價值有限;腎小球節(jié)段硬化與近期預后無關,對遠期預后的意義還需進一步研究;腎小管萎縮/間質纖維化是預后的危險因素。牛津分型與免疫病理的關系還需更多驗證。
【學位授予單位】:重慶醫(yī)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R726.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榮樂;劉鄭榮;;來氟米特聯(lián)合激素治療難治性IgA腎病的臨床觀察[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07年06期
2 張杰,何俊,李正良,申兵冰,劉先蓉,沙朝暉,鐘慧,夏妮婭,黃頌敏;來氟米特治療IgA腎病的臨床研究[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5年07期
3 劉小榮;沈穎;伏利兵;;腎小管間質損害與兒童IgA腎病進展的關系[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0年19期
4 包瑛;黃惠梅;張小鴿;陳國強;周南;;兒童IgA腎病72例臨床與病理分析[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2年05期
5 張愛平,張磊,王艷俠,丁堯海,張穎瑋,郭治,石書梅,陳海英;來氟米特治療IgA腎病64例[J];中華腎臟病雜志;2004年03期
6 陳香美,陳仆,蔡廣研,吳杰,崔巖,張燕平,劉述文,湯力;麥考酚酸酯治療IgA腎病的隨訪對照觀察[J];中華醫(yī)學雜志;2002年12期
7 何富樂;楊紅萍;;白芍總苷對IgA腎病單純性血尿患者紅細胞免疫功能的影響[J];浙江醫(yī)學;2008年11期
8 魏日胞;;新型免疫抑制劑在腎臟病中應用的研究進展[J];中國藥物應用與監(jiān)測;2012年05期
9 楊琦;丁紅;王宗謙;;霉酚酸酯治療IgA腎病療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國循證醫(yī)學雜志;2012年11期
本文編號:133019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eklw/133019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