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早產兒檢驗性失血及其與貧血的相關性
發(fā)布時間:2017-11-20 03:04
本文關鍵詞:危重早產兒檢驗性失血及其與貧血的相關性
更多相關文章: 早產兒貧血 NICU 失血 診斷性失血 輸血 早產兒
【摘要】:目的 早產兒檢驗性失血具有很大的隱蔽性,不規(guī)范的采血在很大程度上是造成貧血的危險因素之一。本研究通過收集危重早產兒檢驗性失血相關資料,旨在統(tǒng)計檢驗性失血的實際量、多抽量,探究檢驗性失血功能分布及原因,并對檢驗性失血與貧血的關系進行評估,為規(guī)范采血,提倡微量采血奠定理論基礎。 方法 收集南華大學附屬郴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室(Neonatalintensive care unit,NICU)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生后24小時內入院、住院時間≥7天的危重早產兒。記錄患兒住院期間每次采集的血量,對檢驗性失血總體情況進行定量分析并描述住院期間前4周不同胎齡、不同體重、不同時間的檢驗性失血特征;按血液的應用歸類,描述并探究檢驗性失血的功能分布;根據公式B=5(∑s+0.1)[1]計算理論失血量,結合實際采血量,計算多抽的量,并對比分析前2周內不同胎齡不同出生體重多抽量情況;采集入院第24小時、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靜脈血,以靜脈Hb作為貧血評判標準,將患兒分為貧血組與非貧血組,排除輸血因素影響,評估前4周檢驗性失血與貧血的關系。 結果 1、研究期間共有642例早產兒,本研究入選患兒共246例。246例危重早產兒住院期間檢驗性失血總量達7972.51ml,總檢驗失血量中位數(shù)M為25.57ml(7.10ml~119.20ml)。早產兒檢驗性失血集中在入院前兩周,其失血量為總失血量的64.40%,而兩周又以第一周突出,其失血量為兩周總量的72.84%。4周內日人均失血量以第1周顯著,第1周大于第2周,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第3、4周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入院前兩周胎齡越小、出生體重越低,日人均失血量越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第3、4周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檢驗性失血的功能分布主要為生化測定(31.49%)、血氣分析(19.03%)、免疫測定(12.69%)、血培養(yǎng)(12.63%)、血液學(12.28%),生化測定及血氣分析是危重早產兒最常見及失血量最集中的檢驗項目,兩者合計比例為50.52%。血氣分析、血液學檢測是管理和監(jiān)測危重早產兒最頻繁的實驗室檢查,兩者合計比例為67.43%。 4、總實際檢驗失血量約為總理論檢驗失血量的2倍,總實際檢驗失血量中位數(shù)M(25.57ml)為總理論檢驗失血量中位數(shù)M(3.26ml)的7.8倍。 5、多抽量集中在入院前兩周,前兩周內不同胎齡、不同出生體重日人均多抽量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胎齡越小,體重越低,多抽量越顯著。 6、多抽量最顯著的采血項目主要是血培養(yǎng)、生化測定、其他、血氣分析,多抽比例依次為76%、64%、45%、41%。 7、貧血發(fā)生時間集中在入院前兩周,其貧血比例合計達88.30%。胎齡越小、體重越低,貧血發(fā)生時間越早,貧血比例越高。 8、入院前兩周內檢驗性失血與Hb下降有密切關系,與貧血呈顯著正相關,第3、4周檢驗性失血與貧血無明顯相關性。 9、單因素分析顯示:入院前兩周失血量、胎齡、出生體重、住院天數(shù)、初始Hb值均與貧血有關。 10、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前兩周失血量、住院時間進入早產兒貧血的危險因素分析,前兩周采血量15ml/kg的危險因子是7.5ml/kg~15ml/kg的3.57倍。 結論 危重早產兒檢驗性失血現(xiàn)狀嚴峻,采血浪費現(xiàn)象嚴重。胎齡越小、體重越低,失血量及多抽量越顯著。生化測定及血氣分析是檢驗性失血的主要檢驗項目。檢驗性失血與貧血密切相關,過度采血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早產兒貧血的發(fā)生。前兩周累積采血量7.5ml/kg是引發(fā)危重早產兒貧血的危險因素,,采血量越多,貧血概率越大,貧血程度越重。減少危重早產兒檢驗性失血量能有效降低其貧血發(fā)生。
【學位授予單位】:南華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R722.6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8條
1 張長虹;周俊;;新生兒輸血進展與輸血安全[J];中國輸血雜志;2010年07期
2 彭華;童笑梅;;早產兒貧血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08年05期
3 沈曉霞;杜立中;施麗萍;馬曉路;;不同輸血策略對貧血的極低出生體重兒治療轉歸的影響[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0年01期
4 劉懷,寧靖蘭,張秀英;收集血清標本需采全血量的計算[J];九江醫(yī)學;1994年01期
5 宋慶梅,申改青;醫(yī)源性抽血對早產兒貧血的影響[J];中原醫(yī)刊;2002年10期
6 彭華;童笑梅;;醫(yī)源性失血與早產兒貧血的發(fā)生及需要輸血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新生兒科雜志;2008年04期
7 嚴超英;;重視早產兒貧血的發(fā)生及其防治[J];中國新生兒科雜志;2009年06期
8 胡群;;新生兒成分輸血[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11年0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朱燕;出生早產兒流行病學特征的前瞻性多中心調查[D];復旦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20582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eklw/120582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