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醫(yī)學論文 > 兒科論文 >

LMNA相關肌營養(yǎng)不良患兒的表型-基因型分析及LMNA突變體功能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0-16 13:25

  本文關鍵詞:LMNA相關肌營養(yǎng)不良患兒的表型-基因型分析及LMNA突變體功能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LMNA相關肌營養(yǎng)不良 突變 核纖層蛋白A/C 功能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兒童早期起病的LMNA相關肌營養(yǎng)不良(LMNA related musculardystrophy)患兒的病例資料,了解中國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肌肉病理改變特點,進一步行基因檢測分析遺傳學特點,探討表型與基因型的關聯(lián)性,并進行部分LMNA突變體功能研究,初步探討其可能的致病機制。 方法:參考文獻報道,對符合LMNA相關肌營養(yǎng)不良診斷標準的病例進行臨床診斷并納入研究,共收集17例。對先證者進行肌活檢者行常規(guī)組織學染色,并電鏡觀察肌纖維超微結構的改變。提取先證者及其父母外周血基因組DNA,PCR擴增LMNA的12個外顯子,以瓊脂糖凝膠電泳鑒定PCR產物,PCR產物純化后DNA直接測序,確定基因突變的類型。部分患者同時提取外周血總RNA,行逆轉錄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逆轉錄為cDNA作為PCR的模板,并從剪切突變的兩端設計引物觀察剪切突變在RNA水平造成的改變。通過特異抗體進行培養(yǎng)的皮膚成纖維細胞免疫熒光染色及構建4種真核表達突變體進行核纖層蛋白A/C的體外表達及亞細胞定位等功能研究。 結果: 1、臨床表型特點:17例均符合LMNA相關肌營養(yǎng)不良的臨床診斷,,其中11例診斷為LMNA-相關的先天性肌營養(yǎng)不良(LMNA-related congenital musculardystrophy,L-CMD)、6例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的Emery-Dreifuss肌營養(yǎng)不良(Emery-Dreifuss muscular dystrophy,EDMD)。診斷為L-CMD的病例主要表現(xiàn)為新生兒至嬰幼兒期起病的迅速進展的軀干及頸軸肌無力,豎頭無力,由遠端至近端進展的關節(jié)攣縮,脊柱畸形,肌張力減低、腱反射減弱或消失;診斷為EDMD的病例主要表現(xiàn)為1-5歲發(fā)病的緩慢進展的肩胛腓骨肌無力及肌萎縮,由近端至遠端進展的關節(jié)攣縮,脊柱畸形,肌張力減低、腱反射減弱或消失。兩者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CK)均輕至中度升高,肌電圖(electromyogram,EMG)呈肌源性損害,心電圖可提示心律失常,頭顱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正常。 2、肌肉病理特點:17例患兒中12例行腓腸肌活檢,進行常規(guī)組織學染色及酶組織化學染色,通過電鏡觀察肌纖維超微結構。蘇木精-伊紅(Hema-toxylinand Eosin,HE)染色等提示為肌營養(yǎng)不良改變或肌肉病樣改變,起病早的L-CMD可見大量炎癥細胞浸潤。電鏡下顯示局灶或大片肌絲破壞、肌節(jié)模糊、肌纖維內大量空泡,大量脂肪結締組織結構,肌細胞核形態(tài)異常、異染色質濃縮,核膜局灶缺失,可見核帶、核仁裂,核周線粒集聚。 3、基因型:17例患兒均行致病基因LMNA突變篩查并基因確診,所有突變均為雜合突變,包括13例錯義突變、3例缺失突變及1例剪切突變。本研究共發(fā)現(xiàn)16種致病突變,其中8種為未報道的突變。14例已完成突變來源驗證,其中1例突變來自父親、13例為新生突變。c.91GA、c.94_96delAAG、c.116AG、c.745CT、c.746GA、c.832GC、c.1124CG、c.1580GC等突變與LMNA相關肌營養(yǎng)不良關系密切。 4、LMNA突變對核纖層蛋白A/C功能的影響:對1例進行皮膚成纖維細胞免疫熒光染色,結果顯示細胞核大小和形態(tài)異常,核纖層蛋白A/C蛋白在細胞核內有表達,但分布不均勻。