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帶雙串聯(lián)卵清蛋白T細胞表位的兔出血癥病毒樣顆粒的表達及免疫原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3-02-09 17:13
兔出血癥(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RHD)是由兔出血癥病毒(Rabbit hemorrhagic disease virus, RHDV)引起的一種以全身實質(zhì)器官出血為主要特征的急性、敗血性、高度接觸傳染性、致死性的兔病。RHDV屬杯狀病毒科兔病毒屬,無囊膜,為20面體對稱結構,直徑40 nm,結構簡單。RHDV僅有一個主要結構蛋白VP60,可自我組裝成病毒樣顆粒(virus-like particles, VLPs).有研究證實這種病毒樣顆粒也可嵌合表達外源基因,或作為疫苗載體。為探究兔出血癥病毒樣顆粒(VP60-VLPs)是否有作為外源表位載體的能力,本文利用雙串聯(lián)的OVA257-264CD8+T細胞表位(序列為SIINFEKL,以柔性氨基酸GS連接)對RHDV VP60的不同位點進行插入和取代,研究其對嵌合蛋白的表達和病毒樣顆粒組裝的影響,并通過電鏡觀察和動物實驗,研究VP60 VLPs作為外源片段展示載體的可行性和耐受性。實驗過程如下:1.重組穿梭載體的構建 通過運用基因克隆和重組技術將雙串聯(lián)OVA CD8+T細胞表位(GSSIINFEKLGSS...
【文章頁數(shù)】:8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縮略詞表(Abbreviation)
第一篇 文獻綜述
1 兔出血癥病毒
1.1 RHD的發(fā)病史
1.2 RHDV的分類
1.3 RHDV病原
1.4 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
1.5 RHDV的流行病學
1.6 預防,控制和預防接種
1.7 RHDV的治療應用
1.8 小結
2 病毒樣顆粒
2.1 病毒樣顆粒的起源
2.2 病毒樣顆粒的特點
2.3 病毒樣顆粒的表達系統(tǒng)
2.4 嵌合VLPs的產(chǎn)生
2.5 VLPs疫苗的生產(chǎn)應用
參考文獻
第二篇 實驗部分
第一章 三種攜帶雙串聯(lián)OVA T細胞表位的重組穿梭載體的構建
1 材料與方法
1.1 質(zhì)粒、細胞、菌種
1.2 主要試劑與工具酶
1.3 核酸序列分析
1.4 引物設計
1.5 構建示意圖
1.6 目的片段的構建
1.7 穿梭載體Bacmid的構建
2 實驗結果
2.1 目的基因的構建
2.2 重組表達載體的酶切鑒定
2.3 目的基因pFastBac1-DC的構建
2.4 重組質(zhì)粒的酶切鑒定
2.5 重組穿梭載體鑒定
3 討論
3.1 SOE技術
3.2 外源表位插入位置的選擇
參考文獻
第二章 三種嵌合蛋白的表達及鑒定
1 材料與方法
1.1 質(zhì)粒、菌株與細胞
1.2 主要試劑與工具酶
1.3 重組穿梭載體轉染Sf9細胞
1.4 重組桿狀病毒的初步鑒定
1.5 表達產(chǎn)物的鑒定
2 結果
2.1 轉染
2.2 RT-PCR鑒定重組病毒的mRNA
2.3 血凝實驗
2.4 免疫熒光
2.5 重組蛋白的表達及免疫印跡鑒定
3 討論
3.1 嵌合蛋白載體和外源表位的表達
3.2 表達系統(tǒng)的選擇
3.3 嵌合蛋白的血凝特性
參考文獻
第三章 嵌合蛋白的自聚能力和免疫原性研究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劑、培養(yǎng)基和病毒
1.2 實驗動物
1.3 病毒樣顆粒的電鏡觀察
1.4 嵌合蛋白免疫原性的研究
2 結果
2.1 電鏡觀察
2.2 嵌合蛋白載體特異性抗體效價的測定
2.3 ELISPOT檢測特異性IFN-γ分泌
3 討論
3.1 病毒樣顆粒的形成
3.2 免疫原性的研究
參考文獻
全文總結
附錄
致謝
本文編號:3738931
【文章頁數(shù)】:8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縮略詞表(Abbreviation)
第一篇 文獻綜述
1 兔出血癥病毒
1.1 RHD的發(fā)病史
1.2 RHDV的分類
1.3 RHDV病原
1.4 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
1.5 RHDV的流行病學
1.6 預防,控制和預防接種
1.7 RHDV的治療應用
1.8 小結
2 病毒樣顆粒
2.1 病毒樣顆粒的起源
2.2 病毒樣顆粒的特點
2.3 病毒樣顆粒的表達系統(tǒng)
2.4 嵌合VLPs的產(chǎn)生
2.5 VLPs疫苗的生產(chǎn)應用
參考文獻
第二篇 實驗部分
第一章 三種攜帶雙串聯(lián)OVA T細胞表位的重組穿梭載體的構建
1 材料與方法
1.1 質(zhì)粒、細胞、菌種
1.2 主要試劑與工具酶
1.3 核酸序列分析
1.4 引物設計
1.5 構建示意圖
1.6 目的片段的構建
1.7 穿梭載體Bacmid的構建
2 實驗結果
2.1 目的基因的構建
2.2 重組表達載體的酶切鑒定
2.3 目的基因pFastBac1-DC的構建
2.4 重組質(zhì)粒的酶切鑒定
2.5 重組穿梭載體鑒定
3 討論
3.1 SOE技術
3.2 外源表位插入位置的選擇
參考文獻
第二章 三種嵌合蛋白的表達及鑒定
1 材料與方法
1.1 質(zhì)粒、菌株與細胞
1.2 主要試劑與工具酶
1.3 重組穿梭載體轉染Sf9細胞
1.4 重組桿狀病毒的初步鑒定
1.5 表達產(chǎn)物的鑒定
2 結果
2.1 轉染
2.2 RT-PCR鑒定重組病毒的mRNA
2.3 血凝實驗
2.4 免疫熒光
2.5 重組蛋白的表達及免疫印跡鑒定
3 討論
3.1 嵌合蛋白載體和外源表位的表達
3.2 表達系統(tǒng)的選擇
3.3 嵌合蛋白的血凝特性
參考文獻
第三章 嵌合蛋白的自聚能力和免疫原性研究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劑、培養(yǎng)基和病毒
1.2 實驗動物
1.3 病毒樣顆粒的電鏡觀察
1.4 嵌合蛋白免疫原性的研究
2 結果
2.1 電鏡觀察
2.2 嵌合蛋白載體特異性抗體效價的測定
2.3 ELISPOT檢測特異性IFN-γ分泌
3 討論
3.1 病毒樣顆粒的形成
3.2 免疫原性的研究
參考文獻
全文總結
附錄
致謝
本文編號:373893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dongwuyixue/373893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