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周低山丘陵區(qū)林下養(yǎng)雞對土壤碳庫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1-11-14 09:00
本文以四川盆周低山丘陵區(qū)柑橘林下養(yǎng)雞為對象,研究不同養(yǎng)雞密度(160只/畝,80只/畝、40只/畝和0只/畝)對土壤有機碳及其素組含量和土壤有效養(yǎng)分含量的影響,并探討各土壤不同的碳素組分含量及土壤碳庫管理指數與土壤有效養(yǎng)分含量之間的關系。主要研究結果如下:(1)柑橘單果重和產量及土壤粘粒、自然含水率、全氮、堿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鉀含量均為柑橘林下養(yǎng)雞地高于未養(yǎng)雞地,且均隨養(yǎng)雞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上層土壤高于下層土壤。相反,土壤容重為林下養(yǎng)雞地低于未養(yǎng)雞地,且隨養(yǎng)雞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上層土壤低于下層土壤。說明林下養(yǎng)雞密度在0~160只/畝的范圍內養(yǎng)雞密度的增加對于提高土壤貯水和供水功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質和增強土壤供肥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和意義。(2)土壤有機碳含量、微生物量碳含量及其在有機碳中的比例、水溶性有機碳含量及其在有機碳中的比例、活性有機碳含量及其在有機碳中的比例和穩(wěn)定態(tài)碳含量均為柑橘林下養(yǎng)雞地高于未養(yǎng)雞地,且均隨養(yǎng)雞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上層土壤高于下層土壤。與不養(yǎng)雞處理相比,養(yǎng)雞160只/畝、80只/畝和40只/畝0~40cm土層土壤有機碳儲量分別增加46.6~50.6%、19.3~3...
【文章來源】:四川農業(yè)大學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4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文獻綜述
1.1 林下養(yǎng)雞及對林地的影響
1.2 土壤有機碳的作用
1.3 土壤有機碳組分
1.3.1 土壤有機碳的化學分組
1.3.1.1 有機碳在酸堿中的溶解性
1.3.1.2 溶解性有機碳
1.3.1.3 活性有機碳
1.3.2 土壤有機碳的物理分組
1.3.2.1 密度分級
1.3.2.2 粒徑分級
1.3.3 土壤有機質的生物學分組
1.3.3.1 土壤微生物量碳
1.3.3.2 可礦化碳
2 研究內容與方法
2.1 主要研究內容
2.2 研究區(qū)自然概況
2.3 研究方法
3 結果與分析
3.1 林下養(yǎng)雞對柑橘產量的影響
3.2 林下養(yǎng)雞對土壤容重及顆粒組成的影響
3.2.1 土壤容重
3.2.2 顆粒組成
3.3 林下養(yǎng)雞對土壤自然含水量及養(yǎng)分含量的影響
3.3.1 自然含水量
3.3.2 全氮
3.3.3 堿解氮
3.3.4 有效磷
3.3.5 速效鉀
3.4 林下養(yǎng)雞對土壤有機碳組分的影響
3.4.1 土壤總有機碳
3.4.2 微生物量碳
3.4.3 活性有機碳和碳庫管理指數
3.4.4 水溶性有機碳
3.5 土壤有機碳組分及碳庫管理指數與產量和土壤理化性質的關系
4 討論
5 結論
6 參考文獻
致謝
本文編號:3494347
【文章來源】:四川農業(yè)大學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4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文獻綜述
1.1 林下養(yǎng)雞及對林地的影響
1.2 土壤有機碳的作用
1.3 土壤有機碳組分
1.3.1 土壤有機碳的化學分組
1.3.1.1 有機碳在酸堿中的溶解性
1.3.1.2 溶解性有機碳
1.3.1.3 活性有機碳
1.3.2 土壤有機碳的物理分組
1.3.2.1 密度分級
1.3.2.2 粒徑分級
1.3.3 土壤有機質的生物學分組
1.3.3.1 土壤微生物量碳
1.3.3.2 可礦化碳
2 研究內容與方法
2.1 主要研究內容
2.2 研究區(qū)自然概況
2.3 研究方法
3 結果與分析
3.1 林下養(yǎng)雞對柑橘產量的影響
3.2 林下養(yǎng)雞對土壤容重及顆粒組成的影響
3.2.1 土壤容重
3.2.2 顆粒組成
3.3 林下養(yǎng)雞對土壤自然含水量及養(yǎng)分含量的影響
3.3.1 自然含水量
3.3.2 全氮
3.3.3 堿解氮
3.3.4 有效磷
3.3.5 速效鉀
3.4 林下養(yǎng)雞對土壤有機碳組分的影響
3.4.1 土壤總有機碳
3.4.2 微生物量碳
3.4.3 活性有機碳和碳庫管理指數
3.4.4 水溶性有機碳
3.5 土壤有機碳組分及碳庫管理指數與產量和土壤理化性質的關系
4 討論
5 結論
6 參考文獻
致謝
本文編號:349434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dongwuyixue/349434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