野生型及突變體質粒轉染后,熒光顯微鏡下顯示突變體的核纖層蛋白A/C在細胞核內分布異常。 結論: 1、17例LMNA相關肌營養(yǎng)不良患兒的臨床癥狀符合EDMD或L-CMD臨床表現(xiàn),肌肉病理提示肌營養(yǎng)不良改變或肌肉病樣改變,起病早的L-CMD可見大量炎癥細胞浸潤。電鏡下可見大量肌纖維結構破壞,肌細胞核形態(tài)異常。 2、本研究發(fā)現(xiàn)的突變均為雜合突變,大部分為新生突變,符合該組疾病基因突變特點,共發(fā)現(xiàn)了8種新突變。其中c.91GA、c.94_96delAAG、c.116AG、c.745CT、c.746GA、c.832GC、c.1124CG、c.1580GC等突變與LMNA相關肌營養(yǎng)不良密切關聯(lián)。 3、LMNA突變導致核纖層蛋白A/C在細胞核內分布異常,從而使細胞核形態(tài)及大小改變,可能是LMNA相關肌營養(yǎng)不良的發(fā)病機制之一。
【關鍵詞】:LMNA相關肌營養(yǎng)不良 突變 核纖層蛋白A/C 功能研究
【學位授予單位】:南昌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R746.2
【目錄】: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中英文對照表10-11
  • 第1章 引言11-13
  • 第2章 材料與方法13-27
  • 2.1 研究對象13-14
  • 2.1.1 入選及分組標準13
  • 2.1.2 倫理審批13-14
  • 2.1.3 臨床資料收集14
  • 2.2 主要材料和試劑14-15
  • 2.2.1 肌肉組織化學染色14
  • 2.2.2 基因診斷與分析14
  • 2.2.3 皮膚成纖維細胞、HEK293 細胞培養(yǎng)14
  • 2.2.4 RT-PCR14-15
  • 2.2.5 定點突變及質粒構建、提取15
  • 2.2.6 免疫熒光及細胞轉染15
  • 2.3 主要儀器與耗材15-16
  • 2.4 主要液體配制16-18
  • 2.4.1 肌肉組織化學染色16-17
  • 2.4.2 基因診斷與分析17
  • 2.4.3 細胞培養(yǎng)17-18
  • 2.4.4 免疫熒光18
  • 2.5 主要應用軟件18
  • 2.6 主要實驗方法18-27
  • 2.6.1 肌肉組織化學染色18-19
  • 2.6.2 提取外周血白細胞 DNA(鹽析法)19
  • 2.6.3 提取外周血淋巴細胞 RNA(TRIzol 法)、反轉錄為 cDNA 單鏈19-20
  • 2.6.4 基因突變篩查20-22
  • 2.6.5 細胞培養(yǎng)22-23
  • 2.6.6 野生型與突變體質粒構建23-24
  • 2.6.7 質粒大提24-25
  • 2.6.8 免疫熒光及細胞轉染25-27
  • 第3章 結果27-37
  • 3.1 臨床表現(xiàn)特點及輔助檢查27-30
  • 3.1.1 臨床表現(xiàn)特點27
  • 3.1.2 輔助檢查特點27-30
  • 3.2 基因檢測結果30-32
  • 3.3 LMNA 野生型及突變體構建32-35
  • 3.4 免疫熒光染色及細胞轉染35-37
  • 第4章 討論37-45
  • 4.1 LMNA 相關肌營養(yǎng)不良臨床特點37-38
  • 4.2 LMNA 相關肌營養(yǎng)不良基因型與表型相關性38-42
  • 4.3 LMNA 相關肌營養(yǎng)不良發(fā)病機制研究42-45
  • 第5章 結論45-46
  • 致謝46-47
  • 參考文獻47-50
  • 攻讀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50-51
  • 綜述51-57
  • 參考文獻55-57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條

1 陳銀紅;王曉靜;沈宏銳;胡靜;;杜氏肌營養(yǎng)不良和遺傳咨詢[J];臨床薈萃;2013年05期



本文編號:104292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eklw/104292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c5bfc***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