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北京鴨抗血清3型鴨甲型病毒性肝炎選育研究初探

發(fā)布時間:2017-07-16 20:16

  本文關(guān)鍵詞:北京鴨抗血清3型鴨甲型病毒性肝炎選育研究初探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北京鴨 死亡率 抗性組 易感組


【摘要】:鴨甲肝3型病毒是危害雛鴨健康的重要病原之一,每年給養(yǎng)鴨業(yè)造成巨大的經(jīng)濟損失。目前,我國還沒有用于預防3型肝炎的疫苗,預防該病主要依靠卵黃囊抗體。但是,當雛鴨注射卵黃抗體后,往往繼發(fā)感染大腸桿菌病或漿膜炎,損失慘重。如果能夠培育抗肝炎病毒的肉鴨專門化品系或新品種,無疑是為預防該病尋找到更有效的途徑。目前,畜禽抗病育種尚處在起步階段,抗病育種的分子基礎知之甚少,在肉鴨等水禽方面更是未見報道。為此,本文以北京鴨為試驗動物,通過人工感染和自然感染甲肝3型病毒,選擇抗性家系及其個體留種,先后持續(xù)2個世代。在此過程中,研究了抗性鴨和易感鴨在血清生化指標和先天免疫基因表達方面的差異,以探索抗性鴨對3型肝炎病毒的抗性機制,試驗結(jié)果如下:試驗1:以Z8系北京鴨為研究對象,首先用50枚鴨胚,確定了該毒株半數(shù)致死濃度為10-5.7/0.2ml。試驗按照母鴨:公鴨=4:1組建F0世代278個家系。先后收集種蛋2批,第1批以其中的164個家系為研究對象,收集種蛋14天,出雛1132只;第2批以278個家系為研究對象,收集種蛋7天,出雛1589只。第1批雛鴨于7日齡時人工感染鴨甲肝3型病毒(DHAV-3);第2批雛鴨于3日齡放入患病鴨群。結(jié)果表明:(1)人工感染組雛鴨的死亡率為59.67%,自然感染組雛鴨的死亡率為61.74%,兩者之間沒有顯著差異(P0.05)。(2)人工感染組死亡率在90%以上(強易感)的家系有44個,死亡率為10%以下(強抗性)的家系有26個。(3)自然感染組死亡率在90%以上(強易感)的家系有94個,死亡率為10%以下(強抗性)的家系有47個;(4)人工感染雛鴨在攻毒后24h達到死亡高峰,自然感染雛鴨在混群后40h達到死亡高峰。表明不同家系對DHAV-3的抗病性存在明顯差異,而與何種感染方式無關(guān)。試驗2:根據(jù)試驗1的結(jié)果,進一步研究了F1代抗性鴨和強易感鴨全同胞后代的抗病力。本試驗將F1代強抗性家系的公母鴨作為F2代強抗性組的親本,共組建家系23個,出雛270只;將F1代一般抗性家系的公母鴨作為F2代一般抗性組的親本,共組建家系96個,出雛884只;將F1代強易感家系的全同胞公母鴨作為F2代強易感全同胞組的親本,共組建家系10個,出雛125只;將強抗性家系的全同胞公母鴨作為F2代強抗性全同胞組的親本,共組建家系7個,出雛71只。將另一批Z8自然群體公母鴨作為F2代自然群體組的親本,共組建家系54個,出雛429只。所有雛鴨于7日齡時人工感染DHAV-3,統(tǒng)計各組死亡率并比較DHAV-3檢出率。結(jié)果表明:(1)F2代強抗性組的死亡率為2.22%,一般抗性組的死亡率為6.79%,均顯著低于F2代強易感全同胞組的死亡率56.00%(P0.05)。(2)F2代強易感全同胞組和強抗性全同胞組的DHAV-3檢出率為100%,高于強抗性和一般抗性組的檢出率。(3)強抗性組中22個家系的死亡率為0,強易感全同胞組中8個家系的死亡率大于56.00%。以上結(jié)果表明F1代抗性鴨后代具有抗DHAV-3的特點。試驗3:研究了抗性鴨和易感鴨在感染DHAV-3后血清生化指標和先天免疫基因的差異。選取精神狀態(tài)良好的Z8系自然群體雛鴨90只分為三組:30只腿肌注射等量的生理鹽水并且隔離飼養(yǎng)作為對照組;另60只腿肌注射0.2ml的DHAV-3病毒,根據(jù)是否發(fā)病分為易感組和抗性組。于攻毒后22 h,28 h,31 h,34h,37 h取出現(xiàn)典型死亡癥狀的易感組和無任何癥狀的抗性組各6只,對照組雛鴨6只。結(jié)果表明:(1)在整個試驗過程中易感組的血清中谷丙轉(zhuǎn)氨酶和谷草轉(zhuǎn)氨酶含量均高于對照組,而血清堿性磷酸酶的含量低于對照組?