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安縣豬源沙門氏菌的分離鑒定及藥物敏感性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1-11-01 06:34
沙門氏菌是一種重要的人獸共患病病原菌,能夠引起多種動物的發(fā)病,可引起豬的副傷寒,也是豬體內(nèi)的一種常在菌。我國豬肉產(chǎn)量占肉類總產(chǎn)量的65%,如果豬源沙門氏菌隨食物鏈傳遞給人類,則人也有患病的危險。特別是在養(yǎng)豬生產(chǎn)中抗菌藥物的大量使用,使耐藥沙門氏菌大量出現(xiàn),使豬沙門氏菌病和人感染豬源沙門氏菌后的治療增加成本,甚至無藥可用的情況。為了了解蓬安縣豬源沙門氏菌的耐藥情況,我們開展了如下工作。1.蓬安縣豬源沙門氏菌的分離鑒定及血清型鑒定目的:了解蓬安縣豬源沙門氏菌的主要血清型。方法:采集豬糞樣品512份,采用選擇性增菌和分子生物學方法分離沙門氏菌,并鑒定其血清型。結(jié)果:在512份豬糞樣品中分離到沙門氏菌31株,共鑒定到5個血清型,另有6株菌未定型,其中德爾卑沙門氏菌和里森沙門氏菌為優(yōu)勢血清型。結(jié)論:初步了解了蓬安縣豬源沙門氏菌的血清型。2.蓬安縣豬源沙門氏菌的藥物敏感性分析目的:了解蓬安縣豬源沙門氏菌的多重耐藥情況。方法:對31株豬源沙門氏菌運用27種藥物進行了藥物敏感試驗,確定了其多重耐藥情況。結(jié)果:分離、鑒定的31株沙門氏菌對氨芐西林、四環(huán)素、多西環(huán)素、氯霉素、氟苯尼考的耐藥率超過80%,對...
【文章來源】:西南大學重慶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3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沙門氏菌在XLT-4培養(yǎng)基上的生長
西南大學專業(yè)學位碩士論文第3章蓬安縣豬源沙門氏菌的分離鑒定及血清型鑒定10型。3.3結(jié)果3.3.1沙門氏菌的菌落形態(tài)和細菌形態(tài)分離的豬源沙門氏菌在XLT-4平板上形成黑色、邊緣整齊、光滑,直徑大小為1-2mm的黑色菌落(圖3-1)。經(jīng)革蘭氏染色后,細菌在顯微鏡下為長桿狀、紅色的形態(tài)(圖3-2)。圖3-1沙門氏菌在XLT-4培養(yǎng)基上的生長Figure3-1GrowthonXLT-4plateofSalmonella圖3-2沙門氏菌的革蘭氏染色(1000×)Figure3-2GramstrainingofSalmonella(1000×)3.3.2分子生物學鑒定結(jié)果通過PCR擴增沙門氏菌特異性基因invA,得到285bp的特異性片段,與預期結(jié)果相符(圖3-3)。
西南大學專業(yè)學位碩士論文第3章蓬安縣豬源沙門氏菌的分離鑒定及血清型鑒定11圖3-3PCR擴增invA基因Figure3-3AmplificationofinvAgene.M:DL2000marker;C:陽性對照;1-31:沙門氏菌臨床分離菌株。M:DL2000marker;C:positivecontrol;1-31:Salmonellaisolates.3.3.3沙門氏菌的分離情況菌株分離情況見表3-1。在蓬安縣1家屠宰場和5家養(yǎng)豬場共采集糞便樣品512份,分離到沙門氏菌31株,分離率為6.1%。在屠宰場采集樣品100份,分離到沙門氏菌6株(6.0%);在養(yǎng)殖場1采集樣品98份,分離到沙門氏菌8株(8.2%);在養(yǎng)殖場2采集樣品75份,分離到沙門氏菌4株(5.3%);在養(yǎng)殖場3采集樣品82份,分離到沙門氏菌6株(7.3%);在養(yǎng)殖場4采集樣品73份,分離到沙門氏菌6株(8.2%);在養(yǎng)殖場5采集樣品84份,分離到沙門氏菌1株(1.2%)。各養(yǎng)殖場間分離率存在較大差異,最高為養(yǎng)殖場1,分離率為8.2%;最低為養(yǎng)殖場5,分離率為1.2%。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深圳地區(qū)動物肉源沙門菌的分離鑒定及耐藥性分析[J]. 張金飛,鄭衛(wèi)江,姚文. 畜牧與獸醫(yī). 2019(01)
[2]四川省規(guī);i場沙門菌的分離鑒定及耐藥性分析[J]. 張毅,陳斌,邵靚,梁璐琪,周莉媛,鄧飛,張睿. 畜禽業(yè). 2018(08)
[3]豬源沙門菌流行病學調(diào)查與耐藥性分析[J]. 焦連國,楊貴燕,蘇金輝,朱要宏,趙亞榮,王安如,王九峰. 中國獸醫(yī)雜志. 2017(10)
[4]20142016年廣州市屠宰場分離沙門氏菌血清學鑒定和耐藥性分析[J]. 吳荔琴,劉佩怡,伍宏凱,方秋華,肖田安,梁祺琦,何瀅. 中國獸藥雜志. 2017(07)
[5]山東生豬屠宰環(huán)節(jié)沙門氏菌血清型及耐藥性測試[J]. 王娟,劉鮮鮮,張倩,趙建梅,曲志娜,黃秀梅,王玉東,鄒明,王君瑋. 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 2017(06)
[6]沙門氏菌血清型快速PCR鑒定方法的建立[J]. 方婷子,史賢明,施春雷. 中國食品學報. 2017(02)
[7]獸用抗菌素耐藥性產(chǎn)生及其危害[J]. 陳明生. 中國畜禽種業(yè). 2016(09)