剐越M的血清谷丙轉(zhuǎn)氨酶和谷草轉(zhuǎn)氨酶含量呈波動性變化并且低于易感組。(2)易感組的血清IgA、IgM和IgY三種免疫球蛋白在整個試驗過程中均低于對照組?剐越M血清中的這三種免疫球蛋白含量在22h~28h高于對照組(P0.05),而31h~37h逐漸下降至低于對照組的水平。(3)易感組在22h~31h肝臟的黑色素瘤分化相關(guān)基因-5(MDA-5)的表達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34h~37hMDA-5基因的表達量與對照組沒有顯著差異(P0.05)。而抗性組的肝臟中MDA5基因在整個試驗過程中與對照組均沒有顯著差異(P0.05)?剐越M在22h~31h肝臟的α干擾素基因(IFN-α)和Toll樣受體7基因(TLR7)的表達量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在34h~37h這兩個基因的表達量與對照組沒有顯著差異(P0.05)。以上結(jié)果表明DHAV-3感染后易感鴨肝臟功能受到不可逆的破壞,而抗性鴨可以誘導體內(nèi)的相關(guān)免疫反應。試驗4:研究了DHAV-3對兩世代抗性北京鴨生產(chǎn)性能的影響。在注射病毒后第5天,12天,21天,28天,35天分別從F1代抗性組、F2代抗性組和對照組中隨機抽取發(fā)育正常的6只接近各自平均體重的個體稱重并且測定免疫器官指數(shù)。至7周齡時分別從這三組中選取10只公鴨和10只母鴨進行屠宰性能的測定。結(jié)果表明:(1)DHAV-3會侵染北京鴨的免疫器官,攻毒后5天到35天兩世代抗性鴨體重小于對照組的體重。(2)七周齡屠宰結(jié)果表明:兩世代抗性母鴨的龍骨長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其它生產(chǎn)性能則沒有顯著差異。(3)F1代抗性公鴨胸寬顯著低于對照組,其他屠宰性能與對照組沒有顯著差異。F2代抗性公鴨胸寬、胴體重、胸肌重、骨架重、胸肌重、皮脂重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其他屠宰性能沒有顯著差異(P0.05)。F2代與F1代抗性公鴨相比,各項屠宰性能均沒有顯著差異(P0.05)。以上結(jié)果表明DHAV-3對公鴨生產(chǎn)性能的影響大于母鴨。綜上所述:根據(jù)兩代攻毒試驗可知,不同家系的北京鴨對DHAV-3的抗病性存在著差異,將強抗性公母鴨再次組建家系產(chǎn)生的F2代感染DHAV-3后死亡率顯著下降。表明培育抗甲肝3型北京鴨品系有一定的可行性。
【關(guān)鍵詞】:北京鴨 死亡率 抗性組 易感組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S858.32
【目錄】:
  • 摘要5-7
  • Abstract7-14
  • 英文縮略表14-15
  • 第一章 文獻綜述15-22
  • 1.1 鴨甲型病毒性肝炎概述及研究進展15-17
  • 1.1.1 雛鴨甲型肝炎病毒的命名與溯源15
  • 1.1.2 雛鴨甲型肝炎病毒的流行性病學研究15-16
  • 1.1.3 病毒性肝炎的致病機理研究16
  • 1.1.4 病毒性肝炎的分布規(guī)律研究進展16-17
  • 1.2 鴨病毒性肝炎防治現(xiàn)狀17
  • 1.3 抗病品種培育的研究進展17-19
  • 1.3.1 對抗病力的直接選擇17-18
  • 1.3.2 DNA分子標記輔助育種18-19
  • 1.3.3 轉(zhuǎn)基因方法抗病育種19
  • 1.4 抗病育種選育相關(guān)的先天性免疫基因的研究進展19-21
  • 1.4.1 TLR7基因的研究進展19-20
  • 1.4.2 MDA-5 基因研究進展20
  • 1.4.3 IFN-α 基因研究進展20-21
  • 1.5 本論文研究的目的及意義21
  • 1.6 本論文的技術(shù)路線21-22
  • 第二章 F1代北京鴨抗DHAV-3 家系篩選研究22-26
  • 2.1 材料和方法22-23
  • 2.1.1 試驗動物22
  • 2.1.2 病毒毒株22
  • 2.1.3 F1代感染試驗22
  • 2.1.4 數(shù)據(jù)處理22-23
  • 2.2 試驗結(jié)果23-25
  • 2.2.1 DHAV-3 的ELD50測定23
  • 2.2.2 F1代北京鴨抗DHAV-3 家系篩選結(jié)果23-25
  • 2.3 討論25
  • 2.4 結(jié)論25-26
  • 第三章 F2代北京鴨抗DHAV-3 研究26-30
  • 3.1 材料與方法26-27
  • 3.1.1 DHAV-3 病毒26
  • 3.1.2 試驗動物26
  • 3.1.3 F2代攻毒試驗26-27
  • 3.1.4 主要試劑27
  • 3.1.5 F2代雛鴨泄殖腔拭子DHAV-3 分子檢測27
  • 3.1.6 數(shù)據(jù)采集27
  • 3.1.7 數(shù)據(jù)處理27
  • 3.2 試驗結(jié)果27-29
  • 3.2.1 F2代雛鴨死亡率27-28
  • 3.2.2 F2代雛鴨家系死亡率28-29
  • 3.2.3 F2代雛鴨泄殖腔拭子檢測DHAV-329
  • 3.3 討論29
  • 3.4 結(jié)論29-30
  • 第四章 北京鴨抗DHAV-3 相關(guān)生化和免疫性狀研究30-43
  • 4.1 材料與方法30-33
  • 4.1.1 病毒毒株30
  • 4.1.2 試驗動物30
  • 4.1.3 試驗設計30
  • 4.1.4 主要試劑和儀器30-31
  • 4.1.5 引物設計與合成31
  • 4.1.6 試驗方法31-32
  • 4.1.7 數(shù)據(jù)處理32-33
  • 4.2 試驗結(jié)果33-40
  • 4.2.1 抗性鴨和易感鴨血清堿性磷酸酶、谷丙轉(zhuǎn)氨酶和谷草轉(zhuǎn)氨酶的測定結(jié)果33-34
  • 4.2.2 抗性鴨和易感鴨血清白蛋白、球蛋白、總蛋白的測定結(jié)果34-36
  • 4.2.3 抗性鴨和易感鴨血清IgA、IgM和IgY的測定結(jié)果36-38
  • 4.2.4 抗性鴨和易感鴨肝臟MDA-5、IFN-α、TLR-7 的mRNA相對表達量測定結(jié)果38-40
  • 4.3 討論40-42
  • 4.3.1 抗性鴨和易感鴨血清堿性磷酸酶、谷丙轉(zhuǎn)氨酶和谷草轉(zhuǎn)氨酶的測定結(jié)果討論40
  • 4.3.2 抗性鴨和易感鴨血清白蛋白、球蛋白、總蛋白的測定結(jié)果討論40
  • 4.3.3 抗性鴨和易感鴨血清IgA、IgM和IgY的測定結(jié)果討論40-41
  • 4.3.4 抗性鴨和易感鴨肝臟MDA-5、IFN-α、TLR-7 的mRNA相對表達量測定結(jié)果討論41-42
  • 4.4 結(jié)論42-43
  • 第五章 DHAV-3 對兩世代抗性鴨生產(chǎn)性能的影響43-49
  • 5.1 材料與方法43-44
  • 5.1.1 試驗動物43
  • 5.1.2 主要器械43
  • 5.1.3 試驗設計及方法43
  • 5.1.4 數(shù)據(jù)處理43-44
  • 5.2 試驗結(jié)果44-47
  • 5.2.1 DHAV-3 對抗性鴨生長性能的影響44
  • 5.2.2 DHAV-3 對抗性鴨脾臟、法氏囊和胸腺指數(shù)的影響44-46
  • 5.2.3 DHAV-3 對抗性母鴨和公鴨屠宰性能的影響46-47
  • 5.3 討論47-48
  • 5.4 結(jié)論48-49
  • 第六章 全文結(jié)論49-50
  • 6.1 主要結(jié)論49
  • 6.2 創(chuàng)新點49
  • 6.3 有待解決的問題49-50
  • 參考文獻50-58
  • 致謝58-59
  • 作者簡介59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麗麗;劉海燕;牛銀杰;祝明皓;劉勝旺;陳洪巖;;1型鴨肝炎病毒強毒株在雛鴨體內(nèi)分布情況研究[J];實驗動物科學;2015年03期