[8]貴州省豬源沙門氏菌對β-內(nèi)酰胺類藥耐藥性及耐藥基因分析[J]. 曹正花,譚艾娟,呂世明,王雄,杜國琴. 中國畜牧獸醫(yī). 2016(07)
[9]豬源沙門菌耐藥機制及耐藥性研究進展[J]. 陳龍,張春霞,康元環(huán),單曉楓,曹亮,王嬌嬌,錢愛東. 動物醫(yī)學進展. 2014(08)
[10]沙門菌黏附和侵襲腸黏膜細胞的分子基礎[J]. 張海方. 生命的化學. 2011(01)
博士論文
[1]食源性沙門氏菌特性及耐藥機制研究[D]. 楊保偉.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469685
【文章來源】:西南大學重慶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3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沙門氏菌在XLT-4培養(yǎng)基上的生長
西南大學專業(yè)學位碩士論文第3章蓬安縣豬源沙門氏菌的分離鑒定及血清型鑒定10型。3.3結(jié)果3.3.1沙門氏菌的菌落形態(tài)和細菌形態(tài)分離的豬源沙門氏菌在XLT-4平板上形成黑色、邊緣整齊、光滑,直徑大小為1-2mm的黑色菌落(圖3-1)。經(jīng)革蘭氏染色后,細菌在顯微鏡下為長桿狀、紅色的形態(tài)(圖3-2)。圖3-1沙門氏菌在XLT-4培養(yǎng)基上的生長Figure3-1GrowthonXLT-4plateofSalmonella圖3-2沙門氏菌的革蘭氏染色(1000×)Figure3-2GramstrainingofSalmonella(1000×)3.3.2分子生物學鑒定結(jié)果通過PCR擴增沙門氏菌特異性基因invA,得到285bp的特異性片段,與預期結(jié)果相符(圖3-3)。
西南大學專業(yè)學位碩士論文第3章蓬安縣豬源沙門氏菌的分離鑒定及血清型鑒定11圖3-3PCR擴增invA基因Figure3-3AmplificationofinvAgene.M:DL2000marker;C:陽性對照;1-31:沙門氏菌臨床分離菌株。M:DL2000marker;C:positivecontrol;1-31:Salmonellaisolates.3.3.3沙門氏菌的分離情況菌株分離情況見表3-1。在蓬安縣1家屠宰場和5家養(yǎng)豬場共采集糞便樣品512份,分離到沙門氏菌31株,分離率為6.1%。在屠宰場采集樣品100份,分離到沙門氏菌6株(6.0%);在養(yǎng)殖場1采集樣品98份,分離到沙門氏菌8株(8.2%);在養(yǎng)殖場2采集樣品75份,分離到沙門氏菌4株(5.3%);在養(yǎng)殖場3采集樣品82份,分離到沙門氏菌6株(7.3%);在養(yǎng)殖場4采集樣品73份,分離到沙門氏菌6株(8.2%);在養(yǎng)殖場5采集樣品84份,分離到沙門氏菌1株(1.2%)。各養(yǎng)殖場間分離率存在較大差異,最高為養(yǎng)殖場1,分離率為8.2%;最低為養(yǎng)殖場5,分離率為1.2%。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深圳地區(qū)動物肉源沙門菌的分離鑒定及耐藥性分析[J]. 張金飛,鄭衛(wèi)江,姚文. 畜牧與獸醫(yī). 2019(01)
[2]四川省規(guī);i場沙門菌的分離鑒定及耐藥性分析[J]. 張毅,陳斌,邵靚,梁璐琪,周莉媛,鄧飛,張睿. 畜禽業(yè). 2018(08)
[3]豬源沙門菌流行病學調(diào)查與耐藥性分析[J]. 焦連國,楊貴燕,蘇金輝,朱要宏,趙亞榮,王安如,王九峰. 中國獸醫(yī)雜志. 2017(10)
[4]20142016年廣州市屠宰場分離沙門氏菌血清學鑒定和耐藥性分析[J]. 吳荔琴,劉佩怡,伍宏凱,方秋華,肖田安,梁祺琦,何瀅. 中國獸藥雜志. 2017(07)
[5]山東生豬屠宰環(huán)節(jié)沙門氏菌血清型及耐藥性測試[J]. 王娟,劉鮮鮮,張倩,趙建梅,曲志娜,黃秀梅,王玉東,鄒明,王君瑋. 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 2017(06)
[6]沙門氏菌血清型快速PCR鑒定方法的建立[J]. 方婷子,史賢明,施春雷. 中國食品學報. 2017(02)
[7]獸用抗菌素耐藥性產(chǎn)生及其危害[J]. 陳明生. 中國畜禽種業(yè). 2016(09)
[8]貴州省豬源沙門氏菌對β-內(nèi)酰胺類藥耐藥性及耐藥基因分析[J]. 曹正花,譚艾娟,呂世明,王雄,杜國琴. 中國畜牧獸醫(yī). 2016(07)
[9]豬源沙門菌耐藥機制及耐藥性研究進展[J]. 陳龍,張春霞,康元環(huán),單曉楓,曹亮,王嬌嬌,錢愛東. 動物醫(yī)學進展. 2014(08)
[10]沙門菌黏附和侵襲腸黏膜細胞的分子基礎[J]. 張海方. 生命的化學. 2011(01)
博士論文
[1]食源性沙門氏菌特性及耐藥機制研究[D]. 楊保偉.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46968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yixuelunwen/dongwuyixue/346968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