2 陳連頤;黎壽豐;趙振華;;不同品系肉雞及其雜交后代消化器官發(fā)育和飼料利用率的比較[J];中國畜牧雜志;2014年24期

3 史若男;李婉;宋麗婷;周姍;劉水平;劉進輝;;動物免疫抑制研究進展[J];動物醫(yī)學進展;2014年09期

4 韓春燕;郝瑞軍;曾祥偉;王笑梅;;野生鳥類傳播禽免疫抑制性病毒的研究進展[J];畜牧獸醫(yī)學報;2014年09期

5 趙赫;何莉;李美霞;谷長勤;張萬坡;程國富;胡薛英;;鴨源呼腸孤病毒與沙門菌共感染雛鴨的免疫器官的動態(tài)病理學觀察[J];中國獸醫(yī)科學;2014年06期

6 翟正曉;趙文靜;劉書云;趙樂樂;何川;孟和;;RAD測序法用于雞雙向選擇家系群體遺傳差異分析[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農(nóng)業(yè)科學版);2014年02期

7 馬靜;湯承;岳華;;雛鴨混合感染基因A型和基因C型鴨甲肝病毒研究[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02期

8 辛清武;鄭嫩珠;繆中緯;朱志明;陳暉;劉鳳輝;;黑番鴨高產(chǎn)優(yōu)質(zhì)專門化品系的選育研究[J];家畜生態(tài)學報;2014年02期

9 王炳謙;姜再勝;戶國;石存斌;王芳;谷偉;白慶利;;虹鱒(Oncorhynchus mykiss)傳染性造血器官壞死病(IHN)抗病力遺傳參數(shù)估計及其抗病家系篩選[J];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13年09期

10 梁漫飛;朱瑞良;高秀妹;楊世發(fā);左雪梅;鐘世勛;崔國林;劉靜靜;孫婧;;禽波氏桿菌與REV共感染對SPF雞免疫系統(tǒng)的影響[J];中國獸醫(yī)學報;2013年06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許斌;鴨原代肝細胞對鴨乙型肝炎病毒易感性相關(guān)蛋白的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林少莉;1型和3型鴨甲肝病毒在臨床死亡雛鴨體內(nèi)分布的研究[D];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15年

2 竇鵬斐;鴨甲肝病毒1型WF1001株的分離鑒定及致病性研究[D];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13年

3 李井新;鴨甲肝病毒1型和3型實時熒光定量RT-PCR檢測方法的建立及其在雛鴨體內(nèi)動態(tài)分布規(guī)律的研究[D];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13年

4 陳雷;鴨坦布蘇病毒對麻鴨致病性研究[D];福建農(nóng)林大學;2013年

5 趙樂樂;雞雙向選擇家系腸道微生物宏基因組學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3年

6 皮晉魁;基因C型鴨甲肝病毒致病性及其VP1基因結(jié)構(gòu)特征研究[D];西南民族大學;2012年

7 黃秋雪;基因C型鴨甲肝病毒PCR檢測方法的建立及動態(tài)定量分布[D];西南民族大學;2012年

8 蔡雙雙;新型鴨肝炎病毒感染雛鴨血液生化指標的動態(tài)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04年

9 商營利;雞混合感染J亞群白血病病毒與網(wǎng)狀內(nèi)皮增殖病病毒免疫抑制機理研究[D];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03年

,

本文編號:55038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dongwuyixue/55038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f8e6e